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产地对药效的影响

时间:2022-08-13 06:59:54

中药产地对药效的影响

【摘 要】同一种药物由于产地不同,其质量存在着显著差异。这是由于各地区的土壤、水质、气候、日照、雨量、肥料等自然条件不同所致,特别是土壤成分的差异对中药质量的影响尤为突出。

【关键词】药材;产地;药效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406-02

天然药材的分布和生产,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我国国土纵横万里,自然地理状况十分复杂,水土、气候、日照、生物分布等生态环境各地不完全相同,差别很大。因此天然中药材的生产多有一定的地域性,且产地与其产量、质量有密切关系。

“道地药材”是指具有明显地域性,因其品种优良,生长环境适宜,栽培(或养殖)及加工合理,生产相对集中而产量较大,其质量优于其他产地的药材。如吉林的人参,辽宁的细辛,云南的三七,内蒙古的甘草、黄芪,四川的川芎、川乌、川贝母,重庆的黄连等。由于中药的质量依赖于产地的自然条件,因此选择使用“道地药材”是保证药效的重要前提。

药材产地对药物质量和疗效有着直接关系,为历代医家所重视,自古即有“道地药材”的讲法。中药之中大部分为植物药,自然生长环境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各地区的土壤、水质、气候、雨量等自然条件都能影响药用植物生长、开花、结果等一系列生态过程,特别是土壤成分更能影响中药内在成分的质和量。《神农本草经》记载“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和《新修本草》说的:“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乖于采摘,乃物是而实非”。都很强调产地。产地不同,同一植物所含有效成分不完全相同,从而使药理作用有别,临床疗效不稳定。例如正品济银花绿原酸含量高达5.87%,而四川天全产者仅为0.125%,同品种不同产地含量差异达47倍;再者新疆产甘草中甘草甜素含达11..1%,而内蒙产者为5..2%;地黄中梓醇具有降血糖、利尿和缓泻作用,河南武陟产者含0.81%,广东增城产为0.019%,浙江仙居产为0.001%,竟有810倍之差。饮片质量与生药原产地环境因素密切相关,东北人参、吉安车前子、浙八味、四大怀药、甘青大黄、宁夏枸杞、云南三七等在国内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的道地药材正说明这一点。

环境因素对生物体内次生代谢物质的积累影响很大,会对中药饮片的质量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产地土壤因素 土壤的性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如人参喜欢排水好、富含腐殖质、疏公而肥沃的砂质土壤,如土壤中含沙多,根会长成许多细小分支(俗称牛尾),其最佳生长pH为5.0~6.5;土壤中氮元素的增加常可促进茄科植物生物碱的积累,颠茄种植中适当施加碳酸铵,可提高生物碱含量和药材质量。

环境温度因素 温度的改变直接影响生物体内酶的活性和生化反应速度,进而影响机体发育和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人参喜寒冷、湿润气候,忌强光和高温;有报道秋水仙、颠茄等植物中活性成分的积累与温度呈正相关。

光照因素 光照影响光合作用,对化学成分在植物体内的积累有影响。例如露天栽培颠茄,阿托品含量为0.70%,荫蔽条件下为0.38%;光照对喜阳植物洋地黄中强心甙的积累影响很大,该类活性成分系在阳光照射下形成的,昼夜含量变化突出,生物活性最强的是中午所采的叶子,此外还发现光谱成分影响此类强心甙的合成,紫外光下活性增强。

中药历来讲究“地道药材”,“药出州土”。这是说作为植物精华的中药材,在长期特定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等环境中形成其特殊性。这种独特的中草药就是中医药界推崇的“地道药材”。以广藿香为例,虽在采集时间及加工方法相同的条件下,广州石牌产的广藿香,其挥发油含量虽低(茎含0.1%~0.2%,叶含0.4%),但广藿香酮的含量较高,而海南省产藿香挥发油含量虽高(茎含1.3%、叶含3%)但广藿香酮含量甚徽。

产地区别同一种药,由于产地不同,因受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所含有效成分也不完全相同,以下举例几种常见中药。这种中药,具有疏散风热、平肝抑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的来源十分广泛,有杭菊、毫菊、贡菊、滁菊、怀菊、祁菊等多个栽培品种。此外,还有野。这些品种在功效上存在着差异。如临床用于平肝抑阳、清肝明目、补益身体,则杭白菊、贡菊这些品种,显然优于其它品种;如临床用于清热解毒、热毒疮肿,则野比菊的其它品种疗效好;如用于疏散风热风,则其它品种均可。枸杞子,以宁夏枸杞最著名。因为枸杞这种灌木植物喜生盐碱地,耐旱性强,又喜阳光,宁夏广阔的河套平原、沙地和盐碱地都适合枸杞生长。因此多年栽培枸杞,已积累了丰富的栽培技术。所以宁夏枸杞以个大、肉厚、籽少、色正、质滋润、味甜而著称。五味子,以辽五味子最著名,质最优。五味子从来源讲有两种植物,一是五味子,二是华中五味子。古代本草书籍记载,主要是汉中及华中的一些地区产出。以华中五味子为主,后世逐渐由五味子这一种所取代,主产地由中原转到东北辽宁、黑龙江、吉林三省的山地,统称北五味子,前者称南五味子。五味子是多年生木质落叶藤本植物,五味子喜荫蔽和湿润环境,忌烈日照射,而寒不怕冻,肥沃疏松的、腐植质丰富的土壤生长最好。因此,东北三省广阔的阔叶林及林中空地均有野生五味子,现大量栽培。辽五味子个大、肉厚、质柔润、气香,果肉味酸,子辛微苦著称。南五味子则个小肉薄,缺少油润。

上例说明,中药因产地不同,所含有效成分也不同,对药物的功效有着一定的影响。

自1986年开始,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并资助了道地药材的研究项目。研究表明:优良的品种遗传基因是形成道地药材的内在原因。这种在因素控制着物种的稳定性、抗病虫害能力及有效成分合成等诸多特点,是道地药材质优效佳的保证。如甘草有植物甘草、光果甘草酸的含量,大大高于其他品种;紫草以新疆紫草和紫草两个品种入药,而前者的色素含量可达后者的3~5倍。适合的生态环境及合理的种植(驯养)、采收、加工方法,是形成道地药材的重要外在原因。在植物的进化过程中,环境因素对其形态、解剖、生理等方面均有影响,目前的各种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的生态条件是不一样的,有的还十分严格。一旦生态环境改变,药材的性状、组织特征和所含成分也会随之变化,从而影响其药用质量。如川芎为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而甘肃引种的川芎颇似藁本,呈不规则结节状圆柱形。越南产的肉桂含挥发油可达6.4%,而国内引种的越南肉桂含挥发油最高只有2.3%。欧乌头生长在寒冷气候环境中无毒,而生长于温暖环境中则有毒。人参古时以山西上党地区为道地产区,由于植被的破坏使之绝迹。栽培、采收与加工技术对四川的附子、江西的厚朴、安徽的牡丹皮等都有重要的影响。某地引种的阳春砂仁,虽然生长环境较为理想,但由于采收过晚,加工不及时,并用热水浸烫等不合理的方法处理,出现味酸泛甜,质量不合格的教训。

长期的临床医疗实践证明,重视中药产地与质量的关系,强调道地药材的开发和应用,对于保证中药疗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中药材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再加上很多药材的生产周期较长,产量有限,因此,单靠强调道地药材产区扩大生产,已经无法满足药材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药材的引种栽培以及药用动物的驯养,亦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但必须确保原有药材的性能和疗效,注重科学性,避免盲目性。

在现代技术条件下,我国已能对不少名贵或缺药材进行异地引种,以及药用动物的驯养,并不断取得成效。如原依靠进口的西洋参在国内引种成功;天麻原产贵州而今在陕西大面积引种;人工培育牛黄,人工养鹿取茸,人工养麝取香,人工虫草菌的培养等等。当然,在药材的引种或驯养工作中,必须确保该品种原有的性能和疗效。

合理规范化,大力发展道地药材,积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珍稀药材品种;加强基础研究,阐明药材品种、品质与生态环境的内在联系。这对突出中药特色和发展中药事业,意义深远。

上一篇:右美托咪定对小儿七氟醚麻醉后躁动的影响 下一篇:阿德福韦酯、双环醇治疗乙肝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