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普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时间:2022-08-13 05:24:09

【前言】立普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1.2研究方法 对照组:使用降颅内压、脱水、清除自由基及抗血小板凝聚药物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立普妥40mg,,每晚口服1次,疗程14d。 1.3 观察指标 血清hs-CRP水平检测: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次日清晨及治疗后14d抽取空腹静脉血3ml,注入不含抗凝剂的...

立普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摘要: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立普妥治疗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为治疗急性脑梗死提供对策。方法 将2013年4月~2014年4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立普妥40mg治疗,每晚口服1次,疗程14d。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hs-CRP水平,并对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14d后,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

关键词:立普妥;脑梗死;C反应蛋白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具有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特点的临床常见病,其发生、发展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脑梗死发病病因之一[1]。而作为炎症标志物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被证实与动脉粥样硬化和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密切的关系,表现为血清hs-CRP含量与脑梗死的发生及严重程度成正相关。立普妥作为他汀类调脂药物,具有降脂抗炎作用,现已广泛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本研究采用立普妥治疗急性脑梗死,旨在探讨立普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其中男58例,女52例,年龄39~75岁,平均年龄(60.35±5.76)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5例。所有患者诊断标准依据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2],并经头颅CT和(或)MRI确诊。排除出血性脑梗死、高血压、严重感染及创伤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基线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使用降颅内压、脱水、清除自由基及抗血小板凝聚药物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立普妥40mg,,每晚口服1次,疗程14d。

1.3 观察指标 血清hs-CRP水平检测: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次日清晨及治疗后14d抽取空腹静脉血3ml,注入不含抗凝剂的试管内混匀,离心分离血清后,保存在-20℃冰箱中待测。采用芬兰Orion公司的超敏CRP试剂及放射免疫比浊法对血清hs-CRP进行测定,hs-CRP检测范围为0.01~10.00mg/L,正常值为0~3 mg/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标准(CSS)进行评分[2],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d各评1次。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所有数值均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水平变化情况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的血清hs-CRP水平分别为(7.58±3.33)mg/L、(7.46±3.41)mg/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治疗组血清hs-CRP测定值为(2.78±1.37)mg/L,对照组为(5.19±2.24)mg/L,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1.02±7.68、21.13±7.9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9.21±3.58,对照组为16.12±5.38,与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

3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但是生活环境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却使得脑梗死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除此之外,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血液流变性改变、血栓逐渐形成、血管壁变窄或堵塞,而脑供血出现障碍后,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使得局部炎症因子大量释放,白细胞向缺血区域聚集,导致微血管再闭塞。而炎症反应在动脉粥硬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3,4]。炎症反应使血管壁损伤后将激活血小板,导致血小板聚集、粘附并形成不稳定斑块,使得感染因子又进一步促进不稳定斑块的局部免疫,同时加剧斑块溃疡、血栓形成、细胞凋亡而引起急性脑梗死。在动脉粥样化硬化形成和发展中,炎症标志物hs-CRP沉积在血管壁内,与补充复合物及泡沫共存,是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危险因素,也是脑血管缺血性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

在急性脑梗死中,hs-CRP可与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相互作用并与脂蛋白结合,激活补体系统而产生终末工具复合物,造成血管内膜受损[5];hs-CRP也可促进单核细胞释放组织因子,并增加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造成机体凝血纤溶机制失衡,增加脑血管疾病危险[6,7];hs-CRP大量产生并活化炎症细胞,并经其受体活化途径造成血管损伤,血通透性增加,大量分泌粘附因子,引起血管痉挛,导致动脉硬化。因此,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时,对hs-CRP水平进行抑制显得非常重要。立普妥药物具有降血脂、保护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的作用,能够对动脉粥样化硬化斑块的稳定起到改善作用,达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本研究结果中,治疗组的血清hs-CRP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即利用了立普妥的此药物原理。

综上所述,立普妥作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时能明显降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路,张建平,孟凡超,等.急性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斑块性质相关性研究[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0,04(5):351-354.

[2]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疚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06):379-380.

[3]陈林芳,丁新生,田向阳,等.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hs-CRP的影响[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1,14(5):380-382.

[4]高凤兰.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外周血WBC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4):63-64.

[5]王一沙,赵丽U,郭婉姝,等.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15(9):541-543.

[6]黄宗青,叶志中,刘素英,等.超敏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病情演变的关系[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6,6(7):488-489.

[7]邓晓玲,汪健,尤志B,等.立普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1):1524-1526.

上一篇:红魔曼联,再次起航 下一篇:内马尔的眺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