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索

时间:2022-08-14 05:11:45

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索

一、在初中基础上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初中阅读能力要求读懂字句和全篇,领略文章思想意义,高中则要求对一般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和评析,并形成自己的体会和感想;初中作文能力要求初步写通顺的文章,简短的议论文、说明文和日记、书信等比较简单的应用文,高中则要在通顺的基础上力求写好,立意新颖、语言生动,并能写比较复杂的应用文。高中应将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作为语言教学的重点,通过大量的阅读以及研究性学习,加强语言表达的训练,有效提高语文素质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二、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语文教学具有带动思想教育的重要任务。

思想教育一方面是指要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在语言文字教学基础上,通过启发和引导,使学生在思想感情上受到熏陶感染;思想教育另一方面是指思维训练,在听说读写过程中加强逻辑思维锻炼。

三、高中语文带有知识教育功能,在语言教学中吸取广泛的文化知识。高中语文教学带有文学教育的特有任务,培养对文学艺术的鉴赏和评析能力,并增强语言表达的文采和生动性。高中课本中选用的多是中外古今的代表作,能够带领学生领

略文学艺术的魅力,学习优美生动的文学艺术和丰富多彩的表达形式,有助于学生积累词汇,讲究修饰表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提升语言艺术性。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广泛性决定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加大汲取科学文化知识。通过语言教学带动其他学科的学习,学习文学常识,科技常识,生活常识,了解古今中外文化常识,通过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四、高中语文教学既有统一性的教育要求,又有差异性的教学要求,既要为每个人的继续教育或者终身教育奠定基础,又要为做好一个健全的公民做好准备。因材高中语文教学将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必修课程着眼于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选修课程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出发,实现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选择性教育要求。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的个性倾向渐渐明显,不同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差异也渐渐明显,选修课程的设立使其能在更高层次上运用语言文字,在原有的基础上发挥个性,为今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九年义务教育中,语文学科的重心是基础性和均衡性,因此所涉知识一般只是随文讲解,不做系统传授,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往往不能做进一步深入而全面的研究,选修课的设立,恰恰能弥补学生这方面的遗憾,系统的学习相关知识。教师应鼓励和帮助学生实现在语言运用方面的愿望,除了选修课还应当允许学生适当侧重自己所爱好和特长的课业,例如课外选读自己爱读的书,允许写自己命题的作文,参加有兴趣的各种语文竞赛,向报纸杂志投稿,鼓励学生从学习语言出发,大胆创新,培养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五、为适应高中学生心理特征和学习特点

高中语文教学应从单纯的启发和讲解导向进行必要的研讨,培养学生认真钻研课文、积极参加交流的能力和习惯,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是一门以课题或项目研究为载体,已完成高中语文教学任务为目标,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高中生生理、心智都趋于成熟,知识积淀和生活经验逐渐丰富,自我意识明显,能独立进行思考和逻辑思维。通过研究性学习,能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深对课本的认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有效改善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组织课堂研究性学习应注意几点:

1、研讨的内容可由教师确定,在备课中做好充分准备,并要求学生认真预习,然后在授课中有计划的进行,也可以由教师临时发现有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研讨。好的问题一定要紧扣教学目标,但绝不是课本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以领略课本和作者情感为前提的。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新颖,要有新意,能够激发学生探讨的兴趣,要根据学生心理、知识水平来确定问题的难度,应该是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可以跨越的。提问也应形成一定的梯度,具有系统性,把有难度的综合性问题和细节性的局部问题相结合,逐步推进学生思考问题,探讨问题,有利于解决问题。2、研讨的过程可促使学生自主和互动相结合,语言知识和运用能力相结合。3、研讨的过程颖鼓励各抒己见,最后要有教师作总结,特别表扬独特的见解和富有说服力的创见。4、研讨过程教师要注意适当引导,不可范围过广,偏离主题。高中应在初中教学基础上,提高语言教学的各项能力,开拓优质高效的高中语文课程。

上一篇:燃气企业安全紧急通知 下一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