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学习机”加油

时间:2022-08-14 05:09:36

给孩子的“学习机”加油

在心理门诊中,许多小病人是由于学习成绩不良来寻求帮助的。家长反映这些孩子学习状态很差,懒懒散散,马马虎虎,上课提不起精神来,注意力难以集中。若问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孩子也难以说清楚,总觉得没劲,有一种想好却好不起来的感觉。为了孩子的学习问题,父母难免要责怪孩子不努力,可是无论是劝、骂还是讲道理,都无济于事。

那么,这些孩子为什么学提不起精神来呢?

在临床上,我们称这种状态为内驱力不足或者始动力不足。这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不可忽视的问题。这种内驱力不足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心理生理上的内驱力不足。表现在这些孩子的精神常常处于低落的状态,虽然有上进的愿望,但是缺乏上进的内在动力。如果仔细观察这些孩子,还会发现一些其他躯体症状,比如经常头疼、食欲不振、消瘦、失眠、烦躁、易激怒(就是很容易发脾气)等等。这是引起孩子学习状态不佳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孩子的认知内驱力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表现在好奇心和求知欲与同年龄孩子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同时,长时期学业上的落后所造成的自卑压制了孩子自我提高内驱力的发展。

内驱力不足怎么办?

对于心理生理上内驱力不足,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治疗:

1.支持性心理治疗:父母要对孩子的学习现状予以理解,理解他们是具有努力向上的愿望的,是要求上进的,只是目前因为内驱力不足暂时处于不佳状态。千万不要盲目地责怪孩子,更不能将这种现象错认为躯体疾病,要意识到这种现象是心理问题,应及时去找心理医生寻求心理支持和帮助。同时让孩子相信在医生的帮助下,再通过本人的积极配合和努力,这种状态是可以改变和克服的。

2.药物治疗:可以使用一些抗抑郁药物改善孩子的抑郁状态。因为孩子心理生理上内驱力不足其实也是一种抑郁的表现,药物在改变学习不良的情绪方面有着积极的效果。

对于认知内驱力的缺陷最奏效的方法是认知行为治疗,也就是在心理医生的帮助和指导下,挖掘产生内驱力不足的潜在心理机制,用积极合理的想法替代消极不合理的想法,改变孩子学习上曲解的信念,这往往是彻底改善孩子学习状态的关键,需要在与孩子具有良好沟通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同时,在学校,教师要在学生的学习动力的激发上下功夫,比如,改变学生呆板、枯燥的学习环境,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性和求知欲。平时,家长和教师对孩子要多放手、多鼓励,少控制、少责备。要允许孩子有不同的想法,使孩子将学习从被动的角色转换成主动的角色,也就是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而提高孩子的自我内驱力。

总之,学习内驱力不足就好像孩子的“学习机”生了锈,如果给机器清理、加油的话,它仍然会创造无数的财富。因此,只要家长、老师、心理医生和孩子自己一起为“学习机”加油,就一定能使学习的“马达”重新正常有效地转起来。

(作者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教研室副教授) 图/毛小榆

上一篇:要做爸爸了,你准备就绪了吗? 下一篇:为孩子创造多元化的智能环境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