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山苏彝族双语教学现状及提高策略

时间:2022-08-14 05:50:45

云南山苏彝族双语教学现状及提高策略

摘要:在云南多民族和多语言环境下,很多地区都实施双语教学,山苏作为云南彝族的一个支系,语言却与别的支系不相通。本研究通过对云南山苏地区山苏彝族双语教学的现状进行介绍,找出其在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提出提高策略以促进该地区双语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山苏彝族;双语教学;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179-02

一、引言

云南地区的彝族支系较多,各个支系所讲的方言不同,使得云南彝族双语教育发展与其他省份相比较为滞后。山苏作为云南彝族的一个支系主要分布在玉溪地区,与其他支系交流较少,语言与其他支系不通,双语教学在山苏彝族开展较为困难,一直难以发展。2003年以来,云南省玉溪政府实施山苏聚居区的扶贫攻坚工程。山苏彝族人民的生活得到一定改善,文化水平得到一定提高,双语教学得到了迅速发展。本研究通过对云南玉溪峨山大西山苏彝族聚居区实地调查,充分了解山苏彝族双语教学状况,试图找出其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建议,望能促进该地区双语教学的发展。

二、山苏彝族概况及双语教学

1.山苏彝族概况。彝族山苏支系,旧称“车苏”或“扯苏”,因其居于高山之上,后称“山苏”。“元明清时期,彝族称‘罗罗’。据清康熙《峨山县志》载,境内有‘黑倮倮’、‘白倮倮’、‘仆喇’、‘山苏’。民国时期称夷人、山苏。建国后,根据彝族人民的共同志愿,统称为彝族。”[1]山苏彝族是玉溪市确定的6种人口较少民族及特困民族支系之一。主要分布在新平、元江、峨山三个民族自治县的13个乡镇。山苏人多居住于高山寒冷地区,生产力水平低下。由于山苏人个性腼腆,且其山苏话与附近其他彝族支系、汉族不通,很少与外界交流,所以近现代山苏的生产方式依然保留着刀耕火种的粗放耕作模式,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畏惧与外界接触。[2]

2.双语教学及云南双语教学概况。(1)双语教学。双语教学通常指在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民族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共存,而将母语以外的另一种语言应用于日常教学中的教学模式。双语教学对语言使用者的母语维护、语言认同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至关重要。在“英语热”的影响下,目前我国双语教学及其研究以英汉两种语言教学居多。而对于中国的少数民族来说,双语指其母语为本族语和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少数民族,且由于少数民族语言在全球化以及一系列主流强势文化不断扩张的过程中不断消亡,双语教学如今作为一种保护濒危少数民族语言的有效措施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云南省作为一个多民族省份,双语教学及其研究更是必不可少。[3](2)云南双语教学概况。云南省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共有26种少数民族语言。[4]目前,云南省双语教学主要在学前班和小学阶段集中开展,主要采用三类模式:①即以民族语文为主,汉语文辅助教学。②以汉语文为主,民族语言辅助教学。③部分课程用民族语授课,部分课程用汉语授课。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主要目的在于突破语言研究障碍,为学好汉语文铺平道路,同时保护好民族语言。本研究立足于云南省彝族山苏支系,对山苏双语教学状况进行研究。

三、山苏双语教学现状

1.山苏双语教学基本现状。山苏地区双语教学在建国后开始,那时山苏地区的双语教学为彝族纳苏语和汉语的双语教学,没有山苏语与汉语的双语教学。后部分学生在生活中逐渐学会纳苏语,能够去纳苏语和汉语双语学校上学,开始习得汉语后,把汉语直接带入了山苏聚居区。20世纪80年代,山苏彝族地区成立小学,开始进行山苏语和汉语双语教学。双语教师多由本地村民担任,但由于教师自身受教育程度有限,双语教育难以发展,大多数学生倾向于到山下的纳苏学校就读。90年代后,当地政府对山苏聚居区大力扶持,大力培养双语人才,山苏双语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其小学实现了双语教育[5]。双语教学在山苏地区已成为当地发展和村民生活越来越迫切的需求。对山苏双语教学的研究对山苏的发展越来越具有实际意义。

2.山苏聚居区大西小学双语教学现状。大西小学位于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大西村,是玉溪市最大的山苏彝族聚居地。该小学接收来自附近16个村寨的学生。每个年级有学生约30人,约120名学生。其中一、二、三年级教学为双语教学,四、五、六年级为汉语教学。本研究对该小学一、三、六年级进行了课堂观察,并对上课教师进行了深入访谈。一年级学生在入学前均不通汉语,教师授课也以山苏语为主。所学内容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小学教科书。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首先习得上课日常指令,如:“老师好”、“看黑板”、“读课文”等老师在课堂当中衔接课堂的常用词。一个星期后,学生就能够迅速融入课堂氛围,开始常规课堂学习。一个月以后,一年级学生已适应双语教学,并开始在课堂上使用汉语回答问题。

三年级为双语教学的最后一年,这时山苏学生已经可以理解大部分汉语表述,课堂中95%的对话均采用汉语。但在课堂交流中,教师话语所占比例较大,占课堂的70%,大部分学生不主动发言。老师在很少特殊情况下,如维持纪律、提醒学生注意听讲或制止学生上课开小差时用山苏话。

六年级已可以适应全汉语学习,但在观察中发现,课堂上当老师下达较为复杂的指令时,学生往往会表现出迷惑的样子,这时候老师放慢语速,重新解释一遍,使学生能跟上进度。此时学生课堂活动较三年级更为活跃,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四、山苏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提高策略

1.存在的问题。山苏双语教育发展迅速,但从本研究中还能看出其中存在一些问题。学校双语教师数量不足,双语教师教学能力有限,只能满足一至三年级的课程教学,四至六年级的教学都由汉语教师担任,由于大部分双语教师为本村的村民,不能解决高年级学生的问题。山苏学生在学校使用汉语机会较少,低年级学生语言能力较低,高年级学生课堂活动不够活跃,除了上课回答问题时用汉语,平时下课玩耍、讨论以及家庭交流时均使用山苏语。教学设施较为简陋,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不太相符,课堂上学到的汉语表述方式与当地汉语方言交流不同,难以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缺乏实用性。

2.提高策略。以上问题的解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应该提高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学校和当地政府可以对现有双语教师进行培训,同时对山苏教师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让学历较高的山苏人能够回乡教学。老师也应尽量创造学生使用汉语的环境,让学生多用汉语,丰富教学活动。同时,双语教师除了教授课本上的知识外,也应该教授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对话,让学生学到的汉语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在实际生活中也能得到运用。

五、结语

双语教学让山苏学生接触外界的机会增多,对山苏彝族的发展有很大的助力。对于双语教学,我们应该多加重视。教师也应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望该研究能对云南山苏彝族双语教学发展提供有效建议。

参考文献:

[1]方起勇.峨山彝族自治县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1.

[2]许鲜明,白碧波.山苏语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3]宋占美,阮婷.早期部分浸入式双语教学的探索[J].民族教育研究,2012,(3):56-59.

[4]左冲.玉溪市山苏彝族扶贫前后教育和心理状况调查[A]//双语学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3.

[5]朱红,曹磊.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历史进程综述[J].思茅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69-72.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云南特少民族山苏双语教学研究》中期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3J095)。

作者简介:袁梦(1989-),女,云南玉溪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

上一篇:对武汉高校建筑英语标识语的研究 下一篇:以读者为本 加强图书馆阅览室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