一本“由厚变薄”的书

时间:2022-08-14 01:44:50

早在1962年,华罗庚提出了“由薄到厚”和“由厚变薄”的学习过程。

所谓“由薄到厚”是学习接受的的过程:“譬如说我们读一本书,厚厚的一本,加上自己的注释,就越读越厚,我们知道的东西也就‘由薄到厚’了。但是这个过程主要是接受记忆的过程,‘学’并不到此为止,‘懂’并不到此为透”。

“由厚变薄”则是消化、提炼的的过程。“即把那些学到的东西,经过咀嚼,消化,融会贯通,提炼出关键性的问题来”,到这时,“你就会感到这本书和这叠资料变薄了”。

每每听到这,我们就会疑惑,到底要如何才能把洋洋洒洒数十万言变成万言呢?这个变化的过程还能保证原汁原味不变么?尤其对于技术书籍,读来常常有一些沙里寻珠的感觉,通常厚厚的一本书,而究其精华也不过全书的三分之一,甚至是十分之一。只有一个字能够形容这种学习的辛苦:累!套用今年的流行词就是“那叫相当累”。

TCP/IP技术涉及到互联网的很多底层工作机制,几乎所有与计算机相关的专业人士都需要学习并了解这项技术,因此关于这项技术的书籍也非常多。西方有一句话:“魔鬼就躲藏在细节中。”对于初学者来说,深入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是最根本的学习目标,如果在刚刚接触网络基础知识的时候,就能够拥有一本将TCP/IP的基本概念娓娓道来,提纲挈领,讲解清楚的轻薄短小的书,他们就可以用最快的速度一窥TCP/IP技术全貌,找到登堂入室的捷径,而不再需要披沙砺金,忍受漫长学习之路上的种种痛楚了。

可以说,这本最新出版的《TCP/IP最佳入门 》恰到好处地满足了读者的这种渴求。

在本书开篇的序言中,作者就强调“本书希望带给初学者简单而又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作者具有的UNIX、Novell、Windows、Intel、Cisco、Lucent、Fluke等的经验将TCP/IP的精华系统地整理出来,让网络从业人员将TCP/IP的基础打好后,可以轻松地将其运用于各种平台和设备中。”事实上,这本书从始至终都遵循这个美好的初衷,全书摒弃了“填鸭式”的说教和灌输,也没有连篇累牍的原理讲解,而是采用大量的图、表和举例地形式来说明TCP/IP的精髓和读者必须了解的知识,全书语言精炼、准确,一点也不拖泥带水。

这本书很巧妙地绕开了TCP/IP书籍一贯的沉重,不让读者陷入原理和公式的迷城而不得其门而出。例如,在讲到“OSI 7层、DoD模型和TCP/IP协议”时,作者并没有在这里纠缠三者的概念、定义以及之间的区别,也没有由此展开,一发而不可收拾。否则读者将不得不自己去辨别作者论述的关键点,那就费尽周折,事倍而功半。相反,作者将DoD模型及OSI 7层各层的功能、重要的协议一一列举,同时利用表格的形式加以比较,使读者很容易地掌握核心的内容,并能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举一反三,深刻领会TCP/IP协议的精髓。

不纠缠于局部与细节的同时,作者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接下来的4章里又分别向读者讲解了DoD模型四层各自包含的核心协议,包括IP、ICMP、ARP、RARP、TCP、UDP、WWW、FTP、SMTP、 DHCP、Telnet、DNS、SNMP、NFS等内容,讲解风格同样非常精到。因此,本书是一本令人容易读懂却又并非是没有深度的书。

由于社会实践和技术发展的需要,众多学校和企业开始大量使用协议分析和流量统计工具,而新一代因特网IPv6网络也在慢慢新起。正是基于此,作者特别加入了协议分析(Ethereal的使用)和流量统计(MRTG的使用),新增了全球IPv6最新发展、IPv6地址的介绍、IPv6地址的规划和IPv6的实际操作等内容,让读者在了解被路由协议TCP/IP和路由协议――RIP、IGRP、EIGRP、OSPF、BGP后,可以清楚地分析这些协议以及统计各种设备的流量,以满足学校和企业双方的需求,更好地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如果读者想进一步了解TCP/IP协议,尤其是在读到具体协议,想进一步了解其更多细节,不妨参考TCP/IP百科全书的经典著作――《TCP/IP详解》3卷本,相信你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上一篇:面向构件在中国 下一篇:谁动了你的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