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人“顶谈”北京摄影双年展

时间:2022-07-15 11:54:33

多人“顶谈”北京摄影双年展

在本届“北京国际摄影周”大型摄影主题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便是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发起、策划的“首届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灵光与后灵光”。本次双年展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长王璜生担任艺术总监,并由顾铮、李媚、荣荣、蔡萌、巴斯·弗吉等组成策展团队,力图在学术上探寻摄影语言与观念的进步,并推介富有天赋和潜质的中国青年摄影师,提升中国摄影在国际艺术界的影响力和认知度。

与展览相伴进行的另一项重要活动,是由多位国内外重要美术馆、博物馆机构中的摄影部分负责人、策展人参与的论坛/研讨会。他们探讨了在美术馆、博物馆这种艺术机制下的摄影展示、研究、出版、保护、收藏等相关议题;而针对微博、微信等公共社交媒体给摄影传播方式带来的转变,以及衍生出来的新的文化现象,主办方还邀请了一批在新闻传播领域和视觉文化研究领域的有关专家学者参与到讨论中。

新摄影新问题

一直以来,青年摄影批评家在中国摄影界是个有些模糊的群体概念。近年,一批热衷摄影理论批评和摄影策展实践的青年人涌现出来,他们有着不同的学术背景,以及不同的看待当代摄影的角度。本次双年展主办方针对这批青年摄影批评家、策展人设立了一个“爆名展”板块展览,并相应开辟了青年论坛—“灵光与后灵光:新摄影新问题”,围绕策展过程和各自对当下摄影的判断进行讨论。

讨论首先提到目前青年摄影师较为热衷的作品展示方式—手工书。摄影人言由认为,对年轻一代的摄影师来说,“摄影书跟展览一样,是一个并行的,能够很好地呈现摄影作品的一种方式。”在社交媒体太过泛滥的今天,他担心图片被放在移动终端上,随便翻翻就被遗忘了,“而做成一本书拿在手上,还可能让大家慢下来,好好欣赏那些作品。”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的创办人荣荣也同意这样的观点,并表示三影堂本身就正在此方面进行实践,“只是国内的摄影手工书出版(形式)太单一,很多印厂的技术比较简陋。”而巴斯·弗吉则提供了一些西方经验:“可以把这些手工书放到网络平台上,这样读者能找到你,你也能找到读者,打造一个让书传播的平台,美国就有很多这种用途的网站。”

除此话题之外,巴斯·弗吉还提到很多中国年轻摄影师出国留学,受到中西方双重文化熏染的现象。“身处国外回看自己的文化是很有意味的。这一代的年轻摄影师们拥有了更宽阔的眼界,但是他们的拍摄主题却只关注中国题材,似乎缺少一种国际性……”

研讨会主持人同时也是策展人的蔡萌赞成他的看法:“巴斯·弗吉在策展过程中也反复向我们提出这一点,可能中国青年摄影师缺乏‘天下关怀’,这‘天下’蕴含更多世界概念,一种关乎他者的痛。的确,我们很少看到异域文化的呈现和表达。包括这次双年展的主题展也很‘本土’—《2009以来的中国新摄影》似乎也正缺乏这样的维度……”

在现场,也有人提出现下办展资金来源混乱,在平遥摄影节上出现年轻策展人向办展艺术家收钱的问题。摄影评论家顾铮表示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国外的策展人可以通过大使馆和基金会来‘找钱’;而在国内,官方资金往往带有一种控制性。“中国的新一代年轻策展人怎么去提高自身能力,找到资金来做独立展览,我觉得是需要培养的。巴斯就很厉害,他和我合作第二届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时是第一次来到广州。筹备期间,他不断地提问,不仅是艺术问题,更多的是关于地方经济、政治、领导人,各方各面,然后不停地记录。作为一个策展人,他知道这些为什么重要,因为他需要了解这个地方背后的很多东西。”

参与讨论的很多策展人也表示自己曾有贴钱办展览的经历,其中一位年轻策展人说面对当下的展览生态,希望能有更多的赞助渠道让他们能够可持续地做展览。

民众新闻时代

微博、微信等公共社交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以往的交往方式,同时也改变了摄影的传播方式、途径和功能。Web2.0已经将人们带入一个所谓“自媒体”时代。在本次双年展的第二场论坛《摄影、公众新闻与社交媒体时代》中,一批在新闻传播领域和视觉文化研究领域的有关专家学者,对这一新衍生出来的文化现象和摄影场域展开研讨。

研讨会上首先被抛出的问题是:“公众运用摄影这一视觉手段,能够为公民新闻带来什么?”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李公明谈到:“民众摄影的重要作用在于促进社会的改变进程,并引起一种激烈的关于价值理念和行动准则的对抗,这涉及到法学、社会学等各种领域,也是摄影展览的机制和摄影史的书写必须面对的问题。”

而人民大学教授吴琼则从传播学的角度支持这种看法:“对于主流的新闻传播而言,自媒体构成了一定程度的策反。就摄影而言,有一台手机,有网络就可以完成。自媒体的传播是非线性的,它没有开始,没有重点,它是缠绕的、穿插的,它是相互引述的,没有源头的,它本身成为一种噪音,对意识形态所控制的主流传播进行干扰……而自媒体,则完成了公私权利抗衡下民众的一种游击反抗。”

但也有不少学者提出了自己的担忧,例如图片的信息源不够清晰,尚未健全的网络秩序导致“全民开讲演可能变成全民乱讲甚至乱民全讲的情况”,也有学者提出“有没有可能在自媒时代重新建立标准和秩序,来处理自媒体对抗公权力时所出现的‘过度反弹’”,“以及抗争是否能带来正面的结果”,都是需要进行思辩的问题。

创作者详细说

本次双年展的最后一场论坛则集中在摄影师身上,通过千组创作者/策展人的对谈让观者更加深入了解他们的创作,并且阐述他们对当下摄影产生的新问题、新现象的看法。

其中参展本次双年展的摄影师王国峰在论坛中讲述了自己在朝鲜的拍摄故事。“我这几年一直在拍摄一个项目,关于社会主义历史的标志性建筑。这几年我非常关注朝鲜,之前一直申请前往拍摄却未成功,2011年通过一个比较特殊的渠道,得到了他们的批准,才完成拍摄。”

在他的作品中,有几张朝鲜女交警的照片非常引人注目,但想记录下这一影像,并不是随便站在街上按快门就能成功的。“当我第一次拍朝鲜建筑的时候,发现平壤很多街口都站着漂亮的女交警,气质特别好。我当时就向旁人提出要拍女交警,但朝鲜方面人员却以事先没有申请而拒绝了,我说你能不能临时申请让我拍一两个,后来经过几天的努力才让我拍了一个,而且不能拿大型机器拍。第二次去朝鲜拍摄时,我就学聪明提前申请了。”

王国峰很多照片都记录了朝鲜的建筑、雕塑、节庆等宏大场景。画面中的人一直都是“数量庞大”,景观与人融为一体的影像体现着那里独有的行为规范和某种难以言说的气氛。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李公明在对谈中说起其中一幅让他难以忘怀的照片,拍的是朝鲜两万名连长奔赴平壤开会的情景。“为什么拍朝鲜?因为这些照片后面所体现的理念,这些场景作为个案都非常难得,非常有意义。”

上一篇:如是我闻摄影家的地位 下一篇:用手机街拍的6个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