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文化经典 夯实写作功底

时间:2022-08-13 05:57:53

感受文化经典 夯实写作功底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其丰富悠久的传统文化更是一笔珍贵的遗产和财富,发掘、畅扬和继承这笔遗产是每一位炎黄子孙不可推卸的责任。因而,在新时期下塑造学生的灵魂,美化学生的心灵,从而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我觉得传统文化经典的阅读是必经之路。

一、激活生活中的传统因子

传统文化往往因时代久远,让人对其心怀敬畏,但我们可以包裹一些“糖”,让学生在生活中主动接触,进而喜欢、吸纳。走出去,海阔天空,引导学生拥抱生活这个大课堂:观察、收集、甄选、思考,进而诉诸笔端。惟有这样,方能品尝到生活的甘美,领略到写作的乐趣。可以带着学生走出校园、走上街头,观察公共场所中或创意独特、或古韵犹存的标语、广告词,收集生活中人们常用的俚语、谚语、歇后语,还可以发动学生走进乡村田头,欣赏大自然的怡人风景,感受农作物的生长态势,甚至下地劳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体验农民的生活,再联系、比照古人对自然、田园劳作等等的歌咏。这样,学生对古人练字练意的高妙、思想品德的高洁和胸襟的豁达、深邃等由衷的佩服,从而对写作起到积极作用。没有生活,写作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走进传统、贴近社会、融入自然、深入生活,方能采撷到一颗颗被尘封的美丽“珍珠”。

二、开掘丰富的阅读资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丰富的知识积累是文思泉涌的基础,读书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更能使人通情达理。要完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发扬华夏灿烂文化”的历史使命,经典诵读必不可少。书海无涯,舟楫安在?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生活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有何地位。”因此,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书林”境界,如在教室、寝室、走廊以及校园宣传栏张贴古圣先哲的画像诗文警句,进而对师生产生直接或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个性,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刊杂志,鼓励他们把书籍带进教室,同学之间相互传阅。对于经典名著、名篇,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把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写下来,甚至背诵精彩的语段,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惟其如此,才能让优美的词句、深邃的思想、精警的智慧化为自己的血肉;才能迁移运用,随心所欲;才能呼之欲出,挥洒自如;才能推陈出新,渐入佳境;才能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三、搭建多样的演练平台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教育综合训练的主要阵地。要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还必须积极地为他们搭建各种演练的平台,通过演练,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以教材为范例,演练于课堂。叶圣陶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李镇西老师也说过:“最好的作文范本,就是课文。”作为教材的课文,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记叙文,都是学生写作的典范,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以书本为中心,从文本中挖掘写作文源头活水,更好地为学生写作开拓一片新天地。

以活动为载体,演练于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作文活动,不但能让学生进行作文创作,学到新的写作技巧,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更能让学生在创作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写作的热情。如,组织辩论会、故事会、演讲会,开展语言艺术活动,开办手抄报、板报等活动,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让学生在读书中感悟人生,在读书中学会思考,在读书中快乐成长。

以生活为场景,演练于平时。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所写的内容也应该是多元多彩的。在作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留心生活,把目光投向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自然生活、社会生活,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及时记录下来,与老师、同学交流、评议,再加上自己深切的体悟,便能拓展视野、妙笔生花,写出真实感人、有思想、有个性的好文章。

总之,指导学生平时多看、多读、多记、多学、我想、多说、多练,将一词一句、一点一滴汇集起来,方能为作文教学开辟一条通衢大道来。

上一篇:到处咸推吕碧城 下一篇:赏识教育在数控实习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