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关键等

时间:2022-08-14 01:29:07

制度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关键等

■ 制度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关键

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的角度分析。生产力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们建立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根本出发点和客观依据。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只有生产关系才有先进与落后之别。然而,生产关系不论是先进还是落后都是相对的。

由此引申,不论是私有制的落后性还是公有制的先进性都是相对的。任何一种所有制形式就其本身来说并无所谓先进与落后,只有以生产力为标准,才能对具体的所有制形式作出先进或落后的判断。我们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所有制形式只是用以达到这一目的的一种经济形式或手段,不能本末倒置。衡量生产关系先进与否的根本标准首先是看其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不是看其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是明确所谓先进的生产关系就是适合于现实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二是要正确地对待非公有制经济,不论是公有制还是非公有制,只要它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是先进的生产关系。三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必须从生产关系方面寻求根本的解决办法,制度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根本途径和关键。(欧阳斐)

■ 中国崛起要迈过三个坡

中国正走上崛起之路,要走好崛起之路,我们要考虑迈过三个坡。第一,我们要冷静、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中国的崛起将会走过一条荆棘丛生的道路,“中国”将会伴随中国崛起的全过程。我们对崛起过程中的困难和障碍千万不能低估。第二,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在构建未来新世界的过程中,世界必定会期待中国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路、适应形势发展的问题。第三,我们对中国崛起过程中我们自身的一些毛病和弱点也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中国人不怕大灾大难,怕的是头脑发热忘乎所以。历史证明,忘乎所以给我们国家和民族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吴建民/文,据《北京青年报》)

■ 国际化素质:领导干部素质的新要求

国际化的发展,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国际化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总的来说,应该是:具有与国际社会打交道的知识、能力、修养和水平,能够很好地贯彻党的国际战略和方针政策,有效地开展国际交往和合作,促进不同领域国际交流和合作的发展,切实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和安全。具体来说,应该包含爱国情怀、世界眼光、国际知识、外事常识、政策水准、外语技能、交往能力、专业水平等八个方面的基本要素。(左宪民/文,据《北京日报》)

■ 中国需要的是制度崛起

中国以往数十年的GDP至上造就了各级官员的数字崇拜。经济数据的确很重要,但必须对经济数据作制度甚至是哲学的思考。如果把经济上的崛起等同于制度上的崛起,那么危机就会接踵而至。世界历史发展表明,制度崛起尤其是国家政治制度的崛起才是一个国家的真正崛起。近代中国的衰落并不仅仅是人们一般认为的朝廷腐败、出卖国家利益等原因。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缺少制度创新。一旦国家制度缺少国际竞争能力,那么国家的衰落就变得不可避免。国家制度创新应当再次成为今天中国人所思考的核心问题。中国领导层近年来一直在呼吁制度创新,这非常及时。如果中国不能建设有效的国家制度,那么很可能会维持在一些西方学者所说的一个“脆弱的大国”的水平。而国家制度建设则是政治改革的最核心。(郑永年/文,据《联合早报》)

■ 取得改革共识的三个底线

目前,改革的社会基础与当初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要取得改革的共识难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当前迫切的问题是要取得改革的共识,取得改革共识必须有三个底线:要坚持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而不是否定社会主义制度;要坚持改革开放,而不是否定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当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复杂问题,但这些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只能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来解决;要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作为出发点。我们应该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提高认识,取得共识,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高尚全/文,据《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 如姑息纵容 通胀将在2008年恶化

当通胀抬升时,选取适当的政策工具将其控制往往并不容易。就通胀上升这一简单事实而言,它证明了此前政策的失败。现在,中国政府仍然可以通过控制资产价格、提高存款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来控制通胀预期,引导通胀逐步回落,实现经济“软着陆”仍为时不晚。但如果姑息纵容,通胀形势在2008年恶化,那么到2009年,一场经济崩塌将不可避免。(谢国忠/文,据《财经》)

■ 大部制改革:不能玩“增灶减灶”的游戏

在当代政府行政管理体制不断科学化、效能化的大趋势下,小部门、“三合一”的政府行政体制非改不可。其实,当前我国实行大部制,主要并不在于机构的精简和人员的减少。有资料表明,我国财政负担供养的人员所占人口的比重,现在还只及美国的一半。因此,从财政供养人员占人口的比重来看,我国的政府规模并不算大。那么问题发生在哪里呢?主要在于权力过于集中,权力结构和权力运行不合理,导致了行政成本过高,政府浪费严重。因此,我们采纳大部制的良策,但如果只是在机构上进行拼合,砍掉一些部委,充其量不过是在搞“合署办公”,玩“增灶减灶”的游戏。可以说,如果行政权力没有得到科学分离,行政职能没有得到彻底调整,还是继续把“三权”集中于大部制行政部门,过去怎么干现在还怎么干,那就是做表面文章,其结果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改了可能比不改更糟糕。(许耀桐/文,据《改革内参》)

■ 中国有望2025年超越美国成全球最大经济体

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近日的一份报告预测,中国将于2025年或更早超越美国,问鼎全球最大经济体,至2050年或以前中国经济规模则将增长至美国的一点三倍。普华永道宏观经济主管John Hawksworth指出,中国科技发展快步赶上,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足以支撑中国经济未来十年至十五年的持续增长。且中国的生产力发展相对美国而言加快了,意味着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升值速度可能较先前的预期更快。(据中新社)

■ 所有制问题也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不能只重所有制之“名”,更要重所有制之“实”。所有制问题的实质,是资产为谁所用、为谁谋利,这才是问题的根本。我们既要注意终极所有权,更要注意实际收益权,因为后者是所有权的最终实现。而且,公有制与私有制决不是非此即彼的简单的两极对立关系,它们常常是亦此亦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远非泾渭分明。尤其在产权细分并不断流转的现代市场经济中,多种所有制成分互相交叉、置换、重组、融合,情况更为错综复杂。正因如此,我们不必过分关注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问题,而应更多注意在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成果能够为绝大多数人所共享。(董德刚/文,据《南方周末》)

■ 股市:转熊条件在中国并不具备

目前股市下跌主要因为股民有四个担心:担心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担心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担心上市公司太多,供给量太多;此外,就是大量新股民因为经验不足而形成的心理压力。股市转熊有两个条件:一是一国经济处于衰退当中,二是要看一国股市受到国际影响有多大。但目前就中国的情况来看,首先,中国经济还在增长,虽然今年可能比去年有所放缓,但仍具有相当高的增长率;其次,目前国际股市有涨有跌并没有转熊,再加上中国股市是基本封闭的市场,因此受到国际的影响有限。因此,股市转熊的两个条件在中国并不具备。(厉以宁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上一篇:觉悟了的群体才能推动社会 下一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邮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