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被动语态对比及对英语翻译教学的影响

时间:2022-08-13 04:30:39

英汉被动语态对比及对英语翻译教学的影响

摘 要:英、汉语在语法上存在显著差异。本文从对比英汉语被动句入手,找出两者的异同,并对其差异给中国学生带来的常见语法、翻译错误进行剖析;最后,笔者为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被动句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结构被动句 意念被动句 英汉对比 翻译教学

一、引言

英汉语的动词均有主动和被动语态两种形式。主语为动作执行者,动词用主动语态。主语是动作承受者,动词常用被动语态。Jesperen(1922)曾说过主被动语态所表达的事情“从本质上说是相同的,但并不是在一切方面都是同等的。因此,语言里存在着这两种不同的句式并非是多余的”。本文从语法形式、使用语境两方面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并对学生在英汉翻译过程中使用主动还是被动语态提供一些建议。

二、被动语态的表达方式对比

汉、英语表达被动语态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结构被动句,一种是意念被动句。结构被动句具有被动标记且形义兼备,被动语态可以清晰地体现在句子的结构或词汇的使用上。英语结构被动句的使用较汉语普遍。意念被动句则是以主动的结构形式来表达被动意义,它没有被动标记。

(一)结构被动句

1.英语结构被动句

基本形式是:be+v-ed /get+v-ed。

2.汉语结构被动句

“汉语被动句狭义上指“被”句,即那些在谓语动词前用介词“被”表示被动的句子”(范晓,1998:157) 。基本形式为:主语+被+动词+其他成分。注意“被”字句后面可以接施动者也可不接。例 :苹果已经被(我)吃了。

另外,在口语中,还有“叫”、“让”等词与介词“被”的语法功能相同。在书面语里,还有 “ 为……所……”、“是……的”等格式也与介词被的语法作用相当。例:我们不想为表面想象所迷惑。

3.英汉结构被动句对比

相同点:(1)都有外在标记;(2)主语都放在句首;施事可出现也可不出现。

不同点:(1)在汉语结构被动句中,施事者直接放在谓语动词前面,助词“被、给”等后面。在英语中,施事者需要借助介词by,并放在谓语动词后面;(2)英语中的by是一个纯粹的介词来引进施事,如果施事不出现,介词by不需要出现。汉语中“被”是必须存在的。它是汉语被动句的一个主要标志词;(3)在表现形式上,汉语和英语最根本区别在于动词是否变形:汉语主动态和被动态动词同形。英语的被动态动词必须变形,并且be动词作为一个独立的谓语动词需根据时态变形。例:

Great changes have happened in the past three years. (√)

Great changes have been happened in the past three years. (×)

教师教授被动语态时,需提醒学生注意动词过去分词的变化, 例中happen是不及物动词,无被动语态。

(二)意念被动句

1.汉语意念被动句

汉语中如果受事主语不可能是施事者或不会被误解为施事者时, 一般用意念被动句。意念被动句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由含有被动意义的词或结构组成。常见的有“挨、得到”等+及物动词或“是……的”、“在……中”、“加以……”结构。

例:小明从小就挨冻受饿。

另外一种在汉语文言文和口语中非常普遍,它既没有形式标记又没有含被动意义的词和结构,主谓之间的被动关系主要是通过逻辑关系理解。连淑能老师曾做过仔细研究。例:蔓草犹不可除(“除”是“被除”)。

讲解该知识点时,教师利用有相似用法的英文例句来对比,学生更易接受。

2.英语意念被动句

英语中可用在意念被动句中的动词很多。例如:sell, taste, wash等。

(1)一般式动词,当物为主语时,某些动词表示被动意义,后面还常跟副词性的修饰语,表程度或方式等。例:The book sells well.这本书卖得很火。(sell表示“被卖”)

(2)进行体动词,表示一种持续状态。例:The meat are frying.(=being fried)

还有几种情况主动表被动:

(1)某些表示性质的形容词+不定式结构,不定式有被动意义, 并与句子主语成动宾关系,但用主动式。例:Pills may be difficult to eat.

(2)在 there be 句式中, 用来修饰主语的不定式可用主动也可用被动语态, 侧重点不同。主动式强调人, 被动式重点在物。

(3)当一名词被have支配, 其不定式需用主动式表示被动意义。例:I have some work to do.

3.汉英意念被动句对比

汉语和英语中意念被动句的相同点主要是二者都用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不同点如下:

(1)汉语和英语中的意念被动句在转换成结构被动句上有差异。汉语的意念被动句往往有与之相对应的结构被动式――结构、语序、语义都不会改变,只需加上语态助词即可。例:这瓶水喝完了这瓶水被我喝完了。但英语中,描写主语状态或特性的意念被动句不能够转换成结构被动句。例:The window won’t fasten.而另外一些可以转换,但语体色彩会发生改变。例:The meal is cooking. The meal is being cooked.

(2)汉语意念被动句的主语多为确定的,谓语动词是及物动词,往往有状语、补语、动态助词“了”、“过”等修饰 。英语意念被动句中的动词大都是不及物动词,其后常用easily, well等副词修饰。

三、英汉被动句的使用语境

在下列情形中英语需用结构被动句,汉语却用意念被动句来表达被动意义。

(1)出于礼貌或为了使叙述得体而不愿说出施事者。例:A secret has been let out by someone.某人泄露了秘密。

(2)为了使句子前后连贯或便于上下衔接。例:He appeared on the stage and was warmly welcomed by the audience.他在台上出现,观众热烈鼓掌欢迎。

(3)为使句子结构平衡,以符合主语简短、谓语复杂的表达习惯。例:I was surprised that he was offered a job by Tom.汤姆给他提供一份工作,这使我很惊讶。

在英译汉过程中,学生往往使用被字句过渡。笔者认为英语被动句的翻译通常有以下四种情况:

(1)有些英语被动句不强调被动动作,而着重对事物状态、性质等加以描述,翻译成汉语时,常采用“是……的”判断句式。如:Printing was introduced into Europe from China.印刷术是从中国传入欧洲的。

(2)英语句子出现by引导的行为主体时,翻译时颠倒主语和宾语的位置。例:On their domestic stations events in the middle east were dismissed briefly.他们国内的广播中只对众多时间轻描淡写地报道了一下。

(3)英语被动句不需要或无法说出行为主体,翻译时常译成汉语无主语句。例:The unpleasant noise must be immediately put to an end.必须立刻停止这讨厌的噪音。

(4)英语it is句型翻译成汉语常改成主动语态。有时不加主语,有时加上不确定主语。

四、结语

通过中英被动语态的比较,既有利于教师被动语态语法和翻译教学:教师除单独讲述其语法构成外, 还应补充相关的汉英语言现象,这样学生能够准确抓住语言难点;同时通过英汉被动句翻译对比, 使学生领悟到英汉语人的思维差异, 快速熟悉母语中所没有的现象和知识。此外,教师应用具体事例作比较,加深学生印象。

学生要学好英语被动句,首先要树立信心。要意识到汉语系统与英语语法的差异性,要有意识地防止母语语法的负迁移影响。此外,除了教师课堂典型汉英被动句对比以外,学生课下注意复习,并收集整理更多差异。最后,勤于练习。勤于练习不是仅指不断练习语法题,更多的是要在实际运用中练习。

参考文献

[1] Jespersen,Otto.Growth and Structure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22.

[2] 范晓.被字句谓语动词的语义特征[M].太原:书海出版社,2006.

[3] 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

上一篇:《弗兰肯斯坦》的对话解读 下一篇:浅析北村透谷的浪漫主义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