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外资与中国出口产业升级的分析

时间:2022-08-13 05:56:54

利用外资与中国出口产业升级的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利用外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外商投资对我国出口总量扩大、结构调整、出口竞争优势的形成和出口产业的升级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对外资进入条件下中国出口产业的升级进行全面深入的实证分析,提出了相关政策法规的调整思路,以促进外商投资对我国出口产业升级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外商投资 技术外溢 出口结构 产业升级

一、利用外资与出口产业的技术进步

技术的溢出效应是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一个重要现象。所谓技术溢出效应,是指跨国公司所具有的产品技术、管理技术和研发能力从外商投资企业内部向东道国企业非自愿扩散的效应,促进了当地技术和生产国水平的提高而跨国公司又无法获得全部的收益,它是一种经济外部性的表现。国内有关研究成果表明,相当一部分跨国公司提供了填补国内空白的技术。FDI对我国企业产生技术溢出效应,进而促进我国出口产业技术进步的作用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1、示范和模仿效应

通常情况下跨国公司向其子公司转移的技术要比其向外转移的技术要更加先进,自然会对东道国竞争企业产生示范作用。为了与跨国公司相抗衡,东道国同类企业纷纷向其模仿,谋求技术水平的提高。

2、市场竞争效应

当面临跨国公司投资企业抢占国内市场的威胁时,原来处于国内领先甚至垄断地位的企业为了保持市场竞争力,会主动加快技术开发的速度和不断提升技术水平,甚至以不断创新来寻求新的生存空间。跨国公司竞争产生的压力是国内企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的重要推动力,比如我国的通讯、汽车、工程机械和电站设备等行业的飞速发展。

3、企业的关联效应

跨国公司通常拥有技术和信息上的优势,当其子公司与当地共应商或客户发生联系时,当地厂商可能从跨国公司子公司的先进产品、工序技术和市场知识中"免费搭车",于是就产生了溢出。厂商间的联系包括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两方面:前向联系是指东道国企业通过购买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产品,提高自身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后向联系是指跨国公司向当地企业购买加工原料和零部件,间接影响东道国的产业结构。事实证明,因为前向联系更有助于尽快形成当地的生产体系,开发其制成品市场,所以跨国公司的前向联系比后向联系对当地企业更有益处。

4、人力资本的双向流动效应

近几年来,跨国公司对当地雇员的培训已成为技术溢出的重要基础,而人才在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之间的流动是跨国公司技术溢出的重要途径。跨国公司对雇员的培训形成人力资本的技能及积累,这些技能中的一部分随着雇员向内资企业的流动,被当地企业所吸收。例如,2002年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的七位核心技术人员共同辞去英特尔的职位并组建了我国自己的科研团队――中科信利语音实验室。

5、对东道国配套企业的带动效应

跨国公司技术溢出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在东道国不断扩大配套,通过当地配套,跨国公司的有关技术能力会向东道国企业转移。具体的方式包括对配套产品的质量、技术和性能提出较高的要求,提供相应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援助,有时还会共同投资开发所需技术。

总体来说,FDI对国内产业的技术进步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我们也该看到,在利用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方面,我们还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如:我国的整体研发能力不高,导致技术的吸纳能力有限;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产业关联度较低;我国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有限;跨国公司的“技术锁定”。如果能够有针对性的克服制约因素,我国扩大利用跨国直接投资对产业升级的作用是有相当意义的。

二、利用外资促进我国出口规模扩大、出口商品结构升级

1、出口规模的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口额迅速增长。1987-2006年,中国出口总额由394.4亿美元增长到9690.7亿美元,出口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出口的增长,我国出口在世界出口的排名由1986年的第16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3位,已成为国际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在我国出口规模迅速扩大的过程中,外商投资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出口贸易中的地位呈上升趋势,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额由1986年的5.82亿美元上升到2006年的5638.3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是我国出口增长的重要贡献力量。

假设出口增长仅与前期外商投资累计额和当期外商投资额有关,对1994-2006年间各年份出口总额EXt 与相应年份的外商实际投资总额FDIt 和上一年外商实际投资累计额AFDIt-1 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如下结果(见表1)。

回归结果表明,我国出口规模的扩大与外商投资有着较高的相关程度。每增加1亿美元的FDI流入,我国出口额就会相应增加0.424亿美元;而FDI存量每增加1亿美元,出口可增加0.831亿美元,说明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出口增长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

传统上,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优势源于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事实上,在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方面,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增长比工业化国家更快。从整个发展中国家来看,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已经成为主要的外汇收入来源。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出口增长对技术的依赖越来越强,而对资源的依赖越来越弱。无论在贸易方面还是生产方面,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增长更为迅速。

外资进入以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有了明显改善。1980-2006年,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由90.1亿美元增长到9161.5亿美元;工业制成品出口在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大幅度提高,由1980年的49.7%上升到2006年的94.5%,大大超出了目前约80%的世界平均水平。其中,机电产品出口额由1985年的16.8亿美元提高到2006年的5494亿美元,已成为中国出口额最大的商品。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1994-2006年,高技术产品出口额由63.4亿美元增长到2810.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中的比重由6.3%上升到29.0%,高新技术产品的迅猛增长极大促进了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在出口商品结构升级过程中,外商投资企业功不可没。2004年,外资企业机电产品的出口额占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总额比重达到70.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5.6个百分点。1992-2004年,外商投资企业机电产品出口额增长了近39倍,占全国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由31.2%提高到73.4%。另外,外商投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规模不断扩大,2004年其出口额达1445.2亿美元,占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87.3%。

根据表1的数据,分别以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额EXMt和初级产品出口额EXSt为被解释变量,以相应年份的外商实际投资额FDIt和上一年外商实际投资累计额AFDIt-1为解释变量,做两个计量模型,回归分析如下:

模型(3)中,初级产品增长与外商投资存量的相关程度相对较低。而对制成品出口的回归分析发现,我国制成品出口与外商投资密切相关。在该模型假设条件下每增加1亿美元的FDI流入,我国制成品出口相应增加1.24亿美元。而每增加1亿美元的FDI存量,制成品出口相应增加0.486亿美元。综上分析,利用外资促进了我国制成品出口额的增加,改善了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对出口产业升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利用外资对我国出口产业的局限性

1、对国内资本和企业的“挤出”效应

一方面,由于投资需求的规模在一定时期是有限的,因此外资与内资在投资供给方面存在竞争关系。外资的引入势必造成对我国国内资本的“挤出”效应,使国内资本失去部分投资市场,投资机会减少。另一方面,一些外资企业的产品与内资企业的产品具有一定相似性,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性。这是由于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将产业转移到东道国以后,充分利用了东道国劳动力廉价等比较优势,并且在税收、土地资源等方面享有超国民待遇,再加上其原有的技术、管理、国际市场销售渠道等方面的优势,会形成高于国内企业的贸易竞争力,对国内同类企业的国际销售市场具有市场“挤出”效应(见表2)。

2、外资在产业、地区分布上有待改善

我国在利用外资规模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外资在产业和地域上分布仍不均衡。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业,2005年其比重占所有利用外资的61.72%,而我国急需发展的第一和第三产业的引资份额仅为0.99%和37.28%。同时,绝大部分的外商投资集中在东部沿海,加剧了东西部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性。

3、过高的外资依存度会造成一定的经济风险

近年外资企业出口在我国总出口额中的比重不断上升,2005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比达到58.3%。外商直接投资虽然使我国的出口总量水平大幅提高,但过高的外资依存度使我国外贸甚至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外国资本的依赖性过大,对我国外贸和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带来了较大的风险。如果国际经济和贸易环境突变导致大量外资撤出,我国经济将遭受重大打击。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总体来看,外商投资对我国出口竞争力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外资进入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我国出口规模扩张、出口结构优化及出口竞争优势的增强,但外商投资企业并未彻底扭转我国工业品出口低水平扩张的局面,而且在部分行业,随着外商投资企业出口的增加,内资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弱化。因此,我国应加快相关政策的调整。

应对外商投资进行积极有效的产业指导,促使外商加强对产品价值链关键环节的投资,以增加我国相关产业接触和掌握核心技术的机会,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改善出口的整体效益。

应积极吸引大跨国公司投资,通过加入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体系,不断改进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提高我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在与跨国公司的竞争和合作过程中,加快形成出口产业的集群效应,使我国逐步成为集“研发中心、制造中心、市场服务中心”为一体的全球制造基地。

应集中力量,制定和实施开放条件下的产业技术政策。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政府的扶持必不可少,在关键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形成自主的技术能力,事关我国经济安全和长期发展潜力。因此,在扩大开放的同时,政府要与产业界和科技界共同努力,尽快制定明确、有效的国家技术与产业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 江小娟:中国的外资经济――对增长、结构升级和竞争力的贡献[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 吴江:我国外商直接投资贸易效应的实证分析[J].财金贸易,2000(9).

[3] 丁文丽: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出口总额及结构的相关关系分析[J].经济经纬,2001(2).

[4]陆继勇:国际直接投资的新发展与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4.

[5]杨丹辉:外商投资对中国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实证分析[J].改革,2004(3).

上一篇:提升企业能力实施跨国战略联盟 下一篇:产业投资基金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及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