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学习成为一种享受

时间:2022-08-13 10:55:28

让语文学习成为一种享受

摘要:新课程为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让我们看到了充满生命活力的人的教育。教学并不是枯燥单纯地进行知识的传递,而是一个充满激情与动力的主动认知的过程。我们要对传统教学进行全面改革,彰显语文学科教学的独特魅力,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与饱满的热情,促进学生身心愉悦地发展,让学生充分享受语文学习所带来的乐趣。

关键词:儿歌 故事 多媒体 提问 兴趣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过于重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结果,原本生动活泼的语文课被生硬地分解成字、词、句、段的分析课。这样的课堂枯燥无味,缺乏生机与活力。这对于生性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语文学习就是一件艰苦而劳累的任务,学生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整体教学效益低下,这是传统教学中不争的事实。学习并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是陶冶情操、提升情感的重要过程,尤其对于语文学习来说,应该是一种愉悦而积极的情感体验与身心享受。现代教学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与情感的多向交流与互动,提倡快乐教学、趣味教学,这在课堂教学改革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为学生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构建富有活力而开放的课堂教学,彰显语文的生命活力,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学习,使学习成为一种享受呢?笔者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此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妙用儿歌,激起学生学的激情

爱跳爱唱是小学生的天性,在教学中只有顺应学生的天性,才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种,使学生对面前所呈现的内容表现出极大的关注与认可。如在学习《乌鸦喝水》这一课时,我教学生唱儿歌:“有只鸟儿穿黑袍,它一张口呱呱叫。样子丑陋脑聪明,石头入瓶水喝到。”然后让学生来猜测这首儿歌中所要讲述的故事。学生通过预习课文,自然可以得出是乌鸦喝水。这样教师在愉悦的氛围中激起了学生对课文强烈的学习欲望,此时再进行新知的讲授,比起那种枯燥单一、开门见山式的教学方式更加富有吸引力与教学魅力,更能激起小学生内心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而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此外,我还发动学生一起来创编儿歌。比如低年级的识字课,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掌握那些形近字、多音字,我发动学生将这些易混淆的生字串联起来,编成儿歌。这样的学习更具个性特色,更符合小学生自身的特点,深受小学生的喜爱与欢迎,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巧用故事,激起学生学的动力

小学生年龄小,在他们眼中教材无非就是文字加图片,是静止的,没有生命力。将故事引入语文教学,通过鲜明的人物、可爱的动物、动人的情节、逼真的画面来增强教学的动态感,从而让枯燥静止的文字活起来、动起来,为课堂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更加符合小学生喜新好动、爱听故事的天性,更能激起小学生学的动力。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时,我将课文浓缩成几幅简笔画,然后用幽默的口吻、抑扬的语调来向学生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这样更能增强教学的形象性与趣味性,大大缓解了学生的紧张心理,带给学生以愉悦的体验与积极的情感,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以饱满的学习热情与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在学完后为了强化学生的理解,激起学生更为浓厚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参与到小蝌蚪找妈妈舞台剧的创编与表演。这样的环节更具延伸性、拓展性与趣味性,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热情。学生充分地将所学与生活结合起来,进行大胆地想象与拓展。学生的表现令我吃惊,这既是一次成功的学习认知活动,同时又是一场盛大的学生才艺展现的机会。

三、选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多媒体是一种现代教学手段,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以图片、图像、音频、视频等全新的形式来传输教学信息,使得教学信息的内容与形式更为多样化。全新的内容与形式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专注于多媒体所呈现的知识。置身于多媒体所营造的优美情境中,可以带给学生身心愉悦之感,化解学习活动的枯燥性与无味性,更能让学生透过文字,透过文本,真正地走进作者的世界,走进文本所描绘的优美意境与情境中,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与升华。这样的教学于学生而言是一次愉悦的情感之旅,一次精神的洗涤,一次心灵的启迪。如在学习《桂林山水》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综合功能与动态效果,用图片、动画、视频与音乐等将学生带入那如诗如画的美景中,真正让学生感受到“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学生所见到的是优美的风光,听到的是大自然的声音,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气息,带来的是身心的愉悦与放松,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学习积极性更高。这样所取得的效果是传统教学中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张嘴所无法取得的。

四、引导学生提问,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有效的学习活动不是单一地解决问题,更是一个主动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我们不能只满足于让学生解决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提问,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与能动性。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允许学生提问,更要为学生的自主提问提供机会,加强引导,让学生展开积极的思考与思维活动,让学生提出更多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如在学习《鸟的天堂》这一课时,通过阅读,学生都已经知道鸟的天堂是指一棵大榕树,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阅读这两个句子:“这是许多棵茂盛的榕树。”“很快,这个树林就变得很热闹了。”学生通过阅读自然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成片生长的树木才能称之为树林,鸟的天堂是一棵大榕树,为什么要称这一棵树为树林呢?这样是非常矛盾的,可是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总之,学习本身就应该是快乐而愉悦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以及语文学科特征,从学生实际出发,突出语文学科学习规律,为学生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让语文学习成为一种享受,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学习。

参考文献:

[1]庄伟民.让语文学习成为一种享受.新课程学习,2009(10).

[2]黄冬梅.谈如何让语文学习成为一种生命的享受.基础教育研究,2011(22).

[3]陈灵爱.让语文学习成为一种享受.吉林教育,2011(25).

(责编 张亚欣)

上一篇:谈影响高中生数学成绩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下一篇:让政治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