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摄影周2013综述

时间:2022-08-13 12:54:32

北京国际摄影周2013综述

10月24日,北京国际摄影周2013在中华世纪坛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摄影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北京市政府主办,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中国摄影家协会、新华通讯社图片中心、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承办,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华世纪坛当代艺术馆共同协办,力图在北京打造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摄影类文化活动。

“北京国际摄影周2013”以“摄影·聚焦世界”为主题,具有丰富多样的活动与形式,主要包括开幕活动、系列展览、摄影讲堂、专题活动四大部分。摄影周以中华世纪坛为主场地,同时覆盖798艺术区、草场地艺术区、王府井步行街、尚8艺术区等场所。此外,来自国内外的摄影大师、著名策展人、各博物馆代表等摄影业内相关行业人士济济一堂,致力于在此次摄影周上搭建起展示成果、交流理念、沟通合作的平台。

双年展:灵光与后灵光

此次摄影周的主题展“首届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灵光与后灵光”作为一个层次丰富的独立版块备受瞩目。

本次双年展由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策划,“灵光与后灵光”作为“首届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的主题,一方面是将摄影作为艺术的两种不同状态形成一种彼此参照、相互对应的维度,呈现相关的问题;另一方面探讨摄影如何在既往与当下、本土与国际、媒介、技术与社会的语境及关系中,生发与呈现出新的认知与体验,以及在这个充斥“后灵光”的数字时代,如何重新把握、认识及定义当下艺术“灵光”的特征与意义。

“首届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意在观察当代国际摄影交流中,作为一种艺术、应用和不断自我更新的媒介,摄影是如何成为一个有效载体,从而不断参与到当代文化艺术的国际交往和新秩序与新格局的建构之中;旨在探寻、讨论和鼓励摄影的语言探索与观念推进,并以带有未来性的眼光和方式发现并扶持富有天赋和潜质的中国青年摄影师,推广和提升中国当代摄影在国际艺术界的影响力和认知度,引进西方经典和当下前沿的摄影资源,促进中西方摄影间的学术交流,进而推动中国当代摄影发展。

双年展由“主题展”、“国际展”、“爆名展!”和“收藏展”四部分组成。主题展侧重展示2009年以来的中国新摄影,以六个不同角度构成主题展,以探讨中国摄影中的一种新趋势;国际展以“地图上的点”为主题,汇集了近年来西方摄影中最为活跃的部分,并将这些涌现出来的新现象、新趋势整合成一个独立的主题性展览,以呈现出与主题展相对应的一种参照性、开放性维度以及全球化眼光;“爆名展!”以青年摄影策展人提名的方式进行,通过青年摄影策展人各自针对性的主题策划,进而呈现出他们对当代中国新摄影状态的思考;收藏展以“本土与西方”为主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西方展同美籍华人靳宏伟先生合作,从其新近收藏的藏品中挑选出部分摄影大师的精品,使摄影的“原作”概念在国内进一步推广,我们在展览上可以一饱眼福,看到哈里·卡拉汉(Harry Callahan)、罗伯特·梅普尔索普(Robert Mapplethorpe)、莎莉·曼(Sally Mann)、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杰夫·昆斯(Jeff Koons)等大师的作品。

特别展:浓缩北京的记忆

本次摄影节的特别展由《外国摄影师的精彩纪录》和《北京记忆》组成,展示了北京人文风貌及社会景观的变化和迁移。

《外国摄影师的精彩纪录》展览创意源自北京对外文化交流协会近十几年来组织外国摄影师拍摄北京的系列活动。展览从上述活动所积累的十几万幅摄影作品中精选100 幅优秀作品,旨在通过国外摄影师的视角和立场,描绘北京十余年巨变的真实瞬间和北京城市文化的多样与繁荣,向世人展示首都北京的当代风貌和人文精神,呈现一幅可以传承历史的当代“清明上河图”。

《北京记忆》影像用另外一种方式记忆和保护着文化。北京国际摄影周开启了深藏于中国照片档案馆中的北京。1950年代戴红领巾的小学生、1958年怀柔水库工地的夜景、1959年公园里打太极拳的老人……一幅幅照片再现了“老北京”的社会风貌。参观者从中得以看到北京历史中的某些瞬间,一些鲜活、生动的印记。这些图片储存在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最早的作品拍摄于上个世纪初。这些照片的摄影者虽然大多离开人世—齐观山、陈正青、蒋齐生、叶华、郑小箴、刘东鳌、邹健东、李九龄……相信他们留下来的这些照片在未来还会和后人对话。

专题展:摄影大师精品集结

《影像、时代、印记》系列汇集了众多摄影名家名作,以时展的脉络为线索,着重呈现了近几十年来艺术摄影领域的优秀成果。这些典藏作品出自五十余位优秀摄影师,其中有中国德高望重、对中国摄影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的老一辈摄影大师,还有经典之作频出、享誉国际的世界级摄影大师。展览以自然风光、动物、生命三个单元,呈现当代中外摄影家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观察、感悟和表现能力。其中,有中国摄影家的经典风光与纪实作品,也有捷克摄影师约瑟夫·寇德卡(Josef Koudelka)为纪念女儿的生日而拍摄的动物系列作品和美国战地记者詹姆斯·纳切威(James Natchwey)20多年出生入死拍摄到的撼人心弦的难忘瞬间。这些极具震撼力的场景,体现出摄影家对人类的炽热情怀。

摄影讲堂:聚焦世界

摄影周开幕首日上午,北京国际摄影周2013主题讲堂“摄影·聚焦世界”在中华世纪坛数字艺术馆第三影厅举办。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主席杨元惺、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王郑生、新华通讯社图片中心主任龙松林、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总经理李丹阳、南非摄影学会主席吉尔·罗斯玛利·斯尼兹培(Jill Rosemary Sneesby)女士、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艺术研究所所长李树峰、英国著名摄影收藏家、摄影史学家泰瑞·贝内特(Terry Bennett)、日本东京摄影博物馆策展人笠原美智子女士、著名摄影收藏家靳宏伟、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李公明以及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位专业人士共聚一堂,围绕摄影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文化责任和作用、北京国际摄影周的主旨理念以及摄影与艺术机制等主要话题展开,分享国际最前沿的思想和经验。

新华社图片中心主任龙松林和歌华集团总经理李丹阳分别就中国影像市场现状和趋势、北京国际摄影周的平台建设作了精彩的演讲。南非摄影学会主席吉尔·罗斯玛利·斯尼兹培在上半场从国际视野阐述了摄影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的主持下,围绕摄影与艺术机制的对话,各位专家深入探讨了美术馆、博物馆这种艺术机制下的摄影展示、研究、出版、保护、收藏等相关议题,摄影史学家泰瑞·贝内特和收藏家靳宏伟介绍了摄影收藏的发展与现状。

专题活动:走向大众的摄影

本届摄影周除吸引业内人士外,还增加了大众的参与度,在专题活动部分特别设置了专家见面会、图书角计划、“云影像”手机摄影活动等一系列环节。

首次举办的北京国际摄影周2013专家见面会,邀请来自海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摄影组织、美术馆、画廊、出版机构及策展人、出版人、摄影收藏家、摄影评论家等共15位专家,与中国的摄影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一对一的沟通,为他们提供艺术创作上的专业点评和市场意见,同时更可为中国艺术家和摄影师成功踏入国内外艺术市场提供直接机会。

北京国际摄影周2013专家见面会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邀请的摄影师专家均为新闻摄影最权威的专家,如:朱宪民、王文澜、任国恩等,都是高水平的中国当代摄影师;另外,同时邀请到了国内几大著名摄影节的策展人作为专家,如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的段煜婷、大理国际影会的鲍利辉、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的张国田等。此次专家见面会还开创性地邀请了英国摄影史学者、收藏家泰瑞·贝内特,为国内的老照片收藏者创造了绝好的机会。北京国际摄影周的专家见面会不仅可以开拓商业图片的市场交易,还可以引导老照片市场的收藏取向。专家见面会将作为北京国际摄影周主题活动中的一个保留项目长期举办下去。

“云影像”大众手机摄影是专题活动中大众参与互动性最强的活动。人人持有的手机及其影像拍摄功能,使摄影逐渐大众化、平民化;“即拍即传、广泛分享”的便捷传输,使手机摄影更富魅力。以“手机让摄影更精彩”为主题,通过国内几大移动通信平台和相关网站,展现了手机摄影的独特魅力,使亿万手机用户都能尽情享受摄影的乐趣,并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超大容量的云存储,实现无边界的网络分享。此次活动共向社会征集到20余万幅手机摄影作品,并从中评选出198幅供参观者欣赏。

上一篇:朱小珠的生财绝技 下一篇:当面包遇到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