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研究

时间:2022-08-13 10:25:37

浅谈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研究

随着研究的深入,有关心血管疾病的众多危险因素被不断地发现和证实,到目前为止, 已经发现有 300 多种危险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超重 / 肥胖、糖尿病、不健康的膳食和缺乏体力活动等方面。本文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其他因素系统的阐明。

1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1.1 年龄和性别 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女性的发病率低于男性,但这样的性别差异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弱化,停经和雌激素水平降低被认为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1.2 家族史 许多研究证明,当一级亲属有早发的心血管疾病时,该个体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在此需要考察的是其一级亲属是否在较早的年龄患心血管疾病,男性在55岁之前、女性在65岁之前发生心血管疾病即为早发。

1.3 高血压 研究者证实,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发生的源泉之一,血压升高是通过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来间接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高血压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男性的发生率高于女性。高血压在女性中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危险因素, 在危险因素的排名中仅次于年龄居第二位。单纯收缩压升高被认为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及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一般在50岁后的人群中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女性的发生率高于男性。我国冠心病危险因素研究分析,高血压是我国人群冠心病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1]。

1.4 血脂异常的变化 临床上,血脂指标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研究证实,LDL-C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危险的相关性是最强、最独立的。

1.4.1 血脂异常与冠心病 许多研究已证实,血清 TC 和 LDL-C 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上世纪 50 年代开展的 7 国研究显示人群冠心病病死率与平均胆固醇水平密切相关[2]。

1.4.2 血脂与脑卒中 血清 TC 水平和脑卒中的关系仍存在争议,但如区分卒中类型,血清 TC 水平升高可增加缺血性卒中发病率; 而血清 TC 水平极低个体,特别是患有高血压者, 出血性卒中发生率最高。

1.5 垃圾食品及不规律的生活习惯 流行病学研究和干预试验都证明,健康饮食对降低包括心血管疾病在内的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重要作用。饮食不但对血脂、血糖有明显的影响,而且大量营养素的摄入还会给人体带来氧化压力和炎性发应。炎性机理引起血管内皮中的代谢性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受损,从而引起心血管疾病。

1.6 吸烟 吸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吸烟通过多种机理引发心血管疾病,它能够升高血压和心率、破坏血管内皮、增加血管胆固醇斑块、增加血液凝结力、升高LDL-C、降低HDL-C、引发冠状动脉痉挛。被吸烟者同样的引发更多的心血管的概率很高,所以戒烟能够使人群中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得到很快下降。

1.7 缺乏运动 健康的运动有助于控制体重、改善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有规律的运动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呈负相关。运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都很重要,但各种运动方式都是有效的。

1.8 超重/肥胖 研究者发现,超重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增加,肥胖者该危险则大大增加。体重与心血管疾病其他危险因素水平有关,降低体重可以改善血压、TG、LDL-C和糖耐量受损,升高HDL-C。腹部脂肪堆积(向心性肥胖)是2型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压和冠心病的重要预测因素。

1.9 糖尿病 许多临床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要比一般患者大2~3倍。在没有血管粥样硬化疾病的糖尿病(包括1型和2型)患者中,控制血糖能够降低微血管并发症及心肌梗死的危险[3]。

2 其他危险因素

2.1大量饮酒 低到中量的饮酒对中年及以上或已有心血管疾病患病危险的人具有一定保护作用。然而相对于狂饮,只有稳定的饮酒才对心血管系统有益。饮用葡萄酒的人比饮用啤酒、酒精饮料的人死亡率低。但要注意,酒精的影响应该放在整个饮食背景中进行考虑,对超重的人特别是对于已经有血压或TG升高的超重者,饮酒应被严格控制,这是为了控制热量的摄入。

2.3高尿酸血症 临床上出现尿酸过高病情,尿酸 (uric acid,UA)是体内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当体内 UA 生成增多和(或)排泄减少时则出现循环血UA 含量增高,导致心血管紊乱,造成心血管疾病发生, 也有尿酸是否为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尚存在较大争议[3]。

2.4 感染因素 感染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某些细菌和病毒具有致粥样斑块的作用,目前研究较多的有肺炎衣原体、幽门螺杆菌。 肺炎衣原体感染不仅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关,而且与病变严重性亦有关联。血清学和组织学证据提示,肺炎衣原体感染常发生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早期和进展期,研究曾提示肺炎衣原体感染可能与冠脉再狭窄的发生、发展有关,但晚近研究并没有发现肺炎衣原体是冠脉再狭窄进展的一个危险因素。

2.3 社会心理因素 许多研究表明,情绪易于激动、压抑和焦虑及具有好胜心强、好斗的性格即 A 型性格是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

3总结

综上所述,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很多,我们应筛选高危人群,加以适当的干预。使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廖晓阳.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四川医学,2004,25(2):216.

[2]心李晓玲,刘莉莉.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研究现状[J].现 代 临 床 医 学,2007,33(4):314-316.

[3]潘巧玲,吴建华,冯常森,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研究现状[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0):3520-3521.编辑/李桦

上一篇:异位妊娠的健康宣教 下一篇:地佐辛对全麻复苏期拔管应激反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