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学不是“满堂灌”

时间:2022-08-13 01:05:08

成功教学不是“满堂灌”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如何上好政治课,已经成了政治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政治课理论性较强,一些基本概念、原理通常又比较抽象。如果采用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对政治学习提不起兴趣,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发掘学生潜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

一、实例教学法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怎样才能激发中职生的学习兴趣呢?实例教学法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实例教学法,即运用社会或身边发生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说明道理,给学生的行为以启发的教学模式。

比如在教授“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时,笔者就引用了神舟七号的资料,从神舟七号腾空而起到翟志刚走出太空舱挥舞国旗,教室里不时发出赞叹声,当笔者让学生谈感想时,他们的发言踊跃了很多。最后笔者进行总结:中国航天事业能不断取得突破,正是中国航天人发挥自觉能动性的结果,这就是自觉能动性的力量。学生通过看资料,动脑筋发言,听老师总结,可以对知识点有更好的理解,而不再只是单纯地识记了。接着,笔者又播放了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成功对接的资料,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实例教学法,可以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具体的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分析,从而使理论不再空洞,学生也容易理解,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MPA授课模式的运用

MPA是公共管理硕士英文简称,是以公共管理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为基础的研究生教育项目。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只有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才会产生更强的求知欲望。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现场观摩等教学方式是MPA教学中常用的模式。通过借鉴MPA教学模式,加强课程设计的优化再造,激发学生自我投入的学习潜能。比如,在讲到“诚信”时,笔者引用了唐骏的“学历门”事件组织了一次“头脑风暴式”的课堂讨论。讨论主题确定为“成功与诚信”。笔者安排学生分小组、查资料、找论据,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学生有兴趣了,就愿意花时间去思考,查资料。在课上他们谈了很多:有的认为公众人物应该做诚信的表率,否则就会使成功人物有瑕疵;有的认为应该更看重真实的实力而不是外在的光环,毕竟实力才是重要的,所以要讲诚信;还有的认为对于财富的成功不要过分地渲染,否则会消灭乃至压迫其他社会价值的生存空间,诚信是很重要的;等等。通过这次讨论,使社会热点融入了课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发掘了学生的潜能。

三、设计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能力

社会调查就是学生学习运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理论和观点细致地考察社会现象,以掌握知识、增强能力、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的一种实践活动。中职的政治课教材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教材内容遍布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所以开展社会调查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比如,在讲到“改革开放”时,笔者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要求每组设计一份调查问卷,然后实施调查、处理和分析数据、撰写调查报告等。学生准备很积极,采用了问长辈、去考察、查资料、拍照片等方式。在随后的课上交流中几个小组很兴奋,不光内容丰富而翔实,还增加了很多调查中的趣事。通过社会调查,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培养了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培养了他们人际合作的精神,提高了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例如他们收集了诈捐门事件、高调慈善背后、三聚氰胺与食品、问题馒头等资料,对社会进行思考,总结出什么是真善美,培养了社会责任感。

四、潜能激发法

马斯洛将需求分成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这五类是按照需求由低层次到高层次排列的。我们现在进行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高层次需求。苏霍姆林斯基说:“自然界的万物,它们的相互关系和联系,运动和变化,人的思想以及人们创造的一切——这些都是兴趣的取之不竭的源泉。”

在讲到“社会责任”的内容时,笔者引用了中国工人许振超的例子,通过他的事例来告诉学生即使一名普通的工人也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社会做出贡献。然后笔者提到更高的层次:用“唐山13兄弟”的事迹来告诉学生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这些内容深化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他们在课后作业里写道: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必须不断努力,坚定信念,将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付诸行动。

总之,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和急迫的课题,只要我们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程中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不断地巩固和发展这种兴趣,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反思、总结,就能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思想政治课教学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上一篇:在复习中体悟新课改 下一篇:论中学历史课的导入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