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普通高中大课间开展情况的探索与分析

时间:2022-08-13 09:58:22

农村普通高中大课间开展情况的探索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3-000-01

摘要高中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和高中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作为一种新的学校体育活动形式,其在开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对高中大课间的开展情况作了简要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对大课间活动的完善和活动质量的提升有所助益。

关键词大课间高中开展情况问题建议

大课间活动的开展,作为一种新的体育活动形式,突破了高中传统的“两操”的固定模式,不仅让学生的体育活动更加灵活多样,而且还具备了一定的时空延展性,对高中学生紧张的学习起到了良好的调节作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大课间活动较传统的体育活动形式而言更为复杂,因此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也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的去探索和完善,这样高中大课间活动才能得到更深入、更广泛、更有效的开展。

一、 高中大课间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 基础活动设施的不足,影响了大课间的开展

在研究中发现,很多学校的体育活动场地不足,学生的人均活动场地面积远远低于正常的标准。篮球、足球等学生喜爱的运动,一般都需要较大的活动场地,而很多学生均因场地不足的问题,无法参与其中,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积极性,影响了大课间活动开展的质量。

另外,很多学校还存在体育设施简陋、体育器材老化等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活动需求不但无法得到有效的满足,而且还存在着诸多的安全隐患,对大课间活动的顺利开展也极其不利。

(二) 大课间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仍有待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

由于大课间活动是出现于近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的体育活动开展方式的活动形式,所以,其组织管理等工作,仍处于实践的初级阶段,还有待于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在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部分教育工作者,对大课间活动的了解和认知还不够深刻,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误差,常常出现生搬硬套、教条主义的情况,或者简单化、单一化的“放羊式”活动的情况。在这样的理解下,活动内容的组织工作以及活动的管理和落实工作都会受到相应的影响,以致出现活动内容选择不科学、活动模式组织不合理、活动形式过于死板单一,活动质量不甚理想等问题,难以满足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大课间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应有待于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适应我国实际情况和现行教育体制以及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大课间活动模式仍有待我们进一步的研究。

二、 高中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建议

(一)加强大课间活动的管理与落实

学校要充分重视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工作,加强大课间活动的管理与落实,把开展大课间活动作为创办特色学校,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要科学的开展大课间活动,一定要明确活动开展的目标,并在此之上,对其进行科学的引导和管理。

首先,针对很多学校活动开展场地不足的现象,相关教师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本校活动安排的情况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等自身的情况,做好活动场地的管理调配工作,在学校现有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提高场地的有效使用率,尽量的满足学生活动对场地的需求。另外,学校也要不断的为大课间活动的顺利开展创设条件,在学校实际情况允许的条件下,不断完善学校的场地设施,有计划、有步骤的添置学生活动所需要的器材,以便让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及层次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其次,在进行大课间活动的管理与落实工作时,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安全工作。大课间活动是一项由师生共同完成的、复杂的体育活动,其对任课教师来说,不但是一个活动过程,更是一项创造性的管理工作,而这项管理工作,首要的要求就是学生的安全管理。要做好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重视学生安全教育的开展,学校管理部门和相关教师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教育,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实现有效的管理,并且要职责到人、管理到位,切忌在大课间活动的过程中,出现“放羊”的现象。除要认真做好安全教育之外,学校和教师好还应该定期检查学生的活动场地和活动设施,有效的排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有效减少和避免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

(二)做好大课间活动内容的组织工作

通常来说,大课间的活动内容多种多样,活动形式灵活多变,要实现大课间活动的科学、高效开展,教师必须关注活动内容的组织,切实有效的做好大课间活动的内容组织工作。

首先,在进行大课间活动内容的组织工作时,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现有体育课程的安排情况,适当的增加体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性,且在一定的选择性的基础上,把与学生生长发育特点相符的,有利于提升青少年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活动作为内容组织工作的重点。如,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的运动、有利于发展学生速度素质、柔韧素质的运动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心理素质的运动等均应纳入内容组织工作的范围。

其次,活动内容的组织,要根据学校现有的场地情况,基础体育设施情况以及气候、季节、天气情况等做好合理的安排。例如,在学校基础体育活动设施不甚理想的情况下,活动内容可适当的增加简便易行、实效性强的、面向全体师生的集体活动。而在天气情况不理想的情况,则应灵活的为学生安排一定的室内活动,如室内操等,而不应随意停止大课间活动,以便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 李茜.对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内容的设计与思考[J].成功(教育).2011.04.08.

[2] 侯昕.浅谈如何合理组织高中“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J].中国校外教育.2009.08.20.

[3] 陈达君.立足五性,提高实效――改进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探索[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3.01.

上一篇:长沙市健身俱乐部健身课程设置现状 下一篇:对我国居民体育健身活动的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