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数学兴趣教学

时间:2022-08-14 06:17:28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数学兴趣教学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重视兴趣的培养,激发兴趣的产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适时的心理疏导,培养学生的成功感。

关键词:激发动机;高超的教学是门艺术;丰富的数学活动;成功体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成绩和能力的前提。然而数学学科的高度抽象概括性让许多学生望而却步,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呢?

第一,要培养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求知的欲望。

需求产生动力,如果人的需求越强烈,那么他的兴趣就越浓。

反之,兴趣浓,需求就愈强烈。动机则是满足需要的驱动力量。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激发求知欲的需要,从而产生满足求知的动机。所以,教师需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明确学习目的,使学习变成自觉、强烈的自我需要,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日常教学时不但要讲知识更要讲清楚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消除学生思想上存在的数学无用的错误观点。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现实生活实例,让学生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益处,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明确学习的意义,对探求数学知识产生了乐趣,在数学学习中,就能一直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获得优良的成绩。

第二,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不能以成绩的好坏来判断兴趣的有无,以一时的兴趣来判断学习兴趣的层次,忽视兴趣的培养。要引导先生理解内涵,领悟思想,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不能过分强调知识的掌握和解题能力的提高而忽视数学魅力的教学。讲课要尽可能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做到生动、有趣,富于感染力,使学生易于接受。教师授课形象、生动,学生就会兴趣盎然,教师讲课方法欠佳,学生的兴趣会必然下降。教师的形象、神态、动作、表情、语言、气质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老师才愿意去学习教师德课。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的得失,提高教学水平。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方法,结合教学实践,兼收并蓄。关注社会生活,将时代的新鲜血液注入课堂,名师出高徒,教学是门艺术,需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用扎实的基本功和高超的教学能力驾驭课堂,才能使学生兴趣倍增。

第三,开展各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以活动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1.举办一些学科知识的小型展览,如学生优秀作业展、平面图形设计展、立体图形制作展等;

2.引入现代技术,使用多媒体技术,将声光电引入课堂,把数学的抽象知识变得直观,将运动的图形展现出来。开展电脑图形设计竞赛、动画制作竞赛、几何画板使用竞赛,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

3.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开展一帮一活动,引导优秀学生指导学困生;

4.组织学生参观名胜古迹、访问工厂矿山、动手测量建筑物的高度,使他们明白学到的知识在实际运用中的作用;

5.组织讲“科学家学习的故事”演讲比赛,不断鼓励学生的好学精神等。

6.举办数学竞赛

数学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

第四,正确评价学生

学生的学习态度、情绪、心境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着很密切联系。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争取发言,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计算方法被老师肯定后,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反复钻研、探讨,可见教师正确的评价也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学生也需要尊重表扬鼓励。教师一句赞赏的话,能够缓和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可苛求学生,不能冷酷无情。而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更不能使用带有侮辱性的言辞,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教师还要承认学生数学学习的个体差异,积极地鼓励和肯定每个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对于学生有独创性质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要大加赞扬,能够提前自学的学生要及时在课堂上表扬鼓励,称赞他们爱学习,能自觉学习。学习较差的学生,往往对学习没有信心,没有动力,教师不要过多的指责他们不努力、不认真学,要注意发现他们的微小进步,回答出一个问题,按时完成了作业都予以鼓励,如告诉他们“你并不笨,只要你能不断努力,一定会学得很出色。”只有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价,才能使学生从评价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勇于前进。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用于实践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或者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以便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而学生在接受抽象而又严谨的数学知识时很容易产生厌倦、排斥的心理。我们数学老师,经过多年的数学专业熏陶以后,往往会高傲的坚持学科本位的思想而固守规范和严谨的传统教学模式却忽略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因为教学本身就不是一种单纯的认知活动,而是在认知的同时交织着情感。新课程理论下的数学,已不再仅仅作为一门科学教学,而应作为教育任务的教学,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各种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本着一颗无私关爱学生的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体验并完成自我建构,充分解放学生的手、脑、嘴巴,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才能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

收稿日期:2012—06—29

上一篇:浅谈初一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下一篇:走近经典天马行空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