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个别化教育 提高特殊学生素质

时间:2022-08-14 05:39:19

实施个别化教育 提高特殊学生素质

智障学生在生活中的频遭失败和挫折,不仅仅因为他们智力缺陷,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缺乏良好的礼仪形象和与人交往的礼貌习惯,比如,对他人的言语缺少反应,他人向其打招呼时没有应答,或者勉强答之;对长辈不尊重,不主动打招呼;与他人说话时不能认真倾听,常随意打断或插话。这些情况必然会影响周围人对智障学生的接纳程度,妨碍他们的发展。因此,对智障学生进行必要的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学会并运用一定的礼貌用语和懂得交往礼节,显得尤为重要。

我校根据学生的现状,为每个学生制定了个别化的礼仪教育计划。这里所提到的个别化教育计划是一种根据残疾儿童的身心特征和实际需要制定的针对每个残疾儿童实施的教育方案。它既是残疾儿童教育和身心全面发展的一个总体构想,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我校积极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并取得了一些实效。

制定小而实的目标

在个别化礼仪教育训练计划制订初期,教师认真分析每一位学生的行为习惯等,结合其日常表现充分预设学生各月的礼仪教育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还结合月教育重点,立足一月一目标,为每位学生客观地制定每月的礼仪教育重点目标及运用的策略。例如,对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教师会从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和流畅度方面重点训练,对语言表达能力差或语言有障碍的学生,教师会从发挥其肢体语言、表情神态的角度考虑,使其达到礼仪训练目标。总之,因人而异、切合实际、有效达成是个别化礼仪教育计划实施的目的。

开展多形式的训练

班级教育是推动、落实个别化礼仪教育计划的基础阵地。礼仪目标确定后,教师通过创设多样化的训练形式促进礼仪目标的达成。如情境模拟、教师讲授、模仿训练、活动实践、日记交流、辅助支持、简化练习、展示培训等,通过多角度、全方位、个性化的训练形式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实践的积极性,加强学生愉悦自信的情感体验,使每位学生在主题教育活动过程中都能有所收获。

多渠道引导

智障学生的礼仪教育是一个全员参与、全方位育人、长期坚持的教育训练过程。个别化礼仪教育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必须由学生家长、科任教师以及社会实践基地人员参与、支持、协作。因此,我们请家长和社区相关人员走进学校,参与学生的礼仪教育计划的制定,达成共识后,明确一段时期内学校礼仪教育重点目标,在家庭与社会多方提供教育环境与支持下,形成教育合力。学校还在各班教室创办礼仪教育角,开展礼仪班会、五星文明班、礼仪小标兵评选等活动,将每人每月的礼仪训练目标进行展示,使礼仪教育的宣传学习更加贴近学生。与此同时,科任教师参与的领域教学训练也有效地促进了礼仪教育中相关技能的学习,让课堂教学成为促进礼仪技能学习的有效推手。如通过例行教学训练、综合课、音乐课、康复课、社会实践课等学习,学生们明确了鞠躬问好的标准动作;在外出实践与人沟通时,掌握了礼貌向人询问的方法。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走入大型超市、农贸市场,在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中运用礼仪、礼貌实践技能,其礼貌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不断提高。

全方位渗透

在各种展示活动中,学生们学习和巩固礼貌用语、形成礼仪习惯会更加自然,教师的教育引导更有针对性。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为学生们提供真实的文明礼貌用语、仪表礼节礼仪的实践机会,成为检验礼仪教育成效的平台和载体。每周升旗仪式上的国旗下讲话也是学校全方位展示学生礼仪教育的宣传阵地,有的班级通过情景剧“客人来我家”,带领全校学生学习招待客人时应有的礼貌语言和行为;有的班级通过礼仪歌曲大家唱,让文明礼仪规范在校园中传唱,时刻提醒学生在与人交往时要恰当运用礼貌用语。在创设的情境中,有的学生学会主动问好,有的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能问好、回答问题,还有的学生懂得通过肢体动作和表情、体态与客人交流。

上一篇:我经历的美国音乐教育研究生学习 下一篇:给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