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对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时间:2022-08-14 03:15:48

企业对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一、应收账款风险产生的成因

(一)企业追求片面的竞争,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机制下,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不但要在成本、价格上下功夫,而且必须大量地运用商业信用促销。但是,某些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为了扩销,在事先未对付款人资信情况作深入调查、对应收账款风险进行正确评估的情况下,盲目地采用赊销策略去争夺市场,采用较宽松的信用政策,只重视账面的高利润,忽视了大量被客户拖欠占用的流动资金能否及时收回的问题,从而成为应收账款风险加大的主要原因。

(二)企业内部控制不严。

有些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缺乏规章制度,或有章不循,形同虚设。财务部门不及时与业务部门核对,销售与核算脱节,问题不能及时暴露,一些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催收、清理不及时,账龄老化,却任其发展,存在应收账款长期挂账现象。

(三)企业内部激励机制不健全。

在某些企业中,为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往往实行职工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销售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只关心销售任务的完成,采取赊销、回扣等手段强销商品,使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而对这部分应收账款,企业未采取有效措施要求相关部门和经销人员全权负责追款,导致应收账款大量沉积下来,给企业经营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二、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为了减少或降低应收账款风险,加速企业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企业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建立有效的管理模式,加强对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一)动态跟踪、分析,强化日常监督和管理。

当企业发生应收账款后,不能消极地等待对方付款,要经常对所持有的应收账款进行动态跟踪与分析,加强日常监督,以便随时掌握企业应收账款的情况,作出科学决策。

1.加强应收账款日常动态状况的传递与报送。

应收账款发生后,企业财务部门应每间隔一定时间,以文书、表格形式向有关业务部门、责任经办人员和企业领导传递应收账款的动态信息,最好是一月一次(甚至更短),督促和提醒上述有关人员及部门催收。对逾期未结清的应收账款通报的时间则应更短,这样既可使企业领导掌握应收账款的动态信息,也可时常提醒业务部门责任经办人员对已形成的应收账款进行催收,增强其责任感和压力感,杜绝由于互不通气导致应收账款到期不付、逾期不收的情况发生,以保证资金及时回笼。

2.关注往来客户的经营情况,加强日常询证。

企业要随时注意了解业务往来单位的经营、财务状况及人员的变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防止由于对方单位的突然变故或经营失策及有关人员的变动可能造成的应收账款回收的风险。财务部门要会同业务部门对应收账款的对方单位定时发送询证函,核实应收账款的真实性、完整性并确保诉讼的时效性,这样可以防止应收账款体外循环的发生,堵塞违规违法行为的漏洞及防止法律诉讼收债的失效。如发函不回应,要予以充分关注和重视,甚至启动诉讼程序。

3.建立定期和客户对账制度,动态跟踪,果断决策。

企业要建立定期和客户对账制度。财务部门应协同有关的管理部门对企业所持有的应收账款进行跟踪分析,对于客户比较多的企业,管理部门应该每日打印出会计账上的全部接近到期的应收账款记录,并至少每周将逾期应收账款记录分析一次,提出处理意见。一般情况下,应要求客户还清以前欠款项后,才允许有新的赊欠,以防滚雪球式的恶性循环。如果发现欠款逾期未还或欠款额度加大,应断然采取措施,通知有关部门停止供货。目前,多数企业采用应收账款管理信息系统,将应收账款的记录录入管理系统进行分析,包括客户姓名、金额、发生时间、到期时间、附加条件等,为各管理部门做出账龄分析提供了详细完整的记录。有些企业还对所持有的应收账款设置了预警程序,当一笔款到期时,计算机就会自动提示。

(二)制订合理的信用政策。

信用政策又称应收账款政策,是指企业在采用信用销售方式时,为对应收账款进行规划和控制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信用政策是企业财务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信用额度和收账政策四部分。

1.确定正确的信用标准。

信用标准是企业决定授予客户信用所要求的最低标准,也是企业对于可接受风险提供的一个基本判别标准。信用标准较严,可使企业遭受坏账损失的可能减小,但会不利于扩大销售。反之,如果信用标准较宽,虽然有利于刺激销售增长,但有可能使坏账损失增加,得不偿失。可见,企业应根据所在行业的竞争情况、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和客户的资信情况进行权衡,确定合理的信用标准。

2.采用正确的信用条件。

信用条件是指导企业赊销商品时给予客户延期付款的若干条件,主要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等。一般来说,企业在确定信用条件时,应当比较提供信用条件的成本与加速收账带来的收益,如果提供信用条件的成本小于加速收款带来的收益,提供现金折扣就是合理的。反之,就是不合理的。

3.建立恰当的信用额度。

信用额度是企业根据客户的偿付能力给予客户的最大赊销限额,确定恰当的信用额度能有效地防止由于过度赊销超过客户的实际支付能力而使企业蒙受损失。在市场情况及客户信用情况变化的情况下,企业应对其进行必要调整使其始终保持在自身所能承受的风险范围之内。

4.制定可行的收账政策。

企业对各种不同时期应收账款的催收方式,包括准备为此付出的代价,这就是收账政策。制定收账政策时要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企业信誉尚可,目前遇到暂时的困难而不能及时支付赊销货款的情况,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帮助其渡过难关,对以便将来能够收回货款并保持业务关系,对有实力支付而近期不愿意支付的客户,应要求对方制定还款计划并提供相关的担保,确保其能逐步还款,如对方不予以配合,为保护企业的利益,尽力降低应收账款的风险,必要时运用法律手段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加强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

信用政策建立以后,企业还要加强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做好客户的资信调查。

企业在作出是否对客户提供商业信用以及对哪些客户提供、赊销的额度多少等决定之前,首先要对客户的信用情况进行调查,做到知彼知己,防患于未然。企业应广泛收集有关客户信用状况的资料,并据此采用定性分析及定量分析的方法评估客户的信用品质。取得分析结果后应注意或减少与信用差的客户发生赊账行为并对往来多、金额大或风险大的客户加强监督。根据客户的资信状况,确定所能给予的最大赊销,预防坏账损失的发生。

2.制订合理的赊销方针和结算方式。

企业可借鉴西方对商业信用的理解,制订适合自己的可防范风险的赊销方针。如:①有担保的赊销。企业可在合同中规定,客户要在赊欠期提供担保,如果赊欠过期则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②条件销售。赊欠期较长的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风险一般比赊欠期较短的坏账风险要大,因此企业可与客户签定附带条件的销售合同,在赊欠期间货物所有权仍属销售方所有,客户只有在货款全部结清后才能取得所有权。若不能偿还欠款,企业则有权收回商品,弥补部分损失。另外,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信用状况,选择适宜的结算方式。即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较强,信用状况较好的客户,可以选择风险较大的结算方式(如分期收款等方式),这样有利于购销双方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扩大销售网,提高竞争力。反之,则应当选择风险较小、约束能力比较强的结算方式(如预收货款等方式)。

3.建立赊销审批制度。

建立赊销审批制度,强化管理。企业可根据自身特点和管理方便,设立一个赊销审批制度,规定在一定额度内的销售由特定权力的人员批准,各经办人员只能在各自的权限内办理审批,超过限额的,必须请示上一级领导同意后方可批准,金额特别巨大的,需报请企业最高领导批准。同时,应落实责任制,各经办人员经办的业务应自己负责,并与其经济利益挂钩,要求其对自己经办的每笔业务进行事后监督,直至收回资金为止。

4.加强财务监督管理。

财务部门应及时进行赊销业务的账务处理。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当赊销业务产生时,财务按权责发生制及时入账,并据此设置“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坏账准备”等账户,相关的总账和明细账应由不同的人员分工负责,加强相互控制。企业应根据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情况,以及其他一些已经掌握的相关信息进行合理的估计并确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定期统计应收账款各客户的赊销金额、账龄及增减变支情况,必要时应向债务人函证,对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将赊销结果及时反馈给企业主管领导和销售,为评估、调整赊销客户的信用等级提供可靠依据。企业财务部门对已经形成的应收账款应定期向赊销客户寄送对账单和催交欠款通知书。负责营销的部门及有关人员应积极配合财务部门及有关人员做好此项工作。

(四)建立和完善应收账款工作责任制度。

为防止销售人员片面追求完成销售任务而强销盲销,企业应在内部明确追讨应收账款不是财务人员而是销售人员的责任。同时,制订严格的资金回款考核制度,以实际收到货款数作为销售部门的考核指标,每个销售人员必须对每一项销售业务从签订合同到回收资金全过程负责。坚持“谁经办、谁催收、谁负责”的原则,做到人员、岗位、责任三落实,在经办人、责任人调离换岗时,应向部门主管报告清欠工作进展情况,这样就可使销售人员明确风险意识,加强货款的回收。

(作者单位:航天科工深圳(集团)有限公司)

上一篇:企业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原因剖析 下一篇:江西邮政公司资本运营风险及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