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合作学习的教学

时间:2022-08-14 08:52:25

浅谈初中语文合作学习的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交给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以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而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总能发现部分优生是“宠儿”,他们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反应灵敏,是教师“导演”下学习的“主角”。而大部分学生则是“配角”。因而在同一堂课上,主角往往比配角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本人认为,在课堂上实施合作学习是改变这一状况的有效途径。这种学习方式是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合作从对方获取有用的信息来填补自身在信息、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信息上的拓宽、知识上的增长和能力上的提高。以下是我在合作学习方面的点滴体会。

一、合作的方式

通过合作能够在学生间产生积极的相互促进作用。我以班级为单位,依据教学目标定位以及学生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把合作学习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一)生生合作。让同桌发挥各自的学习优势,就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优、优”合作,由于优生的基础扎实,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强,因而他们能够适应并且也喜欢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通过这种学习合作,能够使他们得到跨越式的发展。

2、“优、差”合作或称交叉合作,实践证明,如果交叉合作操作适当,往往能起到优生对学习困难生的带动作用。

3、“差、差”合作, 如果教师不加辨别的单一地使用“优差”合作的话,容易使学习困难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进一步扼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降低合作学习的效果。

(二)小组合作。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可以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这种小组也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

1、根据学生的固定座位,就近组成学习小组。

2、教师根据学生性别、个性差异、能力水平等方面,将学生分成4-6人的合作小组,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等具体情况灵活组织,各组成员在能力、水平方面要大致均衡。

3、还有一种不常用的,但较受学生欢迎的合作形式,即根据学生的小群体来分。在学生中,有一种不用组织自然形成的“小群体”,由于小群体中的成员之间有共同的行为模式,有较强的凝聚力,再加上在这个小组中,学生的精神是自由的,所创造的氛围是宽松的,从而学生的天性能得到充分发挥,成员之间能产生较强的互相促进的力量。在这种形式的分组中,教师把分组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的小群体,改变平时固定的座位,自己来选择自己的学习伙伴。

实践表明:在小组内进行学习、交流,学生之间没有压迫感。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克服了独立思考时的思维局限,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三)全班集体合作。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只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导拨,强化学生的合作学习。

二、合作的过程

采取合作学习形式时,需要教师精心组织,避免学生在互相争执及拖延中浪费时间。所以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努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语文,它一旦为个体所掌握,就具有灵性,是智慧之泉,是创造之源。因此“用生命培育生命,用智慧培育智慧”是我们进行语文教育的归宿,也是语文老师的归宿。

三、合作的总结提升

总结提升、评价合作时,要视探究的结果和课题不同,选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可让某小组公布自己的探究结果,同学们畅所欲言共同发表看法,指出其值得学习的地方,提出补充意见。若探究结果迥异,可让几个小组分别公布探究结果,其他同学选择自己支持的结果,组织辩论。也可采用竞赛的方式,学生每提出一条有价值的探究结果,加上相应的分数,也可小组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教师在点评时,既要点评知识方面,还要点评各组活动的情况,使学生知道在合作时哪些地方做的好,哪些地方不好,使学生借鉴其他小组的经验来取长补短,从而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创新。教师点评时还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使评价起到激励和保护的作用。(作者单位:吉林省长岭县第一中学)

上一篇:提高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点滴做法 下一篇:让童话的“美”尽情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