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料场复查在质量的运用

时间:2022-08-13 07:57:56

解剖料场复查在质量的运用

本文作者:杨晨工作单位: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开发工程建设管理局

然土料的含水量分布较均匀,平均值为9.9%,最大干容重只有1.45g/cm3,室内击实试验确定的最优含水量为13.6%,最大干容重1.82g/cm3,为了满足设计要求,土料必须在上坝前进行制备,提高含水率。见表2。

根据复查成果,采用了因地制宜的土料制备工艺A土料场土料的天然含水率低于最优含水率,需要加水制备后方可上坝填筑,以往的制备工艺大多是通过采用“堆置土牛法”得到合适、均匀的含水量。根据A土料场天然土料的含水率分布均匀,土料性质差异很小的特点,结合室内击实和碾压试验成果,按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DJ358-89关于土料开采和制备的原则,通过试验,在保证施工含水率的前提下,又确定了畦灌法“、沟槽松土加水法”两种制备工艺。畦灌法“、沟槽松土加水法”较“堆置土牛法”相比具有制备时间短,节省工程造价的优点。综合采用多种工艺制备的土料,经过上坝前和碾压后的检测,含水率和压实度全部满足设计要求。室内击实试验和野外模拟施工碾压试验的成果相互印证,确定了合理的施工工艺通过室内击实试验发现,由于土料中粉粒含量较多(平均值61.8%),对含水量较为敏感,当含水量接近15%击实时,随着击实次数的增加,土体表面出现“剪切光面”现象。在野外碾压试验过程中也发现类似问题,当土料含水量在接近或超过最优含水量上限范围时碾压,土体出现大面积的“弹簧土”现象。一般来讲,防渗体土料的施工含水量宜略高于最优含水量,在“湿侧”进行碾压不仅可以增加土体的塑性,而且土体适应不均匀沉降的能力较好,但是根据发现的问题,经过研究论证,最终确定了在最优含水率下限碾压即“干侧碾压”的施工工艺。

所谓的“干侧碾压”只是相对最优含水量的上下限范围而言,实际意义上土料的含水量并没有超出施工含水量的下限范围,从施工过程中的取样检测结果来看,土料在“干侧”条件下碾压不仅压实度可以满足0.98的设计标准,而且还具有宜于压实、压实性能较好、施工可操作性强的特点。针对土料差异性小的特性,选择科学有效的质量检测方法根据设计要求,施工中采用压实度作为控制指标来检测填筑质量。考虑到土的压实性总是存在或大或小的变化,施工初期采用了DL/T5129-2001规范列入的“三点击实法”来求得压实土体的最大干容重。但施工过程中发现,由于工程作业面大,所在地区气候干燥,蒸发量大,使用“三点击实法”不仅时间长影响进度,而且碾压好的坝面难以保墒,特别是从取样到试验的过程中含水量的损失,往往导致试验结果不精确,不能找到真正的最大干密度,影响到压实度的准确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重新选择一种切实有效的质量检测方法,因此根据A料场开采范围内土料性质变化很小的特点,经过论证,决定采用分区控制最大干密度作为压实度控制指标的方法。分区控制最大干密度法是将制备好的土料分成几大块区域,上坝前对每个区域不同部位具有代表性的土料进行标准击实试验,根据所有试验结果,选择用最大的干密度值作为该土区土料上坝填筑压实的控制标准,这样工程质量就更加有保证了。采用这种分区控制,不仅控制管理工作细化、检测数据真实,而且工程进度大大提高。

大坝于2002年4月开始施工,2005年完工,较批准的工期提前1年完工,目前水库已累计蓄水2.1亿m3,工程运行工况良好。大坝共完成防渗土料填筑1700万m3,各类检测试验组数6.7万组,压实度合格率100%,填筑含水率平均值为13%。科学、规范开展料场复查是土石坝施工质量和进度的根本保证和前提,往往有些施工单位认为有了设计资料,就没必要再做查复了或是简单做一下就可以了,从而忽视这项工作,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做好料场复查意义不但是探明储量、核实设计,更重要的是通过认真、细致的进行室内试验,总结分析成果,对土料性质充分认识,为正确开展碾压试验、确定施工参数、指导填筑施工提供科学真实的依据。

上一篇:电力管理论文:电力市场与规划模型探索 下一篇:地形图及质量的重要性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