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企业内部审计

时间:2022-08-14 05:57:58

完善企业内部审计

提要内部审计作为审计组织体系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在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而目前内部审计在公司提供的主要防护,还没完全达到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对公司内部的要求。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应转换角度、改变思维,将传统的内部审计目标转到为企业提供建设上来。

一、内部审计概念

美国内部审计师协会(IIU)在1990年颁布的《关于内部审计责任的声明》(修订版)规定:“内部审计是一个组织为检查和评价其活动和为本组织服务而建立的一种独立评价功能,它要提供有关检查活动的分析、评价、建议、咨询意见和信息,以协助本组织成员有效履行职责。”在此基础上,1999年6月该协会通过了对内部审计的新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运作效率。它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估和改善,从而帮助机构实现目标。”新老定义对比,最为突出的一点是,老定义强调内部审计的检查与评价功能,新定义更加凸现其增值功效,为内部审计彰显了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和发展前景。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

(一)管理层逐渐重视内部审计,但内部审计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在一项关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调查中,在42家接受调查的企业中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有22家,在22家内部审计企业中,有14家企业实施的是财务审计,有8家实施了经济效益审计。我国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总体还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审计领域偏重财务审计,这与目前西方公司制企业的内部审计差距较大。据全美天然气协会和爱迪生电力协会调查,在1989年美国公用行业的企业内审工作时间只有19%用于财务审计,其余时间转向了经营审计。

内部审计的功能发挥与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密切相关。内部审计人员的认识技能,包括完成工作所必需的技术技能、分析技能和确认技能及行为技能。如,个人技能、沟通、人际关系技能、组织技能等,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的质量。目前,公司内部审计的职位多由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担当,其缺乏相关的审计技能,影响了内审质量。

(二)内部审计人员独立性程度不够。现阶段,公司一般采用总经理负责制。然而,内部审计结果的真实、客观、公正不仅要求内部审计人员独立于公司职能部门以及各子公司,而且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与被监督对象无利害关系。如,管理与被管理,薪酬方面的关系等。总经理作为公司经营事项的执行人,自然是内部审计的监督对象。由总经理来领导内部审计机构,必然导致总经理担任“运动员”与“裁判”的双重角色,内部审计的有效性可想而知。同时,在公司内部,员工对内审机构的功能未能充分了解,视内审人员为“坐探”与“警察”,对内审人员的工作不配合,甚至采取抵制态度,使内审人员往往成为众的之矢。在公司的日常事务执行中,往往人情比法制更重要,经济责任的划分不明确,这些因素联合影响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三)内部审计往往为事后审计,传统的内部审计功能往往为查错纠弊。在公司内部,内部审计往往处在一种屡审屡犯、前审后犯的一个尴尬状态,内部审计的事后性,往往被员工视为“马后炮”,对公司的日常经营业务没有明显的指导意义,而使公司缺乏对内审工作的重视,使内审人员地位相对较低。

(四)内部审计成本过高,许多企业往往将内部审计外部化来降低成本。公司设立审计部门,每年都要付出固定的运行经费及内审人员工资,而社会审计人员业务熟练、审计速度快,专业素质也优于内部审计人员。同时,内审人员自身能力有限,没有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无法想单位所想,在机构改革中,往往内部审计机构首

当其冲。

三、完善内部审计对策思考

(一)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的作用。由国际内部审计协会对内部审计的重新定义,即将内部审计范围延伸到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可知内部审计在企业增值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公司治理是现代公司制企业在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公司治理结构,从西方国家来看,包括董事会、管理层、外部审计师和内部审计。在这个层层相扣的权利链中,其机制的正常发挥,内部审计是保证。在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与科学定位上,要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因为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不应仅仅局限于审核企业账目,应扩展为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审查企业内部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和效果,并向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提出建议和报告。规模大、经济业务复杂的企业,应同时设置审计委员会和审计部。其他企业则应根据成本效益原则,选择同时设置审计委员会和审计部或仅设置审计委员会或审计部。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看,审计部(审计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这一制度安排,能有效减轻董事会职权分化,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的局面。另外,在业务上,接受监事会指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对董事会的制衡。

风险管理是指组织为达到目标而确认和分析相关风险,在此基础上对风险进行控制的过程,因风险存在于实现目标活动的各个层次、部门、岗位及各个环节上。在正常情况下,风险具有隐蔽性、积累性和扩展性。一旦风险隐患积累到一定程度,风险就扩散爆发出来时,给组织目标的实现造成的损失和后果是巨大的。建立风险管理部门,组织风险管理人员适时检查、发现风险存在的因素是风险管理的前提条件。内部审计部门需要有高度的职业责任和敏锐性,努力扩充自己的相关专业知识,通过对企业风险的甄别、评估、控制和防范、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促使并协助企业改进整个内部控制系统。同时,内部审计部门可以成为风险管理的专门组织,而内部审计人员则可以成为风险管理的专家,通过向董事会和管理层提出建议和忠告等途径,为企业提高组织安全性,并合理利用风险机会,实现价值增值做出贡献。

(二)学习外国先进的内部审计理念。由海湾加拿大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首创的控制自我评价理念构筑了一种新型的内部审计环境,使传统的内审人员独立检查单据、实施符合性测试的工作方式,转变为在内审人员指引下,由管理部门和员工共同探讨,提出最佳改进措施的工作范围。由于任务实施中有管理层和其他员工的同步参与,控制自我评价理念拓展了内部审计的业务空间,使其与被审计单位的主客管理变为相互合作的伙伴关系。内审人员在开放环境下收集真实、充分的证据,同时在宽松氛围下,审计人员的外在压力也会减少,在更高层面上评价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做到对“控制的再控制”,成为企业管理方面的“良医”与“顾问”。由于我国企业的人情味比较浓,控制自我评价在我国企业有较大空间,动员全民参与,倡导人人有责,将会极大地提高内部审计的效果和效率。

(三)内外合璧,提高审计效率

1、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同等重要,二者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内部审计机构具有一些社会机构无法比拟的优势。首先,内部审计人员更了解本单位的情况。内部审计工作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提出建设性意见,这建立在对组织目标和对组织内部情况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而对组织深入了解的基础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社会审计人员对组织的了解一般仅限于审计工作过程中,无法像内部审计人员那样长期深入了解组织的目标和组织内部的情况,从而影响到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发挥作用。其次,工作更加机动灵活。在实际工作中,组织有时会遇到一些计划外的紧急审计任务,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根据需要立即停止手头的工作,投入到紧急审计任务中去,如果要委托社会审计去做,则需要首先与会计师事务所联系,约定时间介绍与审计项目有关的基本情况、讨论审计费用、签订业务委托书。如果遇到会计师事务所业务繁忙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联系不到合适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情况。最后,内部审计是培养管理人员的摇篮。

2、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差,并且近期无法改善。在这种情形下,内部审计人员受制于他们,又要监督他们并客观地向所有者报告企业存在的问题,这种尴尬境地造成内部审计往往偏向企业管理层,别离内部审计初衷,通过内部审计与独立性较强的外部审计接户可以大大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确保内部审计效果。其次,内部审计员素质低,近期无法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通过内审外包,可以精简岗位,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把审计人员的信息优势同外部审计人员的专业优势结合起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小企业规模较小,很可能承担不起常设内部审计机构的费用开支,通过内审外包,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根据需要借助外部审计力量,协助完成内部审计工作,这样既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费用,又可以较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保证内部审计质量。

(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是根本。随着内部审计的财务领域向经营和管理领域扩展,审计机构在人员构成上也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要懂财务及审计的人才,还应配备精通企业各项业务的专门人才,选择有丰富经验和较高业务水平的人员加入内审部门,使内审机构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内部审计从事后审计逐步向事前及事中审计转变。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内审的作用不仅局限于事后监督,更多的是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他将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地监督和评价,企业的采购计划、生产计划、资金计划、投资计划及费用预算等均应作到事前审核、事中控制,经验丰富的内审人员应能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把企业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

上一篇:浅析会计电算化 下一篇:公允价值计量:新会计准则一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