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路径选择

时间:2022-08-14 12:49:00

我国的专业市场从起步至今有近20年历史,从总体上讲,我国的批发市场已基本完成发展期而进入调整期。但从现实发展态势看,全国发展很不平衡,东部沿海省市已基本饱和,中西部地区却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然而,由经济发达、各项配套政策完备、商业运行环境良好的东部沿海地区前往经济欠发达、各项配套政策欠完备、商业运行环境不够良好的中西部“淘金”,对于每一个意欲在中西部这片广袤空间培育新的专业市场的企业或者投资者而言,都可谓是希望与困难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

那么,在当前东部沿海地区专业市场已经步入较高水平的背景下,中西部地区究竟该如何科学地建设当地的专业化市场呢――是照搬东部地区的既有经验,还是完全另起炉灶?此外,中西部地区在推进专业化市场中还需要注意哪些现实问题?

“明细定位”至关重要

“所谓专业市场,就应该在‘专’字上做足文章。”业内人士指出,一个好的专业市场首先需定位清晰,不可边定位边招商。

无论是产地市场、销地市场,还是集散地市场都必须依托当地优势,选择经营品种和发展规模。据了解,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绍兴轻纺城就依托当地产品和种植业优势,走市场连基地,基地促市场的发展路子,有意识的培育自己的产业基地,为市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又如河南中原芝麻批发市场、浙江海宁皮革服装城和浦田农产品批发市场,分别以其经营品种、款式与价格优势、新的交易方式为特色,确定了其在同类市场中的领先地位,并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河北保定则是依托传统优势,发展特色市场一举成功,如安国东方药城、留史皮毛、望都辣椒、满城草萄市场等。

目前,中西部不少地方都对发展专业市场给予了高度的关注,而且不少已经热火朝天地上马建设;然而从现实情况看,其中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譬如一些不具备发展纺织专业市场的地方却鼓足干劲往纺织业方向发力;不具备发展五金机电专业市场的地方却乐此不疲,这说到底就是一个定位模糊的问题。

定位不准不仅无益于一个新生专业市场自身的健康生长,而且容易导致重复建设。一些地方专业市场建设缺乏总体规划,往往出现多家专业市场在同一层次上重复建立,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以批发类专业市场为例,由于办批发市场旱涝保收,包括中西部在内的一些地方的企业纷纷把目光转向批发市场,并已经造成了批发市场的大量重复建设――如北京市大大小小建材类专业批发市场就有40多家,郑州市食品批发市场就有9家,大大超过了城市的需求。有些市场为了争夺有限的经营客户,陷入恶性竞争之中,结果谁也发展不起来,出现了不少空壳市场。

由于定位不明细而可能带来的更为严重的恶果是,市场主办方因此缺乏长远的发展目标,只注重短期利益。据称,一些定位不明细的专业市场最终“沦为”大杂市,而这些“大杂市”的主办方为了拉拢经营者,往往大肆进行“让利”、“优惠”等不规范市场运作,造成管理成本居高不下――地产、地价不断上涨,市场的租赁成本越来越高。专业市场以租赁收入为主营业务收入,若它以承租的方式进行经营,由于地价不断上涨,作为“二房东”的专业市场,它的成本自然提高了。

此外,专家建议中西部地区在发展专业市场的进程中,除了要充分考虑到单个市场的“明细定位”外,还要进一步意识到有没有可能有效整合及利用市场内的各种资源,使之功能分区清晰(交易区、物流区、居住区等),并有没有能力把这些新兴专业市场的服务功能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上显现。“从东部现有经验看,中西部地区在发展专业市场的过程中,还要充分意识到,如何确保交通资源的配置、公共资源的配置最大化地去适宜客商、居民包括来此市场内消费者的需要。”

着力培育“产业集群”

从中西部一些省市这两年来专业市场建设的成果看,尽管纺织、废金属处理、五金批发、服装生产、茶叶加工等专业市场已经开花结果,然而一个潜在的问题是:在百花齐放的中西部,我们却鲜见花团锦簇的、具有产业集群特征的大型专业市场的出现。

相比之下,目前重庆在充分整合当地资源、建设军团式综合专业市场方面呈现出较多的闪光点。据了解,到2006年底,重庆市已建成重庆船舶交易市场、重庆金属材料交易中心、重庆旧车交易市场、重庆工程机械设备交易和租赁市场、化学危险品市场、报废汽车拆解基地和金属材料配送中心建设等七大专业市场。

“目前重庆物流业总体规模虽小,但是已初步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为成为西南的物流中心创造了条件。”在此前于重庆市召开的中国物流与采购西南片区会议上,有关人士指出,重庆通过这种连环式、集群式发展思路,不仅在当地培育出了七大分工明确的专业市场,而且这些相互关联的专业市场还将进一步使重庆具备逐步建立与之配套的物流配送中心的可能。

清华大学经济合作研究所所长余永达对于“产业集群”这个概念的理解颇为深刻。他认为,不能以为“产业集群”只适合于那些经济发达、产业链条齐备的地区或者行业,在中西部大力建设专业市场的进程中,如果能战略性地将这个概念的内核注入其中,不仅有助于中西部未来专业市场的长足发展,而且有助于在这些地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组”,带动经济的整体加速。

“专业市场的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中国社科院数量与技术经济所副所长齐建国也表示,东部专业市场发展实践证明,凡是注重、加强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把市场发展纳入城市建设中去的地方,专业市场就能够健康有序发展。

我国的专业市场发展至今,众多同质化市场争吃一块蛋糕,使专业市场的经营成本提高,而利润却在下降。因此,积极引导中西部专业市场走“产业集群”的路径,还有助于建立行业制约机制,进行竞争成本管理。

“专业市场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地方经济与地方经济之间的竞争。要进行竞争成本管理,首先要得到当地政府的鼎立支持。显然,政府的统一规划有利于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资源;有利于建立行业制约机制,严禁一些不法操作。而在产业聚集或消费聚集地区形成的市场能够降低交易费用,具有低成本竞争优势。”业内人士认为。

此外,在具有产业聚集地区形成的商品市场具有显著的规范效应,有利于降低成本;这些企业之间可以实行高度的专业化分工、上下游之间可以较好地协作,能形成整个产业的配套能力,这些将进一步促成成本的竞争优势形成。同样,在消费聚集地区形成的市场,市场交易者通过市场的集中采购,也有利于降低交易费用。

专家观点: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所副研究员杨松就“我国中西部市场的开发与投资”问题接受本刊独家采访。

《中国市场》:现在很多投资商都有意去西部投资建设专业市场,您认为他们为什么看好中西部地区?

杨松:中西部地区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3以上,人口占一半以上。地域辽阔,交通便利,随着中央西部大开发政策的落实和推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正在努力赶超沿海地区,未来中西部经济发展将呈现飞跃发展的势头。中西部地区确实是投资者的“一片蓝海”。这是人们之所以愿意到中西部地区投资商品交易市场的大环境。

《中国市场》:去中西部投资建立专业市场要注意什么问题?

杨松:去中西部地区投资商品交易市场要考虑中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要避免投资冲动,避免盲目投资,做到趋利避害。

中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体现在:(1)中西部地区的商品市场发展相对较慢,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余地。(2)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与商品交易市场所经营的商品类型基本相吻合,因而商品交易市场的存在和发展有深厚的经济基础和消费基础。一般来讲,人均GDP在5000元以下的水平时,是我国传统的商品交易市场成长和崛起的黄金时期。从江浙等地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的情况看,也可证明这一特点。(3)从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看,商品交易市场产业有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扩散的趋势,这符合产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而这种趋势又正好与中西部地区各级政府大力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各种各类初级商品市场政策相吻合。(4)中西部地区的经营成本较低。如经营场地租金、摊位租金、雇佣员工等成本较低。

中西部地区的比较劣势体现在:(1)商品市场(商品集散地)与商品的生产地相对较远,客观上要增加运输成本和运输时间。我国商品交易市场经营的商品主产地是在江浙闽粤等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将商品从东部地区运输到中西部地区不可避免要增加成本。而成本的增加,又会影响和决定商品的价格。另外,距离遥远也会影响商品的周转,特别是一些快速消费品、时尚消费品和季节性商品的周转可能会较慢,经销商要适应当地消费需求,必须提前备货,提前打款。因此,有实力的投资者将来应当考虑在当地发展加工业,就地解决产品的来源问题。这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也极有好处。(2)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人口稠密度较低。越往西部地去,地广人稀,商品交易市场选址难度较大。同一地区,商品交易市场不能建的过多。市场应该尽可能靠近居民聚居区和消费区。因此,在中西部地区恐怕很难出现在东部地区商品市场林立、扎堆的情况。(3)市场的招商,特别刚开始时候的招商,恐怕有一定的难度。市场开办者能不能吸引本地和外来有实力的经销商,这是市场成败的关键。(4)中西部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等与东部地区有很大差别。特别是民族聚居地区消费方式与东部地区差别更大,不可能套用东部地区的经营方式和经营手段。(5)人们的市场观念、消费观念有待于进一步更新和转变,对商品交易市场的认识和接纳要有一个过程,市场的培育过程恐怕比内地要稍长一些时间。总之,商品交易市场应当具有货品全、价格低、产品流行快的竞争优势,而要在中西部地区做到这些,并不容易。

《中国市场》:当前,我国的专业市场有必要进行电子商务化改造吗?为什么?

杨松:我国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时间,从早期地摊、摆摊设点,到今天日益现代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商品交易市场。退路进厅,还路于民,从马路市场转向室内相对封闭的市场,商品市场的经营方式、经营手段等发生了重要变化,目前正朝向现代化、专业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但是,我认为,商品交易市场目前仍然是摊贩制业态。这一点,并没有从根本上发生改变。

我个人认为,摊贩制市场并不是一种现代而先进的经营方式。但客观而言,在当前我国生产力水平条件和居民消费多层化的情况下以及传统消费惯性使然,摊贩制市场目前仍然表现具有很强的经营优势。主要体现在:(1)经营方式古老而传统,群众熟悉,有长期的消费习惯基础。(2)进入门槛低,开办费用低,所有者经营风险低。(3)商品价格相对低廉,薄利多销。(4)商品流转速度较快。特别适用于农副产品、生活日用品、时尚商品等。(5)消费者选择性较强,深受普通百姓欢迎。

摊贩制市场的缺点在于:(1)由于市场的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市场的所有者不能有效地控制经营者的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管理缺位,给不法商贩以可乘之机。(2)市场所有者与经营者责、权、利关系失衡,市场经营风险基本上转嫁给商户承担。(3)进货渠道难以有效控制。(4)总体上讲,产品档次低、技术含量低,商品价格低、质量较为粗糙,因此摊贩制市场的商品信誉相对较差。(5)商品销售不能明码标价,消费者需要讨价还价,售后服务也难以保障。(6)经营主体独立,商户之间容易出现产品重复、规格重复、相互压价现象。(7)摊贩制市场内商户众多,经营特点是“散、小、多”,属于“小流通”,它是与分散、小型、组织化程度较低的中小企业组织形式(小生产)联系在一起的,不符合“大生产-大流通”的发展趋势。(8)一部分摊贩制市场场地简陋,经营设施条件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各种标准,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城市交通,造成外来人口聚集、市场周边环境脏乱差等问题。

摊贩制市场是我国一种独特的商业业态形式,虽然国家标准《零售业态分类》(GB/T18106-2004)中并没有列入这种摊贩制市场形式。摊贩制市场兼有其它业态的特征:从管理和经营方式看,接近于购物中心这种业态形式;从服务方式看,类似于超市和便利店的开架售货;从商品价格策略看,采取了仓储式商店、折扣商店的廉价策略。

搞清楚了商品交易市场的本质特征,弄清它的利弊,我们就知道应该怎样看待它与电子商务化的关系了。我个人认为,商品交易市场有必要进行电子商务化的改造和嫁接。这是未来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的趋势。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绝对不能把发展商品交易市场与电子商务化对立起来,不能因为电子商务化就取消或否定商品交易市场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不能因为目前商品交易市场存在一些不规范的东西就否定它存在的意义。

我认为,商品交易市场在中国将会长期存在,应该是一种独立的经营业态,应该列入国家零售业态标准。

我之所以认为商品交易市场有必要进行电子商务化的改造,是因为电子商务化带来的好处,电子商务化有利于商品交易市场进一步规范化。即:一是有利于提高商品交易市场的综合管理水平,从粗放式的管理转向现代化的管理;二是节省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提升资金流、物流速度。三是有利于提升商品交易市场的业态发展水平,促使市场经销商向跨地区、跨国界的总经销、总转变。四是有利于政府有关部门对商品流通信息进行采集和统计。

《中国市场》:中西部地区为什么愿意借助外力发展当地的专业市场?

杨松:中西部地区借用外力发展当地商品交易市场已不鲜见了。主要原因有:一是经济上的原因。投资一个商品交易市场少则几百万,甚至于上千万元。中西部地区缺少有实力的投资者,他们往往选择沿海地区的商人来投资。二是货源和渠道方面的优势。这是最主要的原因。沿海地区的投资者与生产商、供货商有着密切的关系,掌握货源资源。更重要的是,沿海一些先期发展起来的投资者掌握商品营销的渠道和经销队伍,他们到中西部地区来投资能够吸引一大批经销商跟随而来,能够带来资金、信息和人才。三是经营管理方面的经验。外来的特别是沿海地区的投资者观念超前,经营有方,在市场的经营管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而这些正是中西部地区人们所缺少的东西。所以,当地政府一般愿意聘请或鼓励外来投资者投资商品交易市场。

上一篇:专业市场的四大跨越 下一篇:论我国电子商务的诚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