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吉林省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对策

时间:2022-08-13 07:08:57

浅谈吉林省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在短短的30年间迅速发展壮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已经占到了“半壁江山”。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吉林省,中小企业对全省的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税收、吸纳就业、社会稳定等方面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资金短缺、融资困难一直是制约吉林省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也是阻碍吉林省发展的“绊脚石”。商业银行作为中小企业外源融资的主要渠道,在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从紧的货币政策下,中小企业从商业银行获得融资支持时处于更加不利的位置。因此,新形势下吉林省商业银行如何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力度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吉林省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

目前,吉林省内商业银行不断改进和加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部分银行积极响应银监会的号召,设立了小企业信贷部门,截至2010年末,全省16家银行成立了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针对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短、小、频、急”的特点,简化服务流程,如实行差别授信和授权管理,采取“2+1”审批模式等;创新业务品种,积极推出新产品,其中吉林银行“行业宝”贷款被评为首届中国地方金融特色产品;积极搭建银政、银保合作平台,为省内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融资通道。

但是,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工作与银监会及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与中小企业的需求,与先进省份相比,差距仍然很大。部分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比较保守,风险控制技术相对落后;贷款从申请到审批结束的时间较长,往往审批下来时已错过了盈利的最好时机;贷款利率要求较高,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负担,甚至超越了其承受的能力范围;中小商业银行支持省内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较高,而大型商业银行投入较大的贷款规模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吉林省投放有限。

二、吉林省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发展金融支持不足的原因

从商业银行自身来看,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商业银行机构负责人思想不够解放,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尤其在从紧货币政策下,开始“保大压小”,另外,由于吉林省历史不良率高,被大型商业银行总行认定为高风险区,因此授信权限和授信份额都较少;二是风险控制技术相对落后,有些经营情况、信用状况都良好、第一还款来源稳定的中小企业,由于第二还款来源达不到商业银行的要求,可用于抵(质)押的担保物不足值或者有瑕疵,另外寻找优质企业为其担保往往求保无门,不能如愿跨越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的“门槛”;三是金融产品创新速度相对较慢,能力相对不足,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客户特色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四是未建立科学的中小企业利率风险定价体系,业务操作时缺少定价模型做支撑,主要依靠员工的经验和主观判断,难以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合理配比;五是采用大企业式的审贷会的审批模式,审批层级多,链条长,手续繁锁;六是未针对中小企业授信业务单独建立客户经理的激励与考核机制,同时,实行严格的贷款责任追究制度,难以充分调动客户经理的积极性;七是只注重为中小企业提供传统的存款、贷款和结算服务,对财务顾问、投资银行、咨询业务等综合化服务意识淡化,使中小企业得不到商业银行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支持,同时不利于商业银行综合收益的创造。

从外部环境来看,主要原因包括:一是法律体系不够健全,现实中存在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不利于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二是尚未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征信体系,目前商业银行广泛使用的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也存在信用记录缺失和滞后的问题;三是信用担保体系尚不健全,存在资本金规模小、运作不规范等问题;四是社会对中介机构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致使部分中介机构出具质量较低甚至内容不实的审计报告或评估报告,加大了商业银行业务决策的难度。

从中小企业来看,主要原因包括:一是信息往往不透明,与商业银行之间形成信息不对称,容易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使得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实行规模控制;二是用于担保的抵(质)押物不足值或者有瑕疵,达不到商业银行的要求;三是受国家宏观调控、金融环境变化影响较大,抗风险能力较弱,其经营的不确定性和高倒闭率加大了商业银行的风险顾虑。

三、借鉴先进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加大吉林省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力度的对策

(一)国内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良好做法

招商银行按准事业部制管理模式构建了小企业信贷中心,实行半独立状态的内部核算;从国外引进利率定价模型,采取差别定价;以“延时奖励”、“滚动奖励”的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客户经理的积极性;采用外国专家、国内知名教授授课的培训方式,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内部系统及时的违约信息及关联企业信息通报机制,保证小企业信贷资产质量。浙商银行创新担保方式,推出“多户联保贷款”、“桥隧模式”等特色产品。浙江泰隆商业银行依托于当地产业集群所形成的“地缘信用”,聘用大量当地的客户经理,利用血缘、亲缘、人缘及地缘因素,与客户“面对面”的沟通,借助人脉关系对客户“背靠背”了解,采用“三品三表”的调查方法,从各个方面动态获取客户的全方位信息。秉承“三三制”的服务承诺,即熟客办熟业务,三个小时以内搞定;生客办生业务,三天以内完成。按照审批人的资历分等级授权,既提高了审批效率,又有效控制了风险。

(二)先进经验对吉林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启示

国内优秀银行的经验表明,商业银行应建立中小企业专营机构,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创新产品和担保方式,实行风险定价和独立核算,提高审批效率,优化激励约束建设,重视专业化人员培训,探索建立违约信息通报机制,对吉林省突破传统模式,提高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水平,加强中小企业支持力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吉林省商业银行加强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具体措施

一是转变观念和认识,把发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上升到战略高度。首先,商业银行机构负责人应解放思想,在贷款投放上给予中小企业真正的“国民待遇”;其次,以建立小企业专营机构为抓手,从体制上给小企业一个融资保证;第三,中小商业银行把发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作为的战略目标,大型商业银行适当放宽对吉林省中小企业贷款规模的限制,从而带动吉林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二是积极探索贷款风险控制技术,从源头上控制风险。聘用大量当地的客户经理,在一线实地调查中,充分发挥“地缘信用”,关注客户的现金流,重点考察客户的第一还款来源,获取“三品三表”信息。自行编制财务报表,充分反映客户的真实情况,从而克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将控制风险重点向一线前移。

三是加快金融产品的创新步伐,促进品牌形象的提升。根据自身商业模式和营销模式的需要,开发一系列中小企业金融业务特色产品。梳理组合中小企业金融产品线,将产品具体划分为:第一类标准化产品,即传统的抵(质)押贷款;第二类产业链融资产品,即依托吉林省内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向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吉化集团公司等上下游配套的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开发应收账款质押、保理等贷款品种;第三类联保产品,即为省内所处同行业、排名靠前、资质良好的中小企业提供多户联保贷款;第四类特别贷款产品,即支持科技含量高、品牌效益强的中小企业,如为长影制片厂制作的电影提供版权质押贷款,为具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中小企业提供商标权质押贷款等。不同类别的产品应采取不同的营销手段,第一类标准化产品以广告宣传营销方式为主,后三类个性化产品需要通过专业营销人员采取直销的方式营销,使客户了解个性化的品牌。

四是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定价机制,使其有效地覆盖风险成本。商业银行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成本导向法、风险补偿定价方法等方法,制定本行的风险定价机制,既要足够利差弥补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同时要尽量做到对不同借款人实行差别利率,一户一价,也可避免由于利率过高所导致优质客户的流失,防范和规避逆向选择风险,最终达到银企双赢的目的。

五是构建快速高效的审批机制,建立工厂化的信贷服务流程。制度上,根据其分支行的经营情况,进行差别授权,并建立基层行长负责制,保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缩短决策链条,做到快速审批。同时,在省内设立多个中小企业审批中心,培养一批具有丰富信贷经验的专职审批人员,派驻到各个审批中心,实行“2+1”审批模式,提高审批效率。技术上,建立独立高效的信贷评审管理系统,采用“信贷工厂”模式,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申报、审批、发放、贷后管理等业务按照工厂“流水线”的作业方式进行批量操作,采取限时服务原则,明确每个环节所需时间上限,并纳入到考核中,对员工具有一定的约束性。加强IT支持系统建设,逐步做到从“专家为主、模型为辅”转变到“模型为主、专家为辅”的审批模式,使审批模式不断优化。

六是建立独特的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员工发展中小企业客户的积极性。根据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笔数多、金额小、业务量大”的特点,客户经理的业绩考核也应突出“数量、增量和效率”指标。明确合理的风险容忍度和风险补偿机制。根据《商业银行小企业授信工作尽职指引(试行)》建立与小企业特点相适应的授信尽职免职制度,做到尽职者免责,失职者问责。如在发生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情况下发生的经营风险,有关当事人勤勉尽职,予以免责。

七是扩展服务领域,提升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了满足中小企业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商业银行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财务顾问、投资咨询、战略策划等咨询服务,提供项目融资、银团贷款、并购重组等资本服务,以及新兴的信息服务、电话银行和网上银行等全方位金融服务,以全新的服务模式来建立商业银行在吉林省中小企业客户心目中的形象。

上一篇:浅谈职业学校财经类实验教学存在问题和对策 下一篇:利率与风险的依存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