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结构性与收入水平探讨

时间:2022-01-31 02:05:46

经济结构性与收入水平探讨

摘 要:论收入水平对经济结构的影响,实质是投资与国民收入之间矛盾的不严格转化。地区间差异化拉大与产业结构不合理和地区发展不协调之间的牵制关系集中体现在商品市场的无法出清问题上,高收入的东部沿海地区由于需求饱和而出现供给过剩的同时,低收入的中西部地区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而出现供给过剩。

关键词:经济结构;商品不出清;产业梯度;经济结构

中图分类号:F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2-0048-02

1 我国目前收入水平所呈现的基本特征与经济结构的现状分析

经济结构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协调和城镇化水平低,除此之外在就业结构、外贸结构上也日渐呈现出扭曲式发展。

三次产业结构上的分布不合理在各种文献资料和报刊杂志上的频繁出现,无疑说明当前产业结构的调整已经安排在仪式日程上了。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长期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已是不争的事实,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距扩大,不仅妨碍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为它凝固了现存的二元经济结构),而且还会对社会稳定构成严重的威胁(因为它会继续扩大地区间收入分配的差距)。从开放经济的角度来看,地区间过于严重的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还会使我国的国际竞争力趋于下降。我国目前的就业结构也呈现出跟收入水平相近的宝塔型,大量劳动力就业在收入水平较低的各种行业上,同时也不乏占人口基数较小的一部分高收入者,收入差距的拉大严重违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共同富裕原则。在进出口贸易上,我国长期靠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在国际市场博得一席之位,在高新技术不断应用到生产和生活中的冲击下这一优势将越发显得苍白无力。要想从整体上提升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我们必须对目前的经济结构出现的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种种问题展开研究,在深入研究的基础相应的采取一些强有利的调整措施。

2 收入水平与经济结构演进的关系

收入水平对经济结构的影响关系其实是一种影像的关系,即收入水平不是独立的对经济结构发生关系,相反却是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收入水平的差距是多少年来经济不平衡发展的积累效果,而非一朝一夕突然存在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正是收入水平的差距化明显了,人们才开始注意到经济内部的结构性问题。实际上完全可以这样说,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种类似生产力跟生产关系的矛盾对立的关系,在这里可以把它抽象成经济结构跟收入水平的矛盾对立关系。一定的经济结构决定了经济的发展面貌,既而影响着这里人们的收入水平的分配状态,居民的收入无非是用来消费和储蓄,消费会拉动当期的经济发展,而储蓄会通过经济学里的储蓄投资恒等式转化为投资作用于下一期的经济的发展。新一轮的收入水平分配状态,需要适应新的经济结构来促进经济的进一步的持续发展,二者是在不断的相互升级中生存下来,进而促进经济的稳步向前发展的。目前,我国的收入水平的分配状况是处于宝塔型的收入分配阶段,它与现有的经济结构是极不适应的。

分两方面来说,即收入水平决定消费水平进而影响经济结构和收入水平影响当前产业结构`。(1)我国的现存收入分配状态是中层收入水平的人数所占比重过少,直接的后果是少数先富裕起来的地区和人们的有效需求满足不了,而同时却也存在大多数低收入群体的需求严重萎缩,这两种情况的同时出现是一种很尴尬的局面,却同时产生一个后果:就是产品市场的无法出清,社会化大生产无法继续进行,经济发展停滞或倒退。(2)现存的收入水平分配状态是低收入群体多而中间层收入群体和高层收入群体少,使三次产业中农业无法获得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加快发展的同时,我国现行的工业化转型阶段无法通过来自中间层收入的资金来加速发展服务业,解决转型期大量的农业过剩人口的就业问题和拉动内需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虽然目前一二十年内我国的工业还处于拉动经济发展的上升时期,但周期性的工业发展是靠一轮又一论的科技革命,而每一次新的科技革命的到来是需要近一个世纪的酝酿,在此期间我国要想经济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靠拉动内需)。整个经济水平没能发展上去,高科技研发资金肯定不足,进而也会影响到第一产业的创新发展。

消费水平对经济结构演进的影响,也可以这样来看。根据简单国民收入计算法则:收入=消费+投资,由消费函数:I=α+βY,一定的收入水平就决定了一定的消费水平,可见消费影响经济结构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谈消费水平对经济结构的影响比谈收入水平对经济结构的影响更直接而显得更有意义。

3 从收入水平角度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从两个方面来谈。第一方面通过改进收入分配政策促进经济结构演进调整。造成经济结构不合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收入分配问题是导致某些经济结构问题的重要原因。同样,收入分配政策的有效调整,也是解决某些经济结构问题的重要着力点。

在存在着相当数量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其他困难群众的情况下,千方百计解决就业问题,同时加大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工作的力度,非常重要。我们必须积极改进和调整就业政策,但仅仅强调扩大就业还不够,因为我们不仅需要解决低收入群体增加收入的问题,还需要解决提高占居民大多数的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问题。只有有效地解决各个阶层特别是中等收入阶层提高收入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有效消费需求。这就需要根据目前不同阶层的收入特点,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达到总体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目的。

第二方面通过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要提升整个收入水平 ,加快服务业发展是一个有力的措施。更加完善的经济结构是一套以投入大量高新技术,大量运作资金,完备化的现代管理手段为基本前提条件的经济体系,只有在较高的收入水平上才能正常运行以促进经济的发展。这样一来,加快发展服务业就成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力手段。要提升我国总体的收入水平,关键就在于要加大中间层次收入水平的人数的比重,现阶段可以采取的措施就是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分下面几个方面展开。

(1)要把发展服务业作为近期扩大就业的主攻方向。要鼓励社区服务、餐饮、商贸流通、旅游等行业的发展,使这些创业和就业成本较低、增长潜力大的行业尽可能多地增加就业岗位,帮助企业下岗人员和待业人员实现就业。

(2)把发展小城镇服务业作为转移农村劳动力的重要载体。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与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在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合理集聚的同时,注重发展小城镇的服务业。

(3)认真落实促进服务业扩大就业的各项政策。积极发展多种所有制的服务业,支持、鼓励和引导私营、个体企业兴办服务业,充分发挥他们在活跃市场、增加就业方面的作用。取消对非国有经济在经营范围、从业条件、资金融通、税费征收等方面的不合理规定。。

(4)加快服务业市场化步伐。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各种体制障碍,加快服务业市场化步伐,这既是加快发展服务业的主要任务,也是推动服务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要推进部分由政府配置资源为主的服务行业向市场为主转变。

参考文献

[1]高鸿业.宏微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5.

[2]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王梦奎等.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上一篇:民间投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下一篇:网络信用方式与信用证的比较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