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穷人》“中心”教学法

时间:2022-08-13 08:00:53

浅谈《穷人》“中心”教学法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课文讲述了穷人桑娜与渔夫帮助关心西蒙一家的故事。课文里没有一句直接赞美的话,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文中没有一个“爱”字,但在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浓浓的爱意。

语文新课标强调,要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这就要我们在极普通的语言文字中捕捉作者的思想倾向,在看似客观的文字中提炼出潜在的观点。这篇课文我就是通过以抓重点词句为契机,以揣摩人物桑娜的心理变化为主线,来感受人物美好的品质。笔者概括为“中心”教学法。

一、抓住“中心”词,分析人物个性

(1)抓住第一部分中表现心理活动的词“心惊肉跳”,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到渔夫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外出打鱼,直到天黑未归,善良的妻子替丈夫担心,这当然也是人之常情。更重要的是表明了桑娜和渔夫在生活上虽贫困,但在情感上是息息相通的,这为后面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起了很好的铺垫衬托作用。

(2)抓住第二部分中的“忐忑不安”。抓住“忐忑不安”一词让学生对文本进行阅读,在阅读之下,学生读出了“疑点”――描写桑娜的心理活动的语序是混乱的。我由此引导学生对这几句话进行正确排序,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从Z序混乱中读懂桑娜的忐忑不安。而正是这种忐忑不安的矛盾心理衬托出主人公善良、淳朴的品质。

(3)抓住第三部分中的“严肃、忧虑”。桑娜从侧面告诉丈夫西蒙死了,并用同情的语气说了两个孩子的情况,是用心去拨动丈夫那根善良的心弦。丈夫的话看似在征求妻子的意见,然而急促的语态却证明自己已下定决心,桑娜那颗心与渔夫的心合二为一,与前文照应。

(4)品读中心词,体会思想感情。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认真揣摩、品味文中的精彩之处,悟出深邃之意,从而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文中的“忐忑不安、熬、受”等词都值得揣摩。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来领悟。在教学第九小节时,我先让学生找出桑娜在没得到丈夫的同意抱回西蒙两个孩子的心情时怎样,找出“忐忑不安”一词后,让学生围绕“忐忑不安”这个词,通过找有关句子进行交流,朗读中体会词语的意思,并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桑娜害怕、矛盾又坚定的心理,她那善良的形象油然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在交流“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醒来。”体会渔夫善良的环节时,我先让学生找出这句话中最能让你感受到渔夫的善良是哪个词(熬),能换个词吗?比较说说为什么?再体会两个“嗯”和一个“哦”。两个“嗯”读音有区别,意思上也有区别,渔夫的两个“嗯”分别是什么意思?“哦”在这里表现了渔夫的什么想法?学生细细品读一番,在交流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抓住“中心句”,品析人物心灵

(1)《穷人》这一课渔夫与桑娜的对话,个性鲜明,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人物的真情实感。如渔夫的话显示出他爽直、乐于助人的品质。而桑娜则小心应对,说话断断续续,表明了她紧张、不安的内心,同时也看出她热爱丈夫、同情西蒙的善良品质。针对人物的对话描写,我先让学生自己试试怎么读才能读好,再分角色读,读出人物的真情。这样学生通过揣摩人物的对话,触摸到文中人物的心灵美。

(2)挖掘“两次沉默”,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文中在写桑娜和渔夫对话中,有两句话作者用“沉默”一词留下了“空白”。在此我引导学生想象在沉默中两人想些什么?让学生在交流中探讨两次沉默背后桑娜内心的激烈斗争,感受桑娜的善良。

三、抓住关键标点,体会人物思想

标点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标点的意义超过了文字的表述功能。课文中的标点同样是文本语言,同样可以成为学生感悟语言的有效支点。通过对这一细微的“点”的品味,也能够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感悟。《穷人》这一课多处运用省略号。在教学第九小节中我先让学生仔细读读这段心理活动的描写,说说它有什么特点?在学生知道这段心理活动描写的特别之处就在于运用五个省略号来表现桑娜的矛盾心情后,我又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入研究每个省略号的含义,联系上下文想想桑娜可能会想些什么?在反复中学生的思维与文本发生碰撞,学生的心灵与主人公更加贴近,逐步体会到:桑娜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责备自己,最后坚定了决心的复杂心理。让学生在揣摩标点时,领悟深化人物思想。

四、紧扣中心,讨论问题

为了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在教学中,我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假如桑娜和渔夫再遇到一个无家可归的孩子,他们会怎么办?”这一问,同学们讨论激烈,思维活跃,有的同学说:“不会了,因为现在他们一家九口,生活实在困难,只好眼睁睁地看着,爱莫能助。”有的说:“会。因为桑娜和渔夫都有一颗善良的心,他们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这种回答当然是老师所期望的,我立即加以肯定,“如果你是桑娜,你会怎么做?”无疑这种讨论,有助于把握作品的思想观点、人物形象以及作者的情感指向 。

五、升华中心,续写故事

为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我让学生续写故事。同学们大都想象丰富,合乎情理。有的写:西蒙的两个孩子长大了,为了报答养育之恩,兄弟俩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丰富的财富,让桑娜一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有的写:西蒙的两个孩子长大了,他们用智慧带领渔民致富。还有的写,他们用勇敢了专制,让人民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通过续写故事,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文章主旨,学生心灵得到了升华。

上一篇:英语听力教学策略解读 下一篇:通用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