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提高外语产出能力的方法

时间:2022-08-14 12:45:09

试论提高外语产出能力的方法

摘要: 本文从一份调查评估报告入手,分析了造成我国外语学习者熟练程度低的主要原因,并从调整教学目标、改革教学内容、加大语言输入、增强输入内容的实用性和加强语言输出等方面探讨了提高外语产出能力和加强熟练度的种种途径。

Abstract: Based on analysis about vocabulary learning and language productive capacity,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modules importance in vocabulary learning. And it also 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suggestions to strengthen vocabulary learning and improve foreign languages' output capacity.

关键词: 输入;输出;熟练度;外语教学

Key words: input;output;proficiency;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5-0220-02

0 引言

全球领先的私人教育集团——EF英孚教育日前宣布2012年《英孚英语熟练度指标报告》(简称EF EPI)[1]。这是一项历时三年对全球170万18岁以上成年英语学习者的英语测试成绩进行的评估报告。报告显示,在全球54个非英语母语国家和地区中,瑞典以68.91分高居第一,丹麦及荷兰紧随其后,中国大陆地区以49.00分全球排名36位,属于低熟练度水平。在亚洲12个国家和地区中,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是英语熟练度最高的国家。中国大陆在亚洲区域排名倒数第二,仅高于泰国。在“金砖四国”中,中国大陆的分数仅高于巴西。

集合54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英孚EPI指标展示了当今全球范围的英语水平概貌。剑桥大学英语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Dora Alexopoulou博士表示:“在当今全球扩张的时代,英语已经成为交流的基本工具。英语熟练程度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都有重要的影响,它能促进跨国产业、创新产业、社会及文化的交流与开放,同时也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和教育学家评估和比较各国的英语熟练度差异,而英孚英语熟练度即为这样一个重要指标。

目前,城市和农村的小学基本上已经从三年级开设英语课,有些城市的英语课开设时间为小学一年级,甚至从幼儿园教育就开始接触英语。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人数远远超出世界上其他国家,政府对英语教育也进行了巨大的投入,有10万英语为母语者正在中国大陆教授英语,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外语培训市场。在世界上堪称投入最大、耗时最长的中国模范式英语教育,却未能培养出令人满意的外语熟练度。原因在哪里?

1 我国外语学习者熟练度低的原因

语言学习过程由三个步骤组成:输入吸收输出(input-intake-output)。在这个过程中,输入和吸收是一个纯粹的语言知识学习过程。学习者通过课堂讲解,通过书本学习,或通过在目的语国家生活接触语言,获取和储备知识,提高语言能力。这些知识包括语音、语法和词汇。自从上世纪80年代Krashen提出“语言输入假设”以来,语言输入的重要地位已经得到学者的普遍认可,在我国的外语教学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输入假设”的主要观点是语言的习得是通过理解信息或接受“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而产生。然而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流,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创造性的有意图的进行外语输出。Swain在他的输出假说中指出了输出的三种功能:①输出能够促使学习者注意到他想说的和他能说的之间的差距,可以激发提高有意识的学习。②输出是检验理解力和语言符合规范假说的一种方式。③输出为元语言学机能服务,使学习者监控并使语言知识内化。判断一个人是否掌握某种语言,要看他是否掌握了这种语言的四种基本技能,即听、读、说、写。其中听和读是获得语言的技能,即输入。而说和写是产出语言的技能,即输出。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输入是输出的前提,语言输入的质量与数量决定着语言的输出能力。

鉴于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是辩证统一关系,二者应该保持相对的平衡。而我国的外语教学面临的问题是,外语学习者的语言输出远远低于语言输入。长久以来在我国外语教学中语言输出的作用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偏重记忆的被动式输入教学方式和缺乏语言输出的交流环境导致了我国外语学习者的熟练程度低。因此,应该在外语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语言输出的环境来提高外语熟练度,加强语言产出能力。

2 平衡“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提高外语学习者的熟练度

20世纪70年代,二语习得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兴盛起来,起初它把研究重点放在语言学习环境上,如语言输入,后来又转移到语言学习者的外在表现上,如语言输出。该研究对语言学习和教学一直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近年来,我国外语教学改革一直是在热烈的讨论中摸索前进,为了改变“聋哑英语”的现状,教师和学生都因地制宜的做出了很多改变,总体上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学用脱节,费时低效的情况还是普遍存在,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从多角度去反思。

2.1 调整外语教学目标,改革教学内容,加强语言输入内容的实用性 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侧重打基础,重点是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语言基础知识,这是母语环境下外语学习的必然途径。可是到了大学阶段,对大学英语的定性却还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目标定位在培养语言技能和提高人文素质修养方面,这显然落后于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要求,应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对于非外语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掌握一门帮助他们进行专业学习和工作的交际工具。英语教育尤其是大学英语教育应该向专门用途英语靠拢,应该以学科知识为依托来继续提高英语能力。现在大学中非外语专业的学生一般都是学习统一的公共外语课本,即通用英语,缺乏针对每个专业的外语教材,教学内容和学生所学的专业相差甚远,不利于学生在专业领域开拓国际视野,阻碍了学生及时接触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因此,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和内容必须进行改革,逐渐缩小通用英语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具体专业知识学习英语,趋向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教学,培养学生专业领域内的英语能力,教学内容应该更加专业化,增强实用性。

2.2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用英语授课,加大语言输入,同时还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输出机会 当前在实际生活中,我国还缺乏真正的语言环境,学生也普遍缺乏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教师能否用英语授课是为学生加大输入和提高输出的一个关键因素。这首先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如语音语调,教学方法,外语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等等。根据Krashen的输入假说,教师所运用的语言必须包含已知的语言成分,同时输入的语言形式应包含略高于已知语言的成分。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可理解性输入,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语境、表情、语调和肢体语言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授课内容,必要时也可以运用翻译方法来加深学生的记忆。用英语教学并不是在课堂上完全拒绝母语,恰当的英汉互译可以明确内容,加深印象,锻炼学生的反应速度和翻译能力。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搞一言堂,不能一直是教师在讲授,还应注重学生的参与。一味的听讲做笔记是单方面的输入,缺少输出只会培养出哑巴英语,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意图,更不能熟练的用英语和人交流。课堂上可以通过提问、自由发言、小组讨论和情境演练等方式尽量的让学生开口说英语,加强语言输出练习。当然进行这些活动的时候少不了教师的监督和指导,避免让学生自己练习教师不闻不问的放任式教学状态,要在教师的参与下充分提高学习效率,警惕宝贵的课堂口语训练时间被无谓聊天和娱乐活动消磨。

2.3 课堂内外均要增加汉译英的训练,加强英语和汉语的双向输入输出 从一开始接触英语,学生面临的都是把英语转换成汉语,生词表是英语词汇在前,汉语意思在后,因为很多英语词汇和汉语意思的对应关系是一对多的,所以学生只对汉语意思中的第一个词汇印象深刻,而对于随后的其他释义则印象模糊。即使是已经学过的很熟悉的英语词汇,在汉译英的过程中找不到对等物,输出过程受挫。由于英语学习过程中多是接触英语语言材料,长期大量的英译汉的单向输入造成了学生英语水平的不平衡,可以读懂比较难的英语材料,却无法翻译出恰当的汉语意思,甚至不能把相对简单的汉语文章译成英语。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加大语言输出练习,加强英译汉和汉译英的双向输入输出练习。2004年国家教育部确定了180所高校作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院校,明确了教学改革的目标:把原来以阅读理解为主,兼顾听说改为以听说为主,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学习英语的目的不仅是要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信息,还要把我国的文化和发展介绍给世界,因此在初学英语的时候就不能总是输入英语材料,一味的理解记忆,还要输出恰当的汉语翻译,要从输入汉语输出英语的反向练习中不断巩固知识加强记忆,在整个语言学习过程中都要注意输入和输出的平衡,这对于提高英语水平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的相互作用可以促进第二语言的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大语言输入,让学生尽量多接触英语;同时也要加强输出,给学生提供大量语言实践机会,在应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从而提高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外语熟练度。

参考文献:

[1]http:///20121030/n356151478.shtml.

[2]刘福生.浅论“语言输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2).

[3]张爱春.语言的输入与输出[J].安顺师专学报,2001,(2).

[4]郑德虎.把“中国英语”融入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实证研究[J].当代外语研究,2012,(7).

[5]周玲.加大语言输入注重语言输出[J].南平师专学报,2006,(3).

上一篇:图书预约系统的动态模型评价 下一篇: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3+1”课程体系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