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卫风·氓》两处写景语句的探究

时间:2022-08-14 08:27:20

《诗经・卫风・氓》一直以来,都是高中必背的重点课文。在文章内容的理解上,因为注释详尽,所以翻译难度不大,但是,对于其中两处非起兴作用的写景语句(“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淇则有岸,隰则有泮”)的理解,却是一大难点。两句置于文中,并非起兴之用,其用为何?仅止于写景吗?与上下文关系如何?本文就此浅析一二。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自古以来,均解其为女子被弃后归途所遇情景,此说固然有理,但结合前后文,如将其解为女子回忆当年出嫁时夫家迎娶之寒碜情状,并多年于夫家历受磨难之喻,有何不可呢?

首先,侧重“渐车帷裳”,忆夫家迎娶之寒碜。文首叙写女子与氓由爱而至于婚嫁,二人当是两情相悦,但氓求亲时遭婉拒,当是女方家长反对之故。究其因无非有二,一则氓之家境门楣与女方相去甚远,甚至于氓家境贫寒地位低微;二则氓之品性不良。然由后文“兄弟不知,其笑矣”看,氓之家境贫寒当是女方家长反对二人成婚的主要理由,故找出“子无良媒”等各种理由来婉拒氓的求亲。但终因女子本人深陷爱河不能自拔,且性情刚烈(由后文其能与氓决然分裂可知)之故,家长只好应婚。且为防爱女婚后穷顿,以厚奁陪嫁。

淇水既然可渡,水必然不至太深,水势必然不至湍急如泻,渡河之车马倘能高大雄壮,定然不会水漫车身。然氓家贫,娶亲之车可以想见,自是矮小破旧之物,或为驴车牛车之类,故渡河时,竟至于水渐车帷。如此境况,女子非但不以为意,更是甚感良缘之喜,为夫家尽心尽力。如此理解,才更可显出女子对氓之爱的沉迷,也才更能突出其命运的悲剧意味来。

其次,侧重“淇水汤汤”,解为夫家受苦之喻。“汤汤”,强调水深且势急,纵然不至于深急不可渡,但河面宽而水流漫漫却是可以想象得出的。以如此满河川流不尽之水,比喻女子在夫家“夙兴夜寐,靡有朝矣”的无尽苦楚,当是再形象不过了。且由此可知,女子内心之凄楚竟至于何等情状了。再对比出嫁时情境,女子那复杂的内心里,饱含着的后悔、孤独、怨恨、茫然、绝望、心碎等诸多情感,比起漫流汤汤淇水,不知要多上多少倍了。女子命运之悲若此,怎能不拨动千万读者的心弦呢?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世人均解其为女子对氓始乱终弃的恶行的慨叹,然所叹内容为何?观其上下文,释其为女子自叹苦痛之无边无尽,及自感人生无措之茫然,又何尝不可?

女子之苦楚,一为外,二为内。外在有二,一则丈夫对自己始乱终弃,追求时惺惺作态,俯首帖耳,尽得女子芳心相许后,已有所他顾了(从求亲时女子“将子无怒”的话可看出)。一旦人财两得,很快便露出本相。“士贰其行”只是一个开始,又“二三其德”,最终到了“至于暴矣”的残戾地步,给了女子生理上心理上无尽的摧残;二则女子家人尤其是兄弟对自己的嘲讽讥笑,同为衣胞血脉,兄弟却不知体解,反而以冷嘲热讽相待,甚至可能冷遇嫌弃以至于排挤出门。夫家娘家的家庭暴力和语言暴力相加,一个女子如何不苦,其心尤苦。外在苦痛尚可逃避,内心之苦如何解脱得了?对自我选择的悔恨、对丈夫始乱终弃的怨恨、对家人的失望、对生活的绝望、对未来的迷茫、对命运的愤懑、对世人嘲讽眼神的害怕,凡此诸多苦楚交织于心,怎不叹息自伤?淇水尚且有岸,隰原终究有边,相比之下,女子之苦却无边无尽,其命何其苦也,其生何其悲也!

一个女子,于那女性备受不公待遇的极度男权主义的社会里,本就无生存之本,更何况于夫家遭弃在娘家受冷落的女主人公呢?她的未来在哪里?甚或,她还有未来吗?尽管女子能勇敢决然地去氓自脱,但是“怎么办?何处去?”的问题,既是她不得不思考的难题,也是她不得不面临的处境。内心里那人生无措的茫然,正如置身于外太空,漂浮无依无方向的恐慌一样,无可措置,顿生空荡荡的惊惶。淇水有岸,隰原有边,女子的人生之路却无岸无边,如何走下去呢?以此观照全文,方能深刻体悟其悲剧内蕴,才可对“女之耽兮”的说教功能透彻解知,彼时女性之命运可叹亦可得深思而有所察了。

综上所言,如此理解这两处写景,不仅更深入地体知女主人公身受无尽苦痛,生理上心理上无不备遭摧残,纵然勇于冲破桎梏,又如何走完余生路途的命运悲剧性,而且文本的悲剧意味和教育功能也能被更大程度地启发出来,并由此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入沉思,走到作品人物的内心世界里去,去更透彻地理解文本,更可帮助学生自主深入思考,为自己的现实人生与自我理想找到正确的方向。

上一篇:不同治疗方案在耐多药结核病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下一篇:一次性根管治疗急性牙髓炎的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