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学风问题及原因分析

时间:2022-08-17 02:53:46

当前大学生学风问题及原因分析

【摘 要】学风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质量、人才培养成效的重要指标,大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大学生思想状况和学习风貌是大学精神的重要体现。文章对当前大学生学风中存在主要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学风;大学生;价值观

学风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质量、人才培养成效的重要指标,大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大学生思想状况和学习风貌是大学精神的重要体现。但是,大学生思想中仍还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需准确把握学生思想深层次问题,优化学风建设资源,统筹措施、努力形成建设长效机制。

一、当前大学生学风中的主要问题

(一)大学生在成才价值观选择上存在困惑

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成才价值观存在困惑。广大学生中“通过努力学习奋斗,创造美好未来”的观点与少数同学“只要有条件有人脉就能成功”的观念并存。当今社会上流行着“大学毕业即失业”、“读书无用”的说法, 大部分学生感到竞争压力很大, 为前途发愁, 却又不愿刻苦学习, 总想找一条捷径; 在学习上希望学校少管, 给学生更多的自由, 而自控能力又差; 主张自主学习, 自学能力却很弱, 不能更科学的支配学习时间、选择学习内容、掌握学习方法。这种种矛盾心态使一部分学生既深知学习的重要性,又不知道该怎样做, 在盲目中浪费了宝贵的时光。

功利主义思想与犬儒主义思想并存,学生中“寝室网吧化、论文百度化”现象在部分学生群体中始终存在。学习被动,上课迟到甚至逃课、抄作业, 平时不努力, 考前靠突击甚至考试作弊。少数学生片面追求考试分数,利用学分制重修方式,不断刷分,间接浪费了学习时间。在课程选择上,只要对短期目标关系不大的通识文化课等兴趣不大、存在应付了事、混学分的态度。

(二)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参差不齐

部分学生学习独立性比较缺乏,学习方法亟待改进,学习效果有待提高。部分同学仅仅依靠课堂学习,而在自习上花费的时间明显不足,其自主预习、复习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仍显不足,因此学习效果不理想。学习纪律松懈、学习精力旁移。某些学生在小学中学阶段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未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这部分学生意志力、自制力相对较差,极易受到社会风气、校风、班风的带动影响, 随着外界约束力的不同, 学风有明显的差异。管得严一些, 学风就好点, 管得松一些, 学风就差点。面对大学的独立生活能力要求,学习自我约束能力不够,面对大学中的纷繁世界,有不知所措;面对困难和挫折,难以自拔;看到他人的成功却又痛心疾首;少量大学生有好逸恶劳的思想倾向,形成“平时不努力考试靠作弊”的无奈心理和“反正过不了只有去作弊”的博弈心理。部分学生对专业不了解,就业前景不明确,导致学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作风懒散,缺乏学习自觉性。

(三)大学生课堂教育和日常辅导协同度不高

部分同学存在与教师、辅导员之间交流较少,对课堂学习、思想及生活方面的问题未能及时化解,从而影响了学习效果。以往主要是教师不满于学生的学习态度, 现在是一方面教师常常抱怨学生学习不努力, 另一方面学生也对部分教师产生了强烈不满, 例如部分老师责任心不强, 从不和学生打交道, 备课不认真, 授课内容陈旧, 授课方式落后等等, 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二、原因分析

(一)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和西方文化的不断渗透对大学生成才观的选择影响深刻

面对西方国家先进的科技、强大的经济、富裕的生活、发达传媒和网络文化影响,一些大学生不能辩证批判地加以看待,盲目崇拜西方的文化和制度,不自觉地被一种民族自卑情绪笼罩、对社会主义怀疑、动摇,西方国家不遗余力的西化、分化,和平演变活动的花样翻新,意识形态的渗透特别是网络文化的渗透可能动摇瓦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信仰,强化他们盲目崇洋、个人至上的价值观,引起他们思想上的迷茫和政治上的摇摆和人生选择上的困惑。

(二)国内社会经济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对大学生成才观的选择产生困惑

一方面,我国正处于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社会结构的变化、群体利益的冲突、社会诉求的骤增,社会价值的多元,社会管理的失范等等,都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大学生大多富于幻想,思维中理想主义色彩较重,当自己对改革发展的过高心理预期与现实中出现的问题形成强烈反差时,当大学生还没有能力从认识上理顺、统一社会现实与课本理论之间的矛盾时,他们容易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这也是为什么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会呈现出双重性和矛盾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带来的个人价值的突出化、衡量标准的商业化、利益关系的直接化,导致了大学生“义以为上”传统价值观在越来越突出的利益关系冲击下逐步变化。再者,社会竞争的加剧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可低估。就业压力也造成了大学生精神压力、心理压力等增加。导致大学生中少数人政治信仰摇摆、思想观念模糊、价值取向多元、道德行为失范。

(三)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育人工作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下,高校学生人数的规模扩张和人财物资源相对不足,高考扩展不仅使得大学教育对象本身质量受到影响,同时高校师资数量、质量也出现紧张和参差不齐的状况。不少教师教学、评定职称等的任务繁重,很难潜心研究教学、钻研学术,认真指导学生。尤其一些青年教师同时担任多门课的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内容无法得到保证。

(四)教书育人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认同度偏低。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教材和教师,大学生们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部分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他们的理想信念影响很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实效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作者简介:代水冰(1982.12- ),女,四川人,硕士,重庆科技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音乐学、思想政治教育;王苑岭(1983.09- ),女,四川人,硕士,重庆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青少年文化。

上一篇:加强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培养探究 下一篇: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