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阅读中扬帆

时间:2022-08-14 01:04:24

让学生在阅读中扬帆

摘 要: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堂呼唤有效的阅读教学。作者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运用教育理论,从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能力的提升这三方面阐述如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展有效阅读教学。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兴趣 习惯 提升

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方面的具体体现。《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从中我们可以领会到阅读能力是一种促始每个人自主性终身学习的最强最综合化最有用的能力。

如何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自觉自愿乐意阅读?如何让乐意阅读的学生爱好阅读?如何让好读的学生会阅读?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在阅读教学方面作了一番努力。

一、阅读兴趣的培养

激发学生个性化自主阅读,培养学生对阅读的浓厚兴趣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

1.呈现魅力唤兴趣

苏教版(国标本)语文教材所编选的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每一篇精读课文展示的是各有千秋的文字魅力。如:四年级上册中的《小镇的早晨》,我通过课堂对隽永的文本语言文字的品读、研讨,让这些苦学的孩童呼吸到不该太陌生的江南水乡小镇早晨特有的“恬静、热闹、紧张”的气息,学生怎么不爱上这些可爱的文字?阅读的兴趣自然在课上滋生。《田园诗情》更给我们带来全新的异国风情,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配乐课文朗读,在有“声”有“色”的课堂上透过语言文字学生身处那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学生投入的动情的课文朗读与言语交流中无不流露出由衷的感叹:多么神奇的语言文字啊。阅读的兴趣此时更在滋长。

2.自主阅读激兴趣

教学《最佳路径》后我深有启发。世界建筑大师格罗斯的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之所以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我想关键是他“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这种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他人自由、集大家的自然的智慧的做法让人震撼。这也给我的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让学生将有限的课堂阅读延伸到广袤的课外阅读中,读学生自己喜欢的书,自由、轻松地阅读。

当然,学生毕竟太小,需要老师的教育与引导。于是,在放手前我做了必要的引导阅读的工作。首先,向学生公示适合学生本年龄段的课外阅读书目,并有选择性地对部分书籍作一定的介绍。其次,给每人下发一张小纸片,让学生把最爱看的书名或文章名写下来,以此了解学生的阅读取向与阅读心理。阅读书目反馈过来发现不太合理的,就个别交流,以此与个别学生在阅读方向上取得共识,并作适合调整。最后,鼓励学生读自己意愿中的书。学校图书馆下发给班级书籍,教师分发给学生时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如愿以偿,尽可能地让学生读有兴趣的书,无疑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好方法。

3.师生共读持兴趣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深深明白:班集体具有一种个体所无法替代的教育力量。一个充满和谐温馨,具有浓郁书香氛围的班集体中的成员怎么能不爱上阅读?而老师的共同参与更是最为有效的催化剂。

“多读书,读好书”,“营造书香班级,享受书香人生”,这些理念随着学校组织的经典诵读工程的推进越来越深入每一位同学的心。上学期开学初,我班学生与我共同探讨制定出创书香班级活动主题计划:(1)人手一本读书笔记,包括:页码、内容、妙词佳句、读后感受这四部分。每周完成一次有一定质量的读书笔记作业。(2)根据学生情况每月制订班级主题必读书目,推荐自由阅读书目。(3)每月进行一次读书交流会,交流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表彰优秀。(4)每月组织撰写有一定质量的读后感。(5)在学校论坛、凤凰网上建立班级读书专贴,加强网络交流。(6)举行“阅读章”、“写作章”的争章活动,评选各级读书小明星。我也参与学生的阅读、网络交流,更积极撰写教育日志。

一学期下来,我与学生按照读书计划持之以恒、如火如荼地开展读书与写作活动。该学期,我班集体共读《阳光冰淇淋》、《草房子》、《爱的教育》、《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叶圣陶文集》等经典文集;每人完成读书笔记14次;每月进行读书交流会,组织学生撰写读后感。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与书为友,读经典”的读书活动中我班集体阅读兴趣增长,每个学生更有了较强的阅读兴趣,有了更丰富的阅读积累,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有很大提高。在学校组织的各类作文比赛取得一定的成绩,2008年被评为“苏州市书香班级”。

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还会一如既往地带领我的学生们徜徉于书海,让阅读的兴趣根植于每一位学生的心灵。

二、阅读习惯的养成

有位名人说:“习惯,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它的奴隶。”诚然,良好的习惯能让我们受益终身。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阅读兴趣也成了惘然。学生阅读习惯的良好养成教育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

1.勤动笔

读书动笔墨是一种良好的读书方法,更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

读书时做做记号,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书的内容,收到加深印象、增强记忆的效果,还可以帮助我们整理、积累资料,便于今后查找、运用。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我注重学生读书作记号的习惯培养。在每上新课前的预习活动中,学生必完成的预习有:“划”――划出生字词;“标”――标出生字读音,标出自然段;现在学生已习惯成自然,在课文中给生字注音,生字词下面有“――”,在小节前有序号,在关联词语下面有“.”,在有疑惑的地方有“?”,在精彩语句下面有“。”或曲线,等等。

同时,在倡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我也指导学生进行做读书笔记的活动。每周一次的读书笔记内容有:(1)页码(注明一周所读书页数);(2)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写写读书内容);(3)妙词佳句(将精彩的语、句记录下来);(4)感受(自己独特的读书感悟)。一学期下来,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渐渐养成,每次读书笔记的质量也不错。读书做笔记大大加深了学生语言的积累,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扫障碍

小学生所掌握的词汇量和理解力有限,总会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不会读、不理解的词语或内容。跳过去或蒙混过去,不去“扫除”这些阅读障碍,对学习、积累、感悟文字非常不利。在阅读教学中,我注重强化学生借助工具书扫除生字词这一“拦路虎”,指导学生借助课外搜集与网络查找了解相关信息,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多思善问。这一训练在学生的预习活动中表现得较为充分。

3.广读书

鲁迅先生说得好:“……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看书、广读书并进行阅读反思行为无疑是一种需要老师引导的良好阅读习惯。

放任性地让学生自由阅读,学生大有可能只关注某一类书籍,像童话类小说、探险类小说、消遣性文章等学生们都是很喜欢看的。这就如蜜蜂只采一处、一类、一株方面的花粉一样,是不能酿出醇香、可口的蜜的。在阅读教学中,首先,我利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精读各种题材的文章,并进行课外补充阅读指导。如上完《秋天》一课,让学生课外收集有关秋天的诗文;学完《徐悲鸿励志学画》后,向学生简单介绍其他有关徐悲鸿事迹的文章,以及其他名人迹,让学生再去阅读有关其他名人的文章;学完《明天的太阳城》,让学生再去阅读科幻类文章;学完《珍珠鸟》后,给学生补充《翠鸟》等课外文章……其次,在创书香班级的系列活动中,开展每月一次的好书推荐会,使学生得到更多书籍信息,并有了一定广泛的阅读取向。

蜜蜂只采不酿是在做无用功。我们读书只管读不整合、不积累、不思考,阅读也就成了一种单纯的消谴活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首先,我注重学生阅读的积累,让学生记录妙词佳句、精彩语段。其次,加强阅读交流活动。在课堂,通过“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通过阅读你有什么疑问?”“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等问题的提出与解答进行阅读反馈。最后,鼓励学生畅谈读书感受。有做读书笔记和撰写读后感的书面交流,有每月一次的读书交流会上的公开口头交流。

经过我的引导与学生的努力,我班良好的阅读习惯已基本养成。当然,习惯的最终养成不是一朝一夕成就的,阅读习惯的最终养成也是一个持久的阅读过程。我们还在持之以恒地探索。

三、阅读能力的提升

一切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习惯的养成教育都服务于阅读能力的奠定。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最终任务就是为学生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奠定基础。我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通过各种教育途径,注重对学生以下三方面的能力的基础奠定。

1.能“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会“读”是学生应具备的一项语文基本功。

(1)能有情读,能很好地培养语感。老师的范读、有“声”有“色”的情境教学、朗读技巧的授予等都有助于学生有情朗读能力的培养。

写景的美文都是训练学生有情朗读的好题材。如《二泉映月》是一篇描写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经历与此曲意境的散文。在《二泉映月》凄美、悠扬的二胡声中品读课文重点语段,再经过配乐范读、同学个别朗读、集体评议之后,学生都能伴着音乐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地朗读。又如《九寨沟》,多美的文章,令人神往。但学生的表象毕竟肤浅,单纯通过课堂品读还是不能感悟到九寨沟独到的美,自然朗读不会太到位,而通过多媒体直现九沟寨风光,在“有色”的课堂情境中,不用多指导,学生就能入情入境地读好文章。再如苏教版(国标本)四(下)中的文章《第一朵杏花》第二段都是对话,但大都是提示语。指导读好对话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在自由读中分清这些话分别是谁说的;再让学生结合人物语言用及前文内容,想想人物说话的语气和神情,把提示语补好相应地方;最后进行分角色朗读训练。

(2)能默读更是最实用最经济的阅读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注重默读方法的指导,以及学生默读习惯的养成教育。首先是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明白默读是一种不出声的、“眼、心、脑”齐到位的读书活动。对低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默读是非常困难、不习惯的。我们可以循循善诱地进行。让学生先大声读,慢慢要求轻声读,再是动嘴胆不出声读,最后要求不动嘴用心用眼用脑默读。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我向学生提出限时默读要求时,总要带有其他的动脑与动手的要求,保证默读质量。如“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划出表示动作的词。”“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五分钟,边默读边想,你还有什么有懂的。”等等。这样便于学生集中精神顺利完成默读任务,培养默读能力,同时更能在默读中吸收与理解课文内容。最后,利用阅读课进行集体师生共默读课外书籍,边读边做读书记号,注意学生用眼卫生,纠正阅读姿势,等等。

2.会“悟”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是新课标精神,也是语文教学的精髓所在。

首先,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如《苹果里的五角星》中的“循规蹈矩”和“魅力”两个词语,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在课堂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读课文第4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找出表示“循规蹈矩”意思的语句。当学生找出“循规蹈矩”就是“按通常的切法”,“却未”用过“另一种切法“后,再引导学生读3、4两个自然段,具体说说“循规蹈矩”的切法是怎么切的,为什么说小男孩的切法不是“循规蹈矩”的?这样把“循规蹈矩”与人的具体行为做法联系起来,既大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难度,又使这个词语形象地积累在学生的脑海中。

其次,让学生学会品言外之意。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深层的“对话”,真切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课文中的主人公及其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如教学《春日偶成》这首古诗,在学生对诗句有了大体上的理解之后,我让学生通过听音乐朗诵反复体会诗歌的语言和意境,要学生边读边想象作者春游情景,让学生体会到作者郊游踏春时那种难以言表的愉悦心情,以及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3.善“用”

“阅读与习作是语文学习的重头戏。而读写结合又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最佳途径之一”。善于运用阅读储备,更能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实验教材比较频繁地安排了这些运用训练题。如学完古诗《春日偶成》,要求细细体会诗人春游的快乐,先说一说,再写下来;《三顾茅庐》,模仿课文的句式“写一处景色”;《鸟语》,观察生活,写出自己喜欢的鸟的“样子和叫声”;《天鹅的故事》,仿照课文写一个“齐心合力完成一项任务的场面”,等等。指导学生进行说话与写作训练,能让学生在实际运用时加深自己的阅读积累与理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能力的提升,为学生创设“乐读、好读、善读”的阅读氛围是语文阅读教学永恒的追求。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上一篇:“学校效能”探析 下一篇:浅论《孝经》的现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