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历史课程教学中课前导入初探

时间:2022-08-14 06:57:22

中职学校历史课程教学中课前导入初探

摘 要:要在中职学校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更新和转变教学观念,更新现有课堂教学模式。本文主要从历史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课前导入着手,初步探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打造高效历史课堂。

关键词:课程标准;历史教学;课前导入

于漪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当前,如何打造高效的中职历史课堂,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上课伊始,学生会有着各种各样的心理。但主要的还需要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如何在刚开始就抓住他们的心,顺利地转入课堂教学呢?本文以中职学校历史必修教材为例,对历史教学中的课前导入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1、设疑式导入法

设疑式导入法是较常用的课前导入方法。设疑式导入法就是依据事实提出疑问或悬念,使学生产生一种欲求其明了的心理状态。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早已提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的确,学生只有在有疑时,才会对它感兴趣,才会想方设法去了解它,去掀开它的神秘面纱。正是学生的这种好奇心理,为我们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教师要于结合当堂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把问题化为悬念,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例如:在学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时,结合本节课的分封制和宗法制两大重要内容,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西周在政治上有宗法制、分封制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礼乐制,三者紧密相连。其中宗法制的显著特点是嫡长子继承。这种继承制通常有个经典的表述:“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简单的说,传宗继统的嫡长子的确定是根据其出生的先后和其母亲的身份两个方面来决定的。那么详细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呢?这样,学生的参与意识就会调动起来,从而投入本节新课的学习中去。

2、情境导入法

依据要讲的内容,教师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多变的动作造成浓厚的情境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把学生带入本节课所学的历史事件中去,引起学生的共鸣。

例如:在学习《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时,我首先向学生介绍道,秦汉时期的丞相权力非常之大,有“封驳谏争”之权。皇帝草拟的政令,要丞相批准。丞相上朝,皇帝必须赐座;皇帝跟丞相两人各自郊游,在外面碰上了,都要下车互相行礼;尤其是拜相的时候,丞相行礼,皇帝要还礼。当时是君臣共治天下。但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以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而告结束。学生自然而然地被带入本节新课的学习中来了。

3、铺路导入法

铺路导入法是较传统也是较实用的课前导入方法。根据所学的内容,先回顾、复习学过的的旧知识,并将此化作一个个的铺路石,然后水到渠成地过渡到本节课要学的知识上去。

例如:在学习《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时,我们可以先回顾、复习前面两节课的内容,并且以“伴随我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历程有两对基本矛盾,一是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二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这两对基本矛盾在明清时期又是怎样发展的呢?”过渡到本节新课。

4、诗词歌赋导入法

我国是诗词的国度。用诗词作开头导入,可以增强讲课的韵味和吸引力。

例如:在学习《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时,我们可以用李白的《秦王扫六合》节选来导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也可以用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来导入。

5、图画导入法

通过图画导入,可以增强直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图画包括历史人物图片、历史事件图片、历史现象图片等等,历史地图也可以归入此类。

例如:在学习《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时,我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三幅地图,15世纪以前的一幅世界地图、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地图、今天的世界地图。通过简单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第一幅所谓的世界地图上只有欧亚非三大洲且看不出地球是圆的,第二幅新增了美洲且地球是圆的,第三幅是我们今天包含了七大洲四大洋的地图,由此导出了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6、视听导入法

视听的特点是生动直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充分利用歌曲、影视情节导入新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时,课前音乐可以播放耳熟能详的歌曲《公元一九九七》和《七子之歌澳门》导入。

7、时政热点导入法

时政热点是当时大家都很关心,甚至比较熟悉的国内外大事。以最近的时政热点作为导引,能够增强历史课的时代性和趣味性,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一课时,当时正值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大会的决议强调了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此热点问题引出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过程的探讨。

8、学生表演导入法

通过学生角色扮演,不仅给学生提供诸多自我表现和发展潜能的机会和空间,而且能使学生得以摆脱枯燥无味的历史说教模式,在“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历史情境中去感悟历史的本真。表演形式可以是话剧、辩论、模拟现场等。该导入法需要师生提前作好充分的准备,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相对要多一些。

例如:在学习《走向事整体的世界》这一课中,我组织了几名学生编演话剧《假如没有电》,让学生亲身体验电在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电力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从而过渡到新课第一子目“电气时代的来临”。

同样一堂课,着眼点不同,思路不同,使用的导入方法也就会不同,无论使用哪一种方法,只要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就是好方法。课堂的导入要起到凝聚、激发和铺垫等作用。新授课要注意温故知新,新旧衔接。讲授课时要注意承上启下、前后照应,复习课要注意归纳、总结。导入法在应用时,各种方式也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如图画导入法,还可以跟名人轶事、风土人情导入法等其方法相互结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因地制宜,找出适合自己特点的导入方法,一定会达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参考文献:

[1] 高芹.对历史研究性学习的一点体会[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

[2] 肖江.历史研究性学习课外课题研究三建模[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上一篇:对我系学生羽毛球课兴趣研究 下一篇:几何画板解决轨迹问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