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导学稿下的小组自主、合作式学习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8-13 08:45:20

浅谈导学稿下的小组自主、合作式学习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教学的发展需要,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革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已日益成为广大地理教师和地理教学研究人员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初中地理导学稿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地理课程应着力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积极探究。”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自主参与,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在这种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生主体性间的交互活动,倡导小组合作式学习,尽可能地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让学生更为自觉地、主动地获取新知。那么,导学稿下的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在地理教学中是如何实现的呢?

一、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受教育的地位变为寻求知识的地位,把教师的教学过程变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是教学过程的主体的内部活动过程,无论是知识的摄取、存储、转化、还是信息的提取、加工、都必须通过学生的内化才实现。由此可见,学生主要的特征是主体性,教师要尽最大的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和充分的时间,充分的思维时间,充分的讨论时间,让学生享有获取知识的喜悦。

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一个人来说将受益终身,但是大部分学生并没有认识到学习对于他们未来人生的重要性。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的非常被动,有些学生甚至厌恶学习,一提到学习就感到头痛。针对学生的这一现状,作为教师要进行深刻反思,认真研究新课程教学改革,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以目前单纯依赖以前教师的满堂灌是难以取得成效的,我的具体方法就是利用导学稿转变方式让学生动起来。地理《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学生被动应付,死记硬背的地理学习现状,从而确保学生学习主人的地位,把个性化教学落到实处。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能力选择导学案上的学习内容,学生看书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则在组间巡回检查,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这样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分层学习的个性化教学操作策略,也真正的做到了以学定教。比如,在学习黄河时针对“黄河发源于哪里”“注入什么海洋”“干流形状像什么”“黄河对人类有哪些贡献”“黄河上建成了哪些大型水电站”“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是哪里”“分别位于哪个省区”“黄河的‘地上河’是怎么形成的”这些问题,学生可以从各自最感兴趣的问题入手,畅谈自己的认识,然后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吸取他人的精华,充实完善自我,这些问题相对难度较小,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都能基本掌握,这样通过努力学生既品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同时也使自身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发挥小组作用,合作学习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合作”二字,而小组学习是课堂合作的主要形式,是对以前班级学习方式的补充和改进。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从旁协助的角色,学生的学习主体自始至终要靠老师的引导、培养才能得以实现。合作探究题一定是学生个体难以解决的问题,或者是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生成的有争议的问题。因此,合作探究中必须保证学生要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有效地参与,我除了让小组“讨论、观察、举例、展示”以外,还让他们尝试一些传统课堂中属于教师的一些活动,鼓励小组代表上台来讲解,课堂让学生也当一回小老师。课堂上其余的学生很积极的去配合讲台上的小老师,整个课堂显得很活跃。这样既锻炼学生的胆识,又锻炼学生的口才,还营造了一个活跃的课堂,真正让学生形成了能自由自在的在知识的海洋里去“觅食”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服务。当然组织学生讨论也要注重实际效果,讨论不是任何内容都可采用讨论法、合作法,要依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知识的前后联系等因素而定,作为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内容。另外,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我也会为他们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认真听取每个同学的学习结果;在思考的基础上对同学的学习进行修正和补充;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提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样合作才能激起思维的火花,这样合作才有实效,这是我的教学体验。例如,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将准备的结果拿到课堂上分组发言,每堂课教师都应为学生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演讲”,只要演讲的主题与地理有关即可。如四季气候变化的原因、我最喜欢的地方、同一经度(维度)两地气候差异的原因等。要求学生的演讲内容不需要多深奥,但是一定要蕴含了学生自己的思想,通过这一方式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学生查阅资料、自主获取知识等方面的能力。实践证明,通过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切身体会,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才能更加牢固。

三、以探究为目的,培养创新精神

利用导学稿、采用小组学习和班级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在探讨研究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与同组伙伴进行交流探讨,摆正自己的观点,互相学习,得到智力启迪与互补。这不仅是学生主动质疑、探究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基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为学生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例如在教学《自然资源》时,我引导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有什么特点”“闪电、台风是自然资源吗”……这一过程,让学生在自己提问中解决问题,老师成了学生学习的帮手,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探究问题的方法。在探究式学习中,加强学生对地理事物探究过程的体验,将学生引向自然,引向社会,引向生活。使他们能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或问题,这不正体现了地理课的育人功能吗?也不正是我们想要的教学效果吗?

通过导学稿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我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留出了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舞台的主角,我则甘当陪衬,扶植学生这朵红花。

参考文献:

[1]袁承国.怎样编写实用的导学案[J].考试周刊,2010,(22).

[2]杨建军.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浅析[J].青春岁月,2011,(18).

[3]王小棠.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J].教学,2008,(11).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理论探究 下一篇:浅谈高中数学的有效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