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复苏难以今年完成

时间:2022-08-14 05:49:10

经济复苏难以今年完成

现在的数据表明短期经济在回升,但对回升的持续性和高度不可盲目乐观。目前推动短期经济回升的因素主要是政府投资和巨额信贷投放,但经济持续回升的关键在于是否有效拉动民间投资和消费。

宏观经济先行指数显示,中国经济正在复苏之路行进。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4月中国制造业PMI指数为53.5,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已连续5个月回升。“该指数连续两个月突破50这一强弱分界点,表明经济复苏正在积聚更多动能。”野村证券中国经济学家孙明春表示。

在11个分项指标中,6项超过50(产出、新订单、就业、供应商配送时间、采购、购进价格),1项达到50(进口),只有4项仍低于50(原材料库存、产成品库存、出口订单、积压订单)。这表明中国制造业活动的复苏已经得到了更广泛的支撑。

最严峻时刻或已过去

孙明春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有两个分项指标尤其值得注意。第一,4月份就业指标从3月份的48.6上升至50.3,于7个月来首次突破50,这表明企业已开始再次雇人,对就业和收入增长而言是个好兆头。因此,这应该有助于减轻对今年消费会趋弱的担忧。

第二个分项指标是出口订单,从3月份的47.5升至4月份的49.1。虽然略低于50,但其V型复苏表明出口部门最严峻的时刻可能也已过去。

在孙明春看来,中国出口的急剧下滑(2009年第一季度同比-19.7%)是在全球大规模去库存化的背景下发生的。一旦下半年全球去库存化进程结束,中国出口的跌幅到那时应该会放缓至10%以下。

而里昂证券的4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0.1,较其3月份的44.8大幅度上升了5.3个点,也印证了中国经济在一季度的企稳态势。

乐观看待经济增长

不过,对PMI数据好转也不能过于乐观。海通证券认为,4月份是考察回升趋势是否成立的关键时间窗口,4月份PMI继续上升,则表明经济回升的趋势短期内确立。现在的数据表明短期经济回升,但对回升的持续性和高度不可盲目乐观,还需谨慎。这是因为,4月份PMI数据继续上升是历史规律,我国PMI指数自2005年以来一直如此。目前推动短期经济回升的因素主要是政府投资和巨额信贷投放,而这两点在更长期是无法持续的。经济持续回升的关键在于上述两点因素有效拉动民间投资和消费,而这还需观察。

但孙明春相信,随着政府4万亿元刺激计划的影响逐步显现,复苏将会持续到明年。他预计,2009年中国GDP增长将是v型复苏,全年平均增长率将达到8.0%,而且预期面临上行风险。

比孙明春更乐观的是高盛的经济学家。高盛预计,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将出现高于趋势的强劲增长。高盛在最新报告中将2009年和2010年中国实际GDP增长率预测分别由原先的6.0%和9.0%上调至8.3%和10.9%。高盛的理由在于,中国政府的经济刺激方案比预期更为积极,内需反应可能更强劲、更迅速。高盛预计2010年经济出现高于趋势性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由更为强劲的投资增长推动,特别是在政府主导的2009年财政支出扩大之后,由私人投资拉动。调整有个较长过程

境外机构分析师的乐观预期,在经济学家樊纲看来有点过头。樊纲称,机构分析师这种“大胆”预测是为了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是为了让市场记住他,至于预测结果是否准确,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5月6日上午,樊纲在友邦华泰经济学人论坛上表示,不要指望中国经济在2009年就能完成调整,从13%的过热增长速度调整到一个正常的经济增长速度,不可能在一两年之内完成,这个调整过程将会伴随着企业倒闭、职工失业等情况发生,而且往往会调整过头。樊纲认为,正常的经济增速在7%~9%之间,“所以提出保8的增长目标”。

“中国如果经过2-3年的低速增长,然后回到正常增长状态,那就是了不起的成就了。”樊纲说。

樊纲认为,目前政策调整比较及时,政策的力度基本到位,因此能比较快地看到复苏迹象。他预计,今年GDP增长在7%-8%之间,但今年主要是政府投资起作用,企业投资仍在低位徘徊,企业还有去库存化过程。到2010年,企业投资、房地产投资有望开始恢复,中国经济将进入恢复期。2011年中国经济将趋于正常增长状态。

“现在的贷款基本是投给4万亿元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相关项目,民间投资并未被带动起来。只有房地产市场复苏,民间投资和政府投资对接起来,中国经济才能稳定增长。”一位银行高管的表述与樊纲看法相似。

货币政策要动态调整

对于今年一季度贷款达到4.58万亿元是否速度过快的疑问,作为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的樊纲没有作出正面回答。他表示,银行向来是年初贷款增长较快,或有贷款前高后低的季节性因素,但贷款力度过大将来是否会产生坏账,需要引起警惕。

瑞银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如果一些借贷主体如地方政府,认为银行贷款是一种低成本又几乎没有什么未来后果的融资方式,对信贷的需求就不容易降下来。这种情况持续下去,考虑到实体经济对信贷的需求可能继续疲软,目前的贷款增速就可能是一个信贷过度扩张期的开始,并将伴随着严重的后果。

分析人士指出,对于今年以来的信贷狂潮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到底起了怎么样的作用,对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到底有着怎样的影响,3到5年后,可能会有一个重新的评价。

樊纲还表示,货币政策是可以动态调整的。例如,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南克最近表示,美联储在某一阶段肯定会逆转其货币政策,以防止通胀。伯南克称,美联储“将确保在适当的时间升息,并确定不会维持过低利率太久的时间,因为这可能带来不利影响,至少在通胀方面是如此”。伯南克还指出,美联储旨在刺激信贷的措施总有一天也会废止,以避免刺激措施构成直接的通胀威胁。

樊纲说,但愿中国货币当局也能动态看待贷款增速,根据经济状况调整货币政策。

贷款质量保持关注

就在樊纲发表上述言论的同时,央行了《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9年一季度)》。报告指出,第一季度新增人民币各项贷款4.6万亿元,有利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报告强调,近期货币信贷适度较快增长利大于弊,是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有效传导的体现,有利于稳定金融市场,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但也要看到,3月份贷款猛增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商业银行季末考核等因素影响,有“冲时点”的成分。4月份以至未来几个月,金融机构和企业都需要一段时间“消化”。下一阶段如果国际金融危机继续深化,则信贷仍需要一定力度的增长。

央行还对贷款增长质量保持关注。央行报告认为,信贷增长的质量仍需进一步提高,要防止经济波动加大的风险和不良贷款反弹风险。我国产能过剩矛盾较为突出,若只有“保”没有“压”,经济结构调整速度可能放慢,应坚持“有保有压”,把扩内需与调结构更好地结合起来。

此外,近期银行贷款集中于政府项目,虽有利于较快拉动投资,但也要合理评估地方政府的负债能力,并观察分析对社会投资的带动效果。

也有专家认为,贷款的可持续性最终取决于需求而不是供给,目前来看积极的变化是中、长期贷款占比上升。3月份贷款比重和前两个月有较大变化,前两个月主要是基础设施,而3月份是工业、原材料、能源的占比上升较快。工业的中长期贷款比重上升,预示着未来贷款出现大规模下降的可能性较小。票据融资的占比要下降。

货币政策方面,专家表示,要保证市场处于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从备付率和超额准备金来看,到2月末,超额准备金已经从3.5%降到2.3%,市场流动性目前已经出现了一定变化。历史地看来,保持2%左右的超额准备金是短期目标,可以通过增加央票发行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两者并行的方式来调控,而继续下调利率的必要性有所下降。

上一篇:根据轻重缓急适时调整 下一篇:“铁公鸡”基金惹出分红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