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人际和谐的调查分析

时间:2022-08-13 09:08:55

当前大学生人际和谐的调查分析

对大学生而言,人际交往是步入社会、了解社会、认识自我和促进身心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大学生无论是在学校学习,还是毕业后的职业生涯、社会活动都离不开人际交往,因此,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实践课题。本研究运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当前大学生的人际和谐状况进行了调查,试图为大学生的成长发展,为大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提供参考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对上海某高校320名大学生随机发放问卷,共收回问卷295份,问卷有效率达92.2%,其中,男生103人,女生192人,包括大一75人,大二73人,大三73人,大四74人。

(二)研究方法

运用郑日昌2003年修订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施测,测得的所有数据应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人际和谐的总体状况

根据郑日昌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施测,结果发现:64.7%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困扰较少;24.0%学生人际交往尚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9.6%学生存在着较严重的人际交往困扰;1.7%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非常严重的困扰。这就表明有近1/3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有着或多或少的问题。

(二)大学生人际和谐分类维度状况

根据《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的评断标准,在各分类维度上得0~2分的人际和谐较高;得3~5分的人际和谐一般;得6分以上的人际和谐较低,其中,在“异往”分维度中得3、4分的人际和谐一般,得5分以上的人际和谐较低。从这里可以得出结论:得分越低的学生在人际和谐方面存在的问题就越少,反之就越高。

在交谈维度,69.2%的学生交谈能力和技巧较高,27.8%的学生交谈能力和技巧一般,3.0%的学生不善于交谈。在交际维度,58.6%的学生对人较为真诚和热情,34.6%的学生缺乏热情(比较被动),6.8%的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较大的行为困扰。在待人接物维度,82.0%的学生较尊重别人,环境的适应性强,15.3%的学生对别人不够尊重,环境适应能力差,2.7%的学生缺乏待人接物的机智与技巧。在异往维度,67.0%的学生懂得如何正确处理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25.1%的学生存在与异性朋友交往行为的困扰,7.9%的学生在与异往的过程中存在严重问题。

(三)大学生人际和谐的性别差异

在各分类维度上,女生人际和谐较低的比例都高于男生,尤其是在“交谈”和“异往”两个维度上,女生人际和谐较低的比例分别达到6.8%和12.6%,而男生则分别只有1.0%和5.2%。为何女生比男生遭遇更多的人际挫折?一方面,由于男女生交往方式不同,男生容易结交一大群较不亲密的朋友,通过共同参加体育运动、游戏等集体活动,就可以成就四年的兄弟情义,而女生注重朋友情绪的支持,对朋友的忠诚度要求很高,希望周围的人都对自己好,结果在个人周围只有几个非常亲密的朋友。另一方面,有些高校性别比例失衡,有的男女比例居然达到3:7,在这种生活环境下,由于女生细腻、敏感、关注细节、容易计较的天性,则会导致人际交往方面出现更多的问题。

(四)大学生人际和谐与生源籍贯的差异

非沪籍学生人际和谐较低的比例都大于沪籍学生,显然,沪籍学生比非沪籍学生拥有更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主要是因为上海许多高校的沪籍学生,一到双休日,绝大多数都回到家中,享受家庭的关爱,同时把人际交往中遭遇的困惑与危机也在家里化解,得到家人的心理疏导与安慰;相比之下,一到周末对于外地生,他们时常感到孤独寂寞,加之生活环境的变化和文化的差异,独立性又不强,久而久之容易产生抑郁消极情绪,在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也难以化解。针对这些问题,各个高校中应分派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为外地学生提供心里帮助,排除心理困扰,使得他们能够更好的融入到陌生的环境中去。

(五)大学生人际和谐的年级差异

从大一到大四人际和谐越来越低,这表明大四、大三、大二的学生比大一新生在人际关系上面临更多的问题。按常理来说,年级越高越成熟稳重,保持较好的心态,拥有更好的交往技能。然而结果却恰恰相反,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随着年级越来越高,在校大学生越来越表现出自我的一面,并随着交往人数的增多,个性的进一步张扬,容易在交往中产生各种问题,使人际关系也日趋复杂。

三、促进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建议与对策

(一)正确认识自己,纠正认知偏差,建立积极的交往心态

古人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意味着正确认识自己是人际交往的前提与良好的开端。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加上家庭和个人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个人奋斗目标与生活追求的不尽相同,当同住一室时,不免产生一些矛盾。其中,有些学生往往会指责他人,却很少做自我检讨,这样导致的问题越积越多,自己也感到生活得很不愉快。因此,教育和指导大学生只有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悦纳自我、塑造自我,客观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周围的人,建立积极的交往理念,才能在交往中纠正认知偏差,克服简单化、情绪化和主观化,消除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别人的心态。

(二)培养个性,提升素质,优化人格

俊美的外貌、优雅的风度往往使人感到轻松愉快,也容易建立良好人际交往基础。因此,大学生应该注意对个体外在形象的修饰,使自己形成独特的气质和风度。当然,仅有鲜亮的外表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交往中表现出的真诚、热情、宽容、自信、谦虚、谨慎、不卑不亢等个性品质更吸引人,更使人产生一种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协调感。当前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外表光鲜,而内心脆弱,缺乏钝感力,就像是一按一个坑的“草莓派”。因此,要教育大学生不断优化自己的人格,在交往中应懂得如何追求美、欣赏美、塑造美,努力提升自身素质。

(三)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

人际交往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调查表明,将近1/5的学生不懂得尊重别人,1/3的学生不懂得如何与异往,1/3的学生则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因此,在实际交往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善于倾听。现在有些大学生在课堂上常不专心听讲,在生活中自我表现欲也很强,常常滔滔不绝,似乎是一个十足的雄辩家、演说家,从不注意倾听对方,殊不知倾听才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因为倾听是对说话者人格的尊重,倾听也是双方心灵沟通的积极表现。善于倾听意味着,在听时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所以要专注地听、设身处地地听,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听懂对方表达的含义,理解对方思想、信息和情感。

2.换位思考。现在的大学生常常我行我素,总是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又不在乎别人的感受。这使人想起这样一个故事:曾经有一个虔诚的修女为了拯救受难的人们只身来到印度,当她看到当地的人们因为贫困而衣衫褴褛甚至没有鞋穿的时候,她决定自己也不穿鞋子,因为这样才能够更加贴近他们从而更好地了解他们,这位高尚的修女就是特里莎,她用自己的行动对“换位思考”做了最好的诠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交往中人们应该将心比心,这样才能更好地去理解别人,与别人建立起诚挚的友情。

3.真诚赞美。威廉・詹姆斯说:“人生中最深切的禀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因此应该用心发现他人细微的长处,千万不要吝惜赞美之言,要知道蜂蜜比醋更能捕捉到苍蝇。真诚赞美别人,是对别人最好的肯定,能增添对方的幸福感、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而这些也将会对你成倍回赠。然而,现实中不少大学生往往只看到别人的缺点,而对待他人的优点却是嫉妒和诋毁,结果这些学生因自高自大而郁郁寡欢。

4.永远的幽默。现在一些大学生变得越来越实际、功利,缺乏人文情怀,整天板着长脸,很难向别人挤出一丝笑容,不懂得幽默。其实,幽默是人类智慧闪耀的光芒,幽默给人以诙谐、乐观、轻松、自信,幽默的人也永远为周围的人所喜爱,也使人际交往充满欢乐。因此应增加大学生人文教育,掌握一些深刻的哲理,学会幽默,拥有幽默。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课题。

(作者单位: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上一篇:关于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下一篇:应重视培养师范生的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