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8-14 10:44:42

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孩子独立性发展的第一步,是建立幼儿自信心、成功感、独立性、意志力的有效前提,是保证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素质之一。2~5岁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作为教师和家长,如果能在这个关键阶段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培养,就会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帮助幼儿树立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思想,培养自我服务意识萌芽

随着当今社会的变化和物质生活的提高,以及独生子女的大量出现,对孩子的“溺爱”、“娇生惯养”的现象比比皆是。大部分孩子在家里生活都是依赖大人,以我为中心,扮演的是家中的“小皇帝”、“小祖宗”的角色,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家长无条件包办代替,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做的事,父母会帮着做。如要起床了,父母会给穿衣。要喝水了,父母立刻会端来水……这样,久而久之,孩子自己会做的事也不做,不会做的事也不学,很简单的事,也要等着大人帮着干。这样“包办代替”的做法,导致幼儿的自理能力弱,抗挫能力差。

幼儿园和家里是两种不同的生活环境。从家里来到幼儿园是幼儿生活上的一大转折。在幼儿园,他们要学会独立生活,学会自己吃饭、穿衣、盥洗、午睡、入厕、折叠被褥等。如何让幼儿慢慢地适应到幼儿园生活当中来呢?首先,教师要帮助幼儿树立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思想,增强他们的自我服务意识。可以通过图片、谈话、故事、儿歌等形式进行教育。

二、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和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小班幼儿年龄小,思维处于直观水平。如果纯粹的说教,孩子是学不会。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除了要给以直观的讲解示范外,还要借助某一个情景或事件来激发他们的兴趣,所借助的情景或事件最好是幼儿熟悉的生活经验,或者是假设的有趣情节,这样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游戏也是孩子很喜欢的一种活动,借助游戏来培养自理能力,效果更佳。

比如教孩子学吃饭,我利用故事《我教娃娃学吃饭》和游戏《喂娃娃》来进行。先让幼儿听故事使他们产生学吃饭的兴趣。然后老师再通过扮演娃娃妈妈的角色示范喂娃娃,让孩子观察吃饭的正确方法。最后让孩子也戴上头饰扮演娃娃妈妈玩《喂娃娃》的游戏。这样一来,孩子在轻松自然的活动中,产生了对学吃饭的兴趣,也学会如何吃饭,还懂得吃饭的注意事项。又如教孩子洗手,我是通过开展儿歌《洗洗手》和故事《小猪变干净了》来完成。先让幼儿听《小猪变干净了》的故事,让他们思考:刚开始,小动物们为什么不跟小猪玩?后来又要跟他玩?让他们懂得要做一个爱干净的孩子。然后再通过儿歌的内容让孩子知道洗手时手心手背手缝都要洗干净,洗完后甩甩水,最后将手擦干净。在听完故事和学会儿歌以后,就可以带着孩子到水槽里练习洗手。

三、教师与家长共同配合,共同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幼儿园教育,同样也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在长期的协作配合中产生“合力效应”。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它需要家园长期的协作配合才能完成。当孩子在幼儿园学会了一些生活技能,形成的好习惯,应该在家庭中继续练习、巩固。

小班幼儿入园时,我利用家长会和《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了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介绍幼儿园的生活作息制度和生活习惯培养的要求、内容、培养方法、配合事项等,并面对面传授一些教学技巧,最后还告诉他们在家要鼓励幼儿独立进餐、就寝,并提供给孩子劳动的机会。如放手让孩子自己穿脱衣服、系鞋带、洗手、整理玩具等,并且要持之以恒,家庭成员之间要保持一致的态度,让培养幼儿自理能力这项活动得到顺利的开展。

在班上也开展“谁的星星多”评比栏目,将幼儿每周的自理能力情况呈现给家长看。这样,家长对孩子的发展情况一目了然,清楚自己孩子哪方面的还需要配合幼儿园进一步训练,增强了培养的目的性。另外,还采用联系册、专栏、日常交流、观摩等方法,跟家长密切交流幼儿自理能力发展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育策略,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达到家园教育方法一致、目标统一。

四、利用区域活动时间,提供训练机会,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区域创设是环境创设中的一种,它是教师根据幼儿成长的需要和教育的目标设置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比较灵活、自由性大。教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几个不同区域,并投放丰富的操作材料。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喜欢的区域,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去玩某个区域,从而达到幼儿有兴趣参与活动、教师有目的地进行指导、最后完成提高孩子自理能力的目的。

小班幼儿手部肌肉发展不完善,但是自我服务能力的提高需要有一双灵活的小手,这就需要教师为幼儿提供许多有利于幼儿手部肌肉发展的活动材料。因此,在巧手区,我提供了汤匙、豆子、珠子,夹子、穿线板、编织、线轴等,让孩子练习舀豆子、串珠子、夹夹子、绕线轴等技能;在理发屋放置一些娃娃头、梳子、电风吹、手绢、小发卡、辫子等,让孩子练习给娃娃洗脸、梳头、穿衣、扎辫子等技能;在操作区提供许多扣系板面,让孩子练习扣大树、扣娃娃衣服、鞋带等技能。在数学区提供不同图形的瓶子娃娃、扭扭棒等,让孩子练习拧拧盖盖的技能。另外,根据小班幼儿喜欢玩娃娃家的特点,教师认真创设娃娃家,让孩子们通过扮演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角色,在玩做饭、扫地、喂娃娃、给娃娃穿衣服等游戏中,练习系扣子、喂饭,用抹布擦地、折衣服、炒菜等自我服务的技能。

上一篇:论《品德与社会》课学生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提升小学品德课堂教学实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