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彩艺术中的形式美

时间:2022-08-13 10:48:36

浅谈水彩艺术中的形式美

摘 要:本文以当代水彩艺术中的审美与形式美为论述的主题,对水彩艺术审美与形式美法则的理论概念进行了总结归纳,并从调和与对比、节奏与韵律两个角度出发,深入探究了水彩艺术作品形式美的表达方式,最后,提出了水彩艺术中有效展示形式美的策略,以期为水彩艺术作品创作中形式美的表达,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水彩艺术;审美性;形式美法则

一、水彩艺术的形式美法则

水彩艺术的形式美法则,是艺术形式美法则的分支,它有着一般形式美法则的统一特征,也具备水彩艺术形式美的个性特征,具体来说,它指的是:在创造水彩艺术作品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作品内涵美的形式规律进行总结和抽象概括的审美过程。黑格尔曾经将形式美划分为外在美和内在美两个方面,并认为外在形式美具有抽象性,而内在形式美则具有感性特质。我国著名哲学家李泽厚在探究形式美时,则提出了“积淀说”的理论,认为形式美的概念受不同受众文化艺术积淀、自身审美积淀的影响。由此可见,艺术领域的形式美,在具体的表现时,也有着“百家争鸣”的特征。

二、水彩艺术的形式美分析

(1)调和与对比形式美

调和与对比,是水彩艺术作品形式美展现的重要方式。具体来说,对比,能够让水彩艺术作品的的对立特征显得更加充分,更加强烈,而调和,则能够彰显出作品各个部分,或内在元素之间的相互协调性。在具体的绘画创作中,画家一般会用强烈的色差,去表现作品的对比性,但过于生硬的对比可能会使画面显得过于松散,此时,适当融入一些调和性的元素,则能够使画面显得更为完整,具体,将形式美学的审美意境展现无遗。

例如,著名画家陈希旦的水彩画作品《街景》中,街面环境的冷色调与店门的大红、深黄暖色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整幅画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然而,画面的背景又处于一个阳光明媚的和谐色调中,如此一来,不会使大红色和深黄色的店门显得过于突兀,整幅作品,渗透着调和与对比的形式美学原则。

(2)节奏与韵律形式美

在水彩艺术作品中,节奏指一些画面元素的有条理反复、交替或排序,能够使受众在视觉上感受到画面中蕴含着的动态连续节奏美感,而韵律则是画面节奏形式的深化,富有感性的特质,它不是简单的重复,是具备一定变化的相互交替,是画面艺术情调在节奏中的融合,使作品在整体中产生别具一格的美学气息。

例如,著名水彩画大师关维兴在其作品《孩子》中,便融入了节奏与韵律的形式美学思想。整幅画面中,是一个赤身的孩子在自由的奔跑着,他们有的仰望天空,有的回蒙一笑,有的抬起左脚向前奔跑,有的抬起右脚跨步向前,孩子们不同的动作和表情,构成了一条跌宕起伏的画面曲线,一种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油然而生,横向运动的形式美凸显无疑。

三、水彩艺术中有效展示形式美的策略

(1)用创造性思维发掘水彩艺术中的形式美

创造性思维,是水彩艺术作品形式美得以不断延伸的基础,具有一定形式美价值的水彩作品,必定融入了画家的创造力。因此,在水彩画作品的描绘中,不断引入创造性,创新性,显得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培养自我的创造性思维,让水彩作品的形式美得到充分发掘?

一方面,应学会从生活中汲取创造性灵感。著名法国艺术家马塞尔.杜尚曾经说过:“生活即艺术” ,他的话阐述了一个哲理,即:艺术源于生活,从生活出发,去挖掘创新的灵感,则能够将画作中最本质、纯真的形式美展现出来。另一方面,应善于从他人作品中汲取创造性思维。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个画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同样源于对他人作品中形式美学元素的提炼,只有通过不断的提炼和学习,才能够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因此,在日常的学习和交流中,画家应学会多览他人佳作,从中发掘水彩艺术创造的形式美新思维。

(2)用写实性语言表现水彩艺术中的形式美

形式美中的很多元素,例如,空白与虚实、调和与对比等,从本质上看,亦是对美学写实性的本真展现,换句话说,对作品内涵风格的写实创作,即是对水彩艺术形式美的最直接的反映。因此,学会用写实性的语言,去表达水彩艺术中的形式美,也是一种完美的烘托水彩艺术品审美价值的方法。

著名的水彩艺术大家陶世虎,便是写实主义绘画的拥护者,他的作品中,透露着近乎完美的写实画风,他用“水彩+油画”的画风,将极具表现的写实语言,渗透在画作中,他的许多作品如《生命》、《暖冬》等,都体现了他那精湛的写实技巧,可以说,用写实的创造思维,将画作原本的形式美学意念展现无遗。正如他自己所学:“将水彩艺术形式美表达出来的最好方法,便是给予作品最本真的写实风格” 。

四、结论

水彩艺术品应形式美语言的独特性,成为绘画领域中的一朵奇葩,在未来的绘画创作中,我们的画家要善于学习形式美,把握形式美,融入形式美,从而让水彩艺术品的审美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展现。

参考文献:

[1]章虹,许佳.设计艺术的形式美研究[J].中国市场. 2011(15):23-24

[2]唐一纯.浅议设计艺术的形式美[J].大众文艺. 2011(22):12-13

上一篇:高等院校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与现状分析 下一篇:温风至小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