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损斑块的干预性治疗

时间:2022-08-14 12:54:45

【前言】易损斑块的干预性治疗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研究发现粥样斑块组织中存在着RAS系统,与斑块破裂关系密切。ACEI应用冠心病,可降低AMI的发生率和猝死率,ACEI通过下列机制稳定斑块减少斑块破裂的发生:a 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形成而降低血压,减少血流剪切力;b 抑制了NF-Kb、MMPs基...

【摘要】易损斑块的识别和积极的干预治疗

【关键词】易损斑块 干预性治疗

【中图分类号】R222. 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316-01易损斑块是造成急性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其他因素包括易损血液(易形成血栓的血液)和易损心肌(易出现致命性心律失常),最后导致易损患者的出现。因此,识别出易损斑块后,应给予积极地综合性的干预性治疗,以稳定斑块,减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1、一般性治疗 :包括改变生活方式、减少情绪激动、避免重体力劳动及防治已知的危险因素等对于稳定斑块、防止斑块破裂具有重要的作用。

2、调脂类药物 :主要为他汀类药物、贝特类和烟酸类等。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而降低血中胆固醇水平。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可显著降低急性心脏病事件的发生率,而斑块体积无明显缩小,主要与降脂药物使斑块中脂质核减少,纤维帽增厚而稳定了斑块有关。另外,他汀类药物还具有抗氧化,保护内皮等功能,从而增加了斑块的稳定。

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研究发现粥样斑块组织中存在着RAS系统,与斑块破裂关系密切。ACEI应用冠心病,可降低AMI的发生率和猝死率,ACEI通过下列机制稳定斑块减少斑块破裂的发生:a 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形成而降低血压,减少血流剪切力;b 抑制了NF-Kb、MMPs基因的表达;c增强了纤溶性,抑制了血栓形成。

4、抑制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为最常见药物,对冠心病的防治作用于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其稳定斑块机制如下:a 抑制环加氧酶,从而抑制了TXA2的生成,减少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b 抑制ADP,胶原依赖性血小板聚集作用;c 作用于凝血作用;c 作用于凝血酶,抑制其活性,从而影响了凝血系统。

5. 钙离子拮抗剂 主要是选择非二氢吡啶类药物。早期抗AS主要是抗钙离子的沉积、抑制SMC的移动和增殖从而抑制动脉重塑。抑制斑块破裂主要是通过减慢心率而发挥作用。

6. β-受体阻滞剂 研究发现应用β-受体阻滞剂后可使心肌梗死发生率减少25%,猝死率减少30%。β-受体阻滞剂稳定斑块机制在于:a 减低动脉血压,从而减少了环管周压力;b 通过减慢心率,减少了斑块的僵硬度;c 还具有抗血栓溶解或促进斑块生长而稳定斑块。

7. 抗炎、抗感染治疗 :由于ACS的发生与炎症及感染关系密切,所以,近年来抗炎、抗感染已被试用于临床。初步研究发现抗炎、抗感染可以使ACS的发生率减少,但尚缺乏大规模的研究报道。

8.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的目的是通过基因转染防治动脉斑块的破裂,恢复受损血管内皮的功能和防止血栓形成。

9. 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 对AMI患者目前认为直接PTCA较溶栓效果佳。

10、结论:易损斑块的形成及破裂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仍是国内外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分子生物学、基因遗传学与影像学技术的结合,在研究斑块形态和生理特征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随着易损斑块破裂的理想动物模型的建立,人体内环境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动脉内血栓形成关系的研究深入,使ASO患者能够积极的预防并发症的产生,及时得到积极有效的救治,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文强,张运,张梅等。不稳定斑块血管内超声特征的实验研究。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4,13,(6):456-459。

[2]陈文强,张运,张梅等。外源性人野生型p53基因转染动脉硬化导致斑块不稳定性。中华医学杂志,2004,84:43-47。

上一篇:改良外剥内扎术与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 下一篇:柴芩承气汤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