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专业“教学公司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08-13 06:39:06

导游专业“教学公司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摘要:高职院校导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能力必须在全真的职业环境中培养。本文总结了“教学公司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并从实践的角度对该模式进行积极探讨,对导游专业发展及高职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导游;教学公司;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5-0017-03

一、“教学公司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导游专业的实践性强、合作企业岗位不足、学生实践过程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影响了导游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用与实践。因此,需要结合自身优势和特色,建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导游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能力必须在全真的职业环境中培养,但是实训室很难模拟出实体企业的真实环境,而一般旅行社不愿录用没有导游证的学生,这也是高职院校导游专业发展的“瓶颈”。为此,针对导游专业的特点我们提出构建“虚实结合”的教学公司,利用“教学公司制”平台对导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对导游专业发展及高职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公司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教学公司旨在通过实战或模拟的公司化教学体制及运行机制,为高职服务类专业学生提供工学结合的教学场所和组织形式。教学公司制办学模式,符合职业院校办学特征,职业人才成长和培养规律,创新了就业创业实践整合职业能力训练与职业素质养成沟通协调、相互支撑的人才培养平台。

1.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教学公司模式将职业教育与企业有机融为一体,是一种深层次的产学结合模式。在这种合作模式中,学校通过走访行业企业充分调研,并围绕企业岗位的实际需要确定培养目标、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在企业的实际项目开发中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2.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公司制”培养模式是一种基于仿真模拟企业平台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模拟公司培养过程中,学生角色发生转变,每名学生以“准员工”身份接受系统职业化训练,让学生接触真实的职业活动,学生自主管理与经营班级(公司),以团队形式合作解决问题,使学生的能力、素质都得到训练和加强。

3.强调全程参与。依据学生职业能力及职业素质的形成规律,参照企业内部员工培训方式,将学生的培养划分为三个阶段:职业认知期、职业成长期和职业成型期。“教学公司制”培养模式根据三个培养阶段的能力及素质要求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按不同的学时比例由校企教师共同在校内外教学主基地及实训基地以工学交替的方式实施,从而完成对学生三段渐进式工学交替的培养过程。

4.注重多元化考核。“教学公司制”考核引入企业经济效益与业绩考核理念,进行课程考核制度的创新。改革考核方式,实行终结性考核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以实际技能为导向,把实际操作能力和项目解决能力纳入主要考核范围,逐步与公司经济效益和公司业绩接轨。通过综合项目实战、实战项目评审等方法,全面衡量和控制教学质量,实现学习效果客观评价。

三、导游专业“教学公司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根据导游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特点,从教师、学生和企业指导教师三个层面,通过教学模拟公司、班级虚拟公司和人才服务公司及校内外实训基地三个平台,采取“三段渐进式”工学交替的培养,并对导游专业的职业素质核心能力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与尝试。

1.三个层面联动推进。(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导游专业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对职业技能和从业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2)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公司制”改革实施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明确组织方式,把导游职业岗位对学生的能力需求放在组织教学设计的首位,使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参与者,教师的身份是引导者和指导者,从而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思维。(3)借助企业的主要力量。一方面,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老总担任导游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共同参与导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另一方面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指导教师为学校特聘教授、教师,采取多种形式对顶岗实习学生的职业形象和职业能力开展特殊训练,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升。

2.三个阶段分步实施。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中,应该紧扣旅游人才培养目标,采取“三段渐进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导游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对导游实践活动过程进行分解,形成了岗位体验课程教学、岗位模拟课程教学和岗位实践课程教学三个循序渐进的阶段。(1)岗位体验课程教学。“体验”是职业实践活动的准备阶段。对于刚入学的新生来说,通过第一阶段的职业认知体验,使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上都会对职业、职业能力及职业素质建立概念。(2)岗位模拟课程教学。“模拟”是职业实践活动的过渡阶段。从第二学期开始,主要进行旅游行业知识和旅游从业能力提升训练。主要进行旅游服务意识、旅游服务心理和旅游职业形象教育,以及岗位认识,并引入模拟公司制,把企业文化导入到每个班级。通过模拟实际的职业实践活动,以及工学交替活动,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参观、实训,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实训环境,进行实践演练等。(3)岗位实践课程教学。“实践”是职业实践活动的实施阶段,也是学生的职业成型期。经过综合技能课程和岗位高级技能的培训之后,在大三学年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安排学生到相应的旅行社进行将近一年的顶岗实习和专业实习,开展专业实践活动,完成实际的工作项目任务,使学生成长为具有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合格毕业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准职业人”到“职业人”的转变。

3.三个平台全面提升。(1)将模拟公司引入课堂教学。教学公司体制下的人才成长过程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而人才培养过程则是一个辅助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因此,需要按照学生在公司中的角色、承担的工作项目、学习能力、实际工作能力、素质,灵活确定教学方式和手段。在教学内容上,更贴近未来工作的需要,通过教学拉近学生与未来工作岗位的距离。根据导游的职业核心能力,教学内容以导游讲解服务、旅行社操作实务以及业务洽谈、客户接待等作为重点内容。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常用的行为导向教学法有演示法、调研法、模拟法、项目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法、表演和角色扮演法等。在教学手段上,将模拟公司引入课堂教学,搭建导游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平台。模拟企业各部门真实工作现场、工作项目和工作过程构建真实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可达到:熟悉业务过程,掌握操作方法;根据具体情况,独立做出决策;明确经营目标和组织结构;培养与他人一起工作、相互合作的精神;熟练地使用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技术;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的能力。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动手能力,更能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一个企业的基本运作过程。(2)组建教学虚拟公司。教学公司能提高导游专业学生的思想观念与敬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提升诚信品质和团队意识,充分挖掘导游专业学生的潜能,从而提高他们的就业率。①班级组建虚拟公司。通过开展集训活动,帮助新入职员工快速融入公司企业文化,树立统一的企业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培养良好的工作心态和职业素质,为胜任岗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②学院组建实体公司。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心、职业生涯规划和自主创新的意识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真正把校内旅游实体公司与旅游人才培养结合起来,使校内旅游实体公司真正成为旅游人才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工学结合基地。(3)利用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校内外实训基地不仅为导游专业教学提供了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校内实践性教学环境,同时也丰富了人才培养的实践手段。此外,还要加强对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进行实训课程资源的开发,以加大本专业实践教学的先进性和开放性。

四、“教学公司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效

1.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虚拟教学公司的工作,丰富了指导教师企业工作经验,评价能力和教育能力,教师及时更新了知识结构,及时掌握和运用先进的技术,准确把握本专业的最新动向,随时与行业、社会保持同步,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2.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通过教学公司的实践锻炼,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学生能够较为系统、全面、综合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职业意识,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诚实守信的品质和团队合作意识,充分挖掘导游专业学生的潜能。同时由于扩大了与行业企业的接触,增强了高职学校与旅游企业沟通,使旅游企业更好地了解导游专业学生,从而提高他们的就业率。

3.解决企业“用工荒”。通过虚实结合的教学公司制改革,解决旅游企业在旅游旺季用工紧张的困境,更为企业输送了大批合格导游人才,也有利于双方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

作者简介:陶丽莉(1978-),女,湖北浠水人,讲师,主要从事旅游管理方面的研究。

上一篇:《数据结构》和《C语言》新教学模式研究 下一篇:基于ERP系统的油气田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