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轻重缓急适时调整

时间:2022-09-14 11:39:02

由于人的忽悠,或由于投保人自己的误解,“鸡肋”保单并不能符合家庭和个人的需求。如何变无用为有用,如何抢救这样的“鸡肋”保单?

什么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者是也。由于“人情保单”的普遍存在,由于人的“忽悠”,由于消费者自身对保险的误解,还可能由_于家庭情况的变化和发展,“鸡肋”保单似乎无处不在。 有些保单花了很多钱买来却并不符合那个家庭的需求,有些人买的保单怎么看电不是他(她)需要的那一份。这就是“鸡肋”。

赶快行动,在把握基本原理和作战技巧后,一起去消灭你家里的“鸡肋”保单!

家庭保险次序混乱怎么办

老李一家还“挺爱买保险的”。老李年收入8万元左右,妻子年收入3万元左右,中年得子的他们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刚上小学。该家庭每年要花费2万元购买商业人身保险。购买的保险品种也很多,包括女儿的一份教育金保险和意外险、妻子的一份养老险和万能寿险。

诊断分析 乍看上去,老李一家的风险意识还挺强的。可是,他家买的保险种类挺多,保费支出也挺多的,却仍然存在不少的隐患。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没有保对人”(保障对象安排不当)、“应该重点保障的对象却没有保对险种”(险种选择不当)。

比如老李一家,他是这个家庭收入最高、责任最重的一个人,必须优先为这个家庭支柱购买所需保障,首先应该为自己安排好足额的人身意外险和定期寿险,而不是先给自己的女儿买一份“少儿教育金保险”。

因为对于这个三口之家而言,最大的风险是李先生发生意外或不幸,家庭支柱轰然倒下,导致家庭收入锐减,家人的生活质量就可能骤然下降,女儿的教育金也失去了最主要的来源。老李本人的意外险、定期寿险没安排好,太太和孩子的保险却已经有了一大堆,这是不恰当的安排。因为保障对象没有安排正确,该家庭现有的保险可以说在保障功能上完全不到位。

和理财目标需要安排轻重缓急一样。购买保险也有一个总原则:优先购买最急需的产品,先近后远,先急后缓。在这个原则基础上,要先给家庭责任最重的成员上好急需的保险,其次有余力了再考虑其他的险种、其他的家人安排。

比如,20-30岁左右的单身期,以意外保障为主,辅之部分的定期寿险和医疗保险。30-40岁的家庭成长期,寿险、医疗、子女教育保险都要充分考虑,有余力的再考虑自己的养老。40~50岁的人生,健康医疗和养老保险迫不及待需要全面拉高。50岁以后,医疗和养老成为基本的两大问题,需求度并没有降低,但已经很难购买。

急救手段 赶快为老李本人安排相应的定期寿险和意外险。同时要注意,家庭总保费支出不要影响家庭的正常生活,以不超过年收入的10%为好。

盲目跟风买错保险怎么办

还是前述这个老李家的例子。

诊断分析 老李家庭的保险安排,还折射出一个盲目跟风买保险的问题。因为他的妻子坦白说,之所以会给自己买万能险,就是因为有段时间,外面有关万能险的宣传很多,周围也有不少亲戚朋友在买万能险,自己经不住人的推销,也就买了5000元一年的一种产品。其实,她根本就不太理解这“万能险”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也难怪她,中国人最喜欢的事情之一就是盲目跟风,投连、分红、万能,保险产品的“流行”一遭又一遭。

可是,保险不是普通的消耗品,而是可能伴随你和家人一生的长期的、无形的服务类商品,所以必须因人而异购买和安排。即便是一款设计再好的产品,也不会适合所有的消费者。对于老李这样的普通工薪家庭而言,需要长期持续注入资金、前期扣除费用较高的万能险就不是一款合适的产品。

可以说,李太太的这款万能险保单,就是一张“鸡肋”保单,看上去不错,可却没啥实际功能和作用。如果说要去退保,想想过去这3年来被扣除了那么多“初始费用”,已经占到全部保费的40%以上,似乎损失太多。

急救手段 当断则断,可以暂停该保单的缴费,直到家庭收入大幅提高之后或是家里有闲置资金需要中长期理财手段之后。

保险安排最好能在对所购险种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再根据自己和家人的需求,根据自己的经济预算巧安排。克服盲目跟风的心理,也许可以走出家庭保障安排的误区。

上一篇:稍加补救变身合规保单 下一篇:经济复苏难以今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