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水平与公共品需求结构关系探讨

时间:2022-08-13 06:28:29

收入水平与公共品需求结构关系探讨

[作者简介]秦颖(1973-),女,山东烟台人,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干部,研究方向为财政金融理论。

[摘要]在影响公共品需求结构的诸多因素中,收入水平的高低为最关键,收入水平与公共品需求结构有着直接的关系。按照需求弹性可将公共品分为高端产品、中端产品和低端产品三种类型。通过对收入水平不同群体的效用差异分析,推导出均衡公共品需求结构的形成与公共品收入扩展线。理论分析表明公共品需求结构随着收入增加而逐渐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移,并在一定经济水平出现拐点,从而为研究公共品的最佳供给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基础。

[关键词]收入水平;公共品;需求结构

[中图分类号]F0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6)12―0005―05

一、引言

通常来说公共品是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等特征的产品,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公共品的问题从各个角度进行了研究。亚当・斯密(Adam.Smith)、李嘉图(Ricardo)、穆勒(Mill)、马歇尔(Marshall)、帕雷托(Pareto)、庇古(Pigou)、凯恩斯(Keynes)、马佐拉(Mazzola)、林达尔(Lindahl)等许多经济学者对于公共品的性质、特征、供给等问题作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在众多的研究成果中,笔者认为目前以布坎南(J M.Buchanan)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对公共品供给规模的研究最具影响力。布坎南的理论侧重于分析单个公民基于自身的偏好,通过对自身利益的追求,通过集体投票等公共选择机制,最终决定财政支出即公共品供给水平,即公共品的供给水平是公民集体投票的结果,个人对公共品的偏好是决定一国公共品供给规模的最基础的要素。

在对布坎南的理论进行研习的过程中,笔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认为公共品的需求结构应该与公共品的需求规模水平一起构成完整的公共品需求理论,只分析总量而忽略结构因素的理论不够完整,不能全面地揭示公共品的决策、供需结构及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内在关系。在影响共公品需求结构的诸多因素中,收入水平的高低是最关键的因素,是与公共品需求结构有着直接的关系。按照需求弹性不同可以将公共品分为高端产品、中端产品和低端产品三种类型,然后通过对收入水平不同群体的效用差异分析,可以推导出均衡公共品需求结构的形成与公共品收入扩展线。理论分析表明,公共品需求结构随着收入增加而逐渐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移,并在一定经济水平上出现拐点。

二、公共品需求结构分析

(一)公共品按照需求弹性的分类

为了将个人收入水平对公共品需求结构的影响描述清晰,在这里笔者提出一种新的公共品分类标准,即按照消费者收入需求弹性将公共品划分为高端公共品、中端公共品和低端公共品三种。其含义分别为:高端公共品――指消费需求随着个人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且需求增加的幅度大于收入增长的幅度的公共品。中端公共品――指消费需求随着个人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且需求增加的幅度与收入增长的幅度成正比的公共品。低端公共品――指消费需求随着个人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的公共品。

(二)公共品需求弹性

因各个时期公共品的总量和结构随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而变化调整,所以用占比来计算公共品的收入需求弹性(E)更加客观和准确,用公式表示为:

E={Xh2/X2-Xh1/X1}/I/(I1+I2)/2}

其中:Xh1是期初高端公共品消费需求量,Xh2提期末高端公共品消费需求量,X1,是期初公共品消费需求总量,X2是期末公共品消费需求总量,I1是期初个人收入总额,I2是期末个人收入总额,I是个人收入增加额。

按照公共品分类的定义,笔者约定:高端公共品的需求收入弹性Eh>l,中端公共品的需求收入弹性O≤Em≤1,低端公共品的需求收入弹性E1

(三)公共品需求结构

公共品需求结构是指在社会公众对公共产品的总需求中,按照收入需求弹性划分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公共品的组合方式,或者说是各种公共品在全部公共品总量中的占比。但需要说明的是:

1.同一公共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及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状况下,有可能被划入不同的类别。例如食品,在经济水平严重低下的某些第三世界国家(如部分非洲国家),可能会作为社会救济的重要内容而构成公共品的组成部分,但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就基本属于私有品的范畴。

2.与其他分类标准的关系。公共品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按照特征分为纯公共品、俱乐部产品、公共资源产品和私人产品;按照消费属性分为满足物质消费需求与满足精神需求的公共品;按照与社会经济的联系可以分为属生产资料的公共品、属消费资料的公共品;按照受益范围可以分为地方性公共品、全国性公共品、地区性公共品和国际性公共品。笔者所描述的分类标准有的时候与上述分类大致有可比之处,如满足精神需求的公共品(行政管理、科研等)就中国目前来讲大致可归属于高端公共品、地区性公共品(如欧盟规则)和国际性公共品(如维和行动),也大致可归属于高端公共品,但是并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四)常见公共品归类举例

为将公共品的归类阐述清晰,笔者采取抽象描述的方法对部分公共品进行了初步的归类举例:(1)教育。目前可将基础教育归为低端公共品、中等教育和技术教育归为中端产品,高等教育归为高端产品。这主要是由于一般对于富人而言基础教育的效用低而高等教育的效用高。(2)卫生。目前可将公共卫生归为低端公共品,医疗和防预归为中端公共品,保健归为高端公共品。通常情况下富人更注重保健。(3)国防。国防可细分为攻击型国防与防御型国防,其分属于高端公共品与中端公共品,一般而言,攻击型国防发达国家的效用要高于发展中国家。在目前生产力发展水平条件下,中等收入国家对三类产品进行了如下分类(见表1)。

三、个人收入水平对公共品需求结构的影响

(一)公共品对公民个人的效用

单个公民的投票是受其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所支配的,其态度取决于公共品能带来的收益和额外的负担。图1(a)标明的是政府增加财政支出使个人公民获得的额外收益(即增加公共品给个人带来的边际效用)和所承受的边际成本(假定税制既定)。如果政府提供的公共品(财政支出)很少,公共品的

边际效用就很高;政府提供的公共品越多,公共品的边际效用越小。与此同时,政府提供的公共品越多,个人拥有的私用品越少,私用品的边际效用越大,从而以效用表示的公共品的边际成本(放弃私用品的消费)将增加。因此,在财政支出水平较低时,公共品的净边际收益(边际收益减边际成本)为正,否则为负。显然,个人选择的财政支出水平是效用最大化的水平,或者说是净边际收益为零的支出水平(G*)。如图1(b)所示,图中的G*点就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效用最大化点,是在税制既定的情况下人们最偏好的财政支出水平。

(二)收入水平不同对公共品效用的影响

假设税制既定,则高、中、低三类公共品对不同收入水平的个人效用也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穷人拥有私用品的成本高于富人,则意味着穷人拥有私用品的边际效用高于拥有公共品的边际效用,即在任何支出水平上,边际替代率(增加1单位公共品的情况愿意放弃的私用品数量)对穷人而言比较小。

由笔者对三类公共品的分析可以知道,低端公共品主要是用于改善人们公共医疗、基础教育等生活基本条件的公共品,对于收入水平越高的人来讲,其效用程度越低,由于其更能改善穷人的福利水平,对于穷人的效用更大,穷人则希望低端公共品更多一些,因此低端公共品的消费需求随着个人收入的增加而减少。高端公共品主要集中于环境保护、发展高科技等提高人们生活享受及对未来福利的改善作用比较大的公共品,对于富人的效用要远远高于穷人的效用,收入水平越高的人越希望政府提供越多此类的公共品。中端公共品带给不同收入群体的效用介于两者之间,其需求数量基本上与收入增长成正比。公共品对中等收入水平者的效用影响也介于穷人和富人之间。收入水平对公民公共品需求偏好的影响可以用图形2表示。

图2(a)、(b)、(c)分别表示高端、中端、低端三种公共品对穷人、中等收入者和富人的需求效用的影响,横坐标表示该种公共品需求的数量,纵坐标表示消费公共品的效用。在图2(a)中,Gp是穷人的最大偏好点,Gm是中等收入者的最大偏好点Gr是富人的最大偏好点。在图2(c)中,Gp是富人的最大偏好点,Gm是中等收入者的最大偏好点G提穷人的最大偏好点。

由上述分析可得结论一:在公共品供给规模一定的情况下,随着个人收入的增加,人们对公共品的需求逐渐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移。

(三)个人均衡公共品需求结构的形成

在此笔者分析在什么时候单个公民实现公共品效用最优。(1)以无差异曲线表示人们对高端公共品和低端公共品的偏好情况,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表示的公共品组合都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在图3中,a、b、c分别表示收入由低到高消费者三条不同的无差异曲线。(2)以预算约束线表示消费者收入水平不同,距离原点越远表明消费者收入水平越高。(3)连接预算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切点(图3中曲线D1D2),暂且称之为消费者的收和一供给产品需求线(或公产品收入扩展线),用以表明在不同收入水平下消费者各种公共品最佳的组合。通常情况下富人相对于穷人需求的高端公共品更多。

结论二: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在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之前,中低端公共品的需求增长比例大于高端公共品;在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之后,高端公共品的需求增长比例大于中低端公共品。富人需求的高端公共品占比高,穷人需求的低端公共品占比高。由于不同社会群体对公共产品的需求不同,政府制定在公共产品供给政策时应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需求差异。

(四)基于个人效用而形成的社会总体效用和需求结构

1.社会总体效用。社会总体效用水平等于社会成员个体效用水平的加总,通过一定的政治程序(如投票)得以显现。一般而言,一个国家总体经济水平高则意味着人均收入水平也高,反之亦然。因此笔者可以把上面关于收入水平对个人效用水平影响的分析原理扩展到一个国家,地区的总体效用分析上。

为分析方便,(图略)笔者用“发达国家的效用、发展中国家的效用、第三世界国家的效用”分别替代图中的“富人的效用、中等收入者的效用、穷人的效用”,图(a)、(b)、(c)分别表示在第三世界国家/地区、发展中国家/地区、发达国家/地区中高端、中端、低端三种公共品的效用与需求之间的关系,横坐标表示该种公共品需求的数量,纵坐标表示消费公共品的效用。图(a)中点Gp是第三世界国家/地区对高端公共品的最大偏好点,Gm是发展中国家/地区的最大偏好点,Gr发达国家/地区的最大偏好点。在图(c)中,Gp是发达国家/地区对低端公共品的最大偏好点,Gm是发展中国家/地区的最大偏好点,Gr是第三世界国家,地区的最大偏好点。

结论三: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增加,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公共品的需求也逐渐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移。

2.社会公共品收入扩展线。社会公共品收入扩展线的图形同图3,表明在一定财政支出规模约束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终形成对高中低公共的最佳需求结构。图3(a)、(b)、(c)分别表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无差异曲线。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在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之前,中低端公共品的需求增长比例大于高端公共品;在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之后,高端公共品的需求增长比例大于中低端公共品。

结论四:发达国家/地区在全部公共品需求中高端产品占比大于发展中国家/地区和第三世界国家/地区。由于富裕程度不同的国家公共产品的需求不尽相同,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制定公共产品政策时不应简单地以与国际接轨的思路照搬发达国家。

四、公共品需求结构理论的政策含义阐述

1.政府应进行相关制度设计以更全面地反映社会公众对公共品需求的真实偏好。一国政府在确定政府公共支出时,应该采取一定的制度使公众了解政府将要提供的公共品的结构,并理解其中所隐含的经济学和政治学含义,以利于公众基于自身真实意愿作出价值判断和最优选择,这样才能反映出社会公众的真实偏好,从根本上保证政府的财政支出是公共选择的结果。

2.社会公众应尽可能完整地分析理解政府的财政支出政策。一方面,对于政府来讲在制定财政支出预算时,应该在其预算约束能力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公共品提供的结构问题,从而确立最优的公共品支出政策。另一方面,对于社会公众或学术界来讲,仅仅研究一个国家/地区的公共支出水平及其总量,并不能准确地反映一国政府职能的定位,因此还应着重分析政府提供的公共品结构与变化、结构变化与总量变化及一个国家,地区GDP增长的对比关系,从总量与结构两方面来分析一个国家,地区的政府职能定位,进而作出最准确的判断。

3.发展中国家要因地制宜制定出自己的公共品供给政策。由于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穷人富人比例、整体经济水平、政治制度、社会文化和

习惯偏好等各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通常来讲发达国家/地区的财政支付能力更高,高端公共品占比应高于发展中国家,而且不同产品间的比例也不尽相同。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制定自己的财政政策时,不能简单的照搬发达国家的公共品供给规模和结构,要在研究本国经济发展、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针对本国国情,设计本国最佳的公共品供给模型,制定公共品供给政策。

4.理解收入水平与需求结构的关系,有利于人们更好地解释与公共品需求有关的经济现象。目前普遍看来部分经济发达国家更重视高等教育、环境保护等高端公共品问题;而部分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首先需要解决社会救济等低端公共品问题。不同国家公共品供给政策应该不同。笔者认为中国作为一个人均收人水平不高的国家,更应该把财政资金投入到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等能增加全社会福祉的中低端公共品中去。

5.最佳公共品结构是动态而非静态的,应随时进行边际调整。经济发展水平发生变化,人均收入水平也将发生变化,因此一个国家,地区的公共品需求组合最终沿着公共品的收入扩展线移动,最佳公产品需求结构会有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一国政府,地区在制定公共品供给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各种变化因素,设计完善的公共品监测模型,充分观测这种变化,并顺应这种变化而调整相应的公共品的供给结构,而不能拘泥于既定的公共品供给结构格局。

6.重新考虑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关系。目前中国中央与地方能够划分财政收入的主要依据是事权的划分,在事权划分的基础上制定了目前的分税制方案。但是经过分析发现,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各异、公共品供给存量不同,公众对于公共品的偏好亦有很大差异。如果按照统一的政策划分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之间的财权关系,按照统一的标准供应相同的和等量的公共品,不仅不利于调动各级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很难实现经济学意义上的帕累托最优。当然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套用哪种理论模型来加以解决,但是应该引起政策制定者加以注意和思考。

五、结语

笔者提出了收入水平对公共品需求结构影响的理论模型,对收入水平差异对公共品需求结构的影响作出了初步的分析,但研究并未到此为止,由此引申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1)不同国家公共品结构的比较,一个国家不同时期公共品结构的比较,一个国家不同地区公共品结构的比较,同一公共品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定位变迁;(2)公共品需求结构应该怎样与预算约束相结合;(3)公共品需求结构个人偏好转化为社会偏好的原理及制度设计;(4)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中国财政体制改革进程中公共品结构的变迁。这些问题既是作者今后研究兴趣和努力方向之所在,也是改善公共品供给状况和政府财政制度之所需,希望能够引起学界同仁的关注。

上一篇:游憩带对泛乌鲁木齐城市化推动机制探析 下一篇:乡村公路建设的大BOT融资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