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的时光虎子摄影回忆录

时间:2022-08-14 11:24:58

巴黎的时光虎子摄影回忆录

山水:记得去年《数码・影音娱乐》刊登的《诺曼底60年》吗?本期嘉宾虎子的摄影风格总是浪漫而略带忧伤,是因为巴黎艺术氛围的熏陶还是什么?下面是等了半年的约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虎子的摄影回忆录吧。

虎子:写这个摄影回忆录的时候,正逢巴黎又迎来了一个金秋。正值秋高气爽,我站在铁塔下搜刮着这辈子和快门有关系的事情……

想想我这人做事动机挺不良的,因为喜欢Nike鞋打起了篮球;因为爱情练起了健身;为了浪漫选择了巴黎,说起了法语……摄影嘛,因为脑袋一热买了10D。虽然总是在做一些先上车后买票的唐突事情,但是好在都没有糟践感情和物质上的投资,一件件地也都做下去了。

开始的时候不能算摄影,最高的定位该是留影。夜景能拍得不虚,我就欣喜了好一阵子。再加上又是数码相机,按起快门来更是无所顾忌。单反机强大的功能,让我对什么都感兴趣,什么都想拍,结果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感觉。慢慢的,我意识到这样不会有进步的,更谈不上突破,于是开始去图书馆找资料,并向学校里学摄影专业的朋友多请教。渐渐的,我喜欢继而走上了欧洲风格的摄影路。从简单的糖水风景,慢慢开始转向人文风格,再从彩色慢慢进入了黑白……

2004年9月,在一次拍摄过程中,遇到了大潮水,在万般危险的情况下人背着机器游回了对岸。虽损失了所有的器材,但捡回了一条性命。没有了数码单反,让我失落了很久。但是现在想想,倒是我摄影经历中一次很大的转折――我迈进了胶片的殿堂。

一款纵横了十多年的经典老机器――Nikon F3,有缘份一样地来到了我的手中。和10D相比,在F3面前,我变得不会摄影了。全手动,落后的功能,让我懊恼。记得照头几卷时,曝光、对焦都是问题,甚至在拍摄过程中,经常忘了手动过卷,那个狼狈样儿就别提了。

我是个喜欢较真的人,为了快速掌握它,我基本是机器不离手,练习手动对焦速度,甚至连睡觉时它都在我枕边。为了了解它的曝光,我连续3天凌晨起来拍摄夜景,并在拍摄后用纸笔记录每张照片的数据。就这样度过两个星期后,当我拿着片子给一位摄影系老师看时,他很惊讶于我从数码到胶片、从自动到手动的适应速度。当然,只有我知道其中的辛苦。

F3的缺点让我更加冷静,让我能更专心。以前喜欢用长焦拍人文,觉得因为距离远,更省事,更自然,但是慢慢发现事情正好是相反的。35mm、50mm的人文片红火了百年绝对是有道理的,因为要想在这样的焦段里有好的构图和元素,你需要大胆地走上去几步来靠近人和事物。这取代变焦而看似麻烦的几步,却是你真正靠近被摄主体内心灵魂的几步。这个“靠近”在人文摄影里是何等的重要啊。而200mm拉过来的人文,一定要比在50mm以下视角拍出来的片子干涩好几倍。这进入内心的几步,却需要一个摄影师涵盖了人性、哲学、美学、勇气等很多方面的素质,在瞬间迸发。因为你和被摄物体太近了,需要内心的沟通和共同的呼吸。

巴黎也许更适合黑白胶片,起码我是这样认为的。百年前,百年后,这里的街道依旧。那种神秘的、看不透的氛围,更需要黑白摄影那剥离了纷乱妖娆,只有完美灰度的影调来表达。我很自然地又迷恋上了Kodak tri-x400 和Ilford delta100的感觉。这两种黑白胶片给了我更大的创作空间和灵感。

记得有个导演曾这样说过:"电影应该是酒,哪怕只有一口,但它得是酒。"这句话给我的感触很深。摄影的过程应该是把葡萄酿成酒,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做一杯又一杯的鲜榨葡萄汁。

在巴黎的时光,让我正在用心地按照自己的感受去酿这杯酒。这酒对于我,就算只有一口,也是值得的!

上一篇:CPU与GPU 融合之势难挡 下一篇:城市建筑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