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对话更具智慧

时间:2022-08-14 12:39:34

让语文对话更具智慧

摘 要: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可见,有效的对话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重要的因素之一。那么,如何使对话能优质、高效地展开呢?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对话教学 语言风格

我们都认识“实话实说”的主持人崔永元吧?他平和、真诚、幽默,能倾听、接纳观众的声音,注意营造主客不分、和谐融洽的氛围,“对话”中常常出现话语、思维、智慧的共鸣和撞击。我们在语文课上何尝不需要这样呢?被誉为“拉丁美洲的杜威”的世界著名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即对话,对话是一种创造活动。《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可见,有效的对话教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如何使对话能优质、高效地展开呢?

一、对话需要心与心的交流

在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语文课上,学生真是神了、奇了,妙语连珠,听课的教师也时常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或开怀大笑(通过这种方式参与“对话”)。出现这样的场面,是因为于老师很有亲和力,能蹲下来和学生“对话”,注意寻求学生的声音,让学生在一种零距离的、活跃的心理状态下敞开心扉,放飞思想,进行师生“视界融合”的“对话”,取得心灵的沟通。这诚如萧伯纳大师所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相互交换后,每个人则都有两种思想。”借助对话,学生由传统意义上的边缘人地位被拉回到中心地位,语文课堂将由此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动态局面。

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人”,努力营造出宽松民主的氛围。一个教师叫学生用“因为……所以……”造句,一个学生说:“因为××胖胖的,所以我们就叫他企鹅。”教师反馈说:“真没出息,你不能造别的句子吗?造句子应造好听点,有意义点,造不出还是不说的好……”此后几天,班上学生再也不敢举手发言。在阅读教学中,每个学生阅读时都有“期待视野”,在不同心境下读课文,感受、体会也会不同,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期待视野”一定要重视,一定要琢磨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角度去思去想去与心灵对话。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个体因为文化积累、主体内心感受等因素各不相同,对话的结论肯定不尽相同。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和从多角度去探讨思考问题,不要轻易对学生说“不”或作错误的定性评价。我教《一夜的工作》时,曾问学生:“你觉得总理这一夜是怎样的一夜?”一位学生站起来语:“简朴。”我接着问道:“你的回答也很简朴,再说说理由好吗?”这位学生想了想,说:“因为他是一国的总理,办公室里就算有高级的摆设都不过分,现在却只有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而已,因此我觉得总理非常简朴。”由于我的追问,学生的发言从一个词增加到了非常有理有据的一段话,语言因“立体化”而大大提升了“含金量”。在语文教学中,课堂交流环节既是学生心得汇谈的最佳“平台”,更是言语操练最主要“时段”。

二、对话需要激励性语言

卡耐基曾说:“使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赞美和鼓励。”激励性语言能够点石成金。一句真诚的赞美、一个由衷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都会放飞学生学习的翅膀。

“对话式”教学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对话中来,关注学生的需求,尤其是后进生,更应用激励性语言。如在教学《信》这首诗歌的第二小节时,学生欣赏完黄昏及雏鸟等待妈妈回巢的图片后,我让学生想象此时雏鸟会对妈妈说什么?并问道:“你的心情怎样?带上你的心情读‘妈妈快回巢,天已黄昏’。”学生读得入情入境。我及时评价:“你读得真不错,把小鸟急切的心情读出来了!你读出了对妈妈的爱,真是个孝顺的好孩子。”有个学生声音很小,我就关切地送上:“你的声音小了,也许鸟妈妈没听见,再来一次,好吗?”我说时没忘记送上一个微笑与赞许的眼光。她鼓起勇气,又读了一遍,这次响亮多了。我给予赞美:“哦,这回鸟妈妈一定听到你的呼唤,正快马加鞭地往回飞呢?太谢谢你了。”这时,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一节课上,那位学生频频举手,回答也相当精彩。我想这短短的40分钟,也许对她的一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对话需要用心地倾听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要学会倾听。倾听意味着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关注学生,让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产生“共鸣”,学生才会说真话,抒真情,超越课堂,超越学习。

我教《称象》一课后,在谈读后感时,绝大部分学生意见一致,都说曹冲很聪明,而一位学生却说了这么一句话:“我觉得曹冲蛮聪明的。”乍一听,也没什么特别,但我听出了他的弦外之音,便让这位学生说说为什么有这种想法。这位学生说:“在那时候,曹冲想出用石头来代替大象,称出大象的重量,办法很好,但搬石头太麻烦了,人又累。如果让随行官员一个个地上船,直到船沉到画线的地方,称称每个人有多重,把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这不是更方便吗?”

多么与众不同的而又切实可行的办法,多么可喜的求异思维火花。正因为有了倾听,让学生一吐为快,欣赏他的真情告白,才有了课堂上这么精彩的对话。曾有一位专家说过,学生不是不行,关键在教师是否真正地倾听,善于启发引导。有效倾听的实质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关注”。

四、对话需要教师提高素养

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具有学习的热情和活力,自己首先要不断学习,并且要学会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就是活到老,学到老。语文教师也应当和学生一样,要进行必要的语言积累,当然这些不同于学生的学习内容。语文教师的学习应当是广涉博览,是一个“杂家”,人文、自然无所不及,而在语文知识、教材分析、写作指导等方面则必须是一个“专家”,要做到这两点,唯有不断地坚持学习,给自己“充电”。

如某一公开课上,在《小蝌蚪找妈妈》质疑问答这一环节中,教师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一个男生问道:“小蝌蚪怎么知道找到的是自己的妈妈?”教师一时回答不上就说:“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再讲。”学生看到有人问都纷纷举手,又一男生问:“蝌蚪是黑色的,为什么变成青蛙却是白肚皮绿衣裳?”这一问,其他同学和听课的教师都期待着教师的回答,可教师不知所措地说:“这是科学方面的知识,课后问科学老师吧。”这样一来,学生不再举手了。由于教师对知识的缺乏,这堂课称不上是成功的。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要提高对话素养,课堂上点拨才能真实有效。

主持人主持对话栏目和教师组织课堂教学都是建立在相互交流、沟通的基础上的,同样是对话,这两者是否有共通之处呢?如果每一位教师都将教学对话也当成一门艺术来研究,逐步形成自己的富有个性的语言风格,那语文课堂必将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对话”,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新形态,昭示着民主、平等,凸显着创造、生成,张扬着个性、人性。让我们引领学生走进“对话”的课堂,有效的对话教学就是让人快乐、自信、有成就感,这就是教育成功之本。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下一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