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肝论治脑病

时间:2022-08-13 05:50:47

关键词:肝;脑病;辨证论治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4.05.040

中图分类号:R277.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4)05-0114-03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和老龄化社会的来临,情志原因引起的脑病呈增多的趋势,如人情志不畅可引起肝郁等病理变化,而肝郁日久易导致瘀血,影响脑部血液循环,两者相互影响。因此,探讨肝与脑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对当今多发的神经系统疾病防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肝和脑的生理关联

1.1 肝主谋虑与脑思维

《素问・灵兰秘典论篇》曰:“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说明谋虑是人大脑的高级思维,肝和脑的思维有着密切关系。

1.2 肝藏魂与脑主神志

《灵枢・本神》曰:“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精血同源,故魂和神都以血为物质基础,肝血充盈则魂

如肝不藏血,可出现不寐、梦游、梦呓等神志异常症状。

1.3 肝主疏泄及肝藏血与营养脑的联系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升发脾胃所运化之清气,同时肝又主藏血,调节血量,因此,脑的血供和营养赖于肝所藏之血及肝的疏泄功能,人体气机通畅,则血气和调,脑清神聪,魂化而主司运动及内在思维。

1.4 肝肾同源与脑的联系

肝肾之间有“肝肾同源”和“乙癸同源”之说。肝主藏血而肾主藏精,精血同源,能相互资生,肝血不足影响肾精化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提出“肾生骨髓”,髓分骨髓、脊髓和脑髓,皆由肾精所化生。因此,肾精充足,髓海得养,则脑益神足,思维清晰敏捷;反之,肾精不足,髓海空虚,脑失所养,会导致脑功能失常,出现思维迟钝、动作缓慢等。两者常相互影响,肝血足,肾精充沛,则有利于肝的疏泄,气机的调畅;而肝疏泄正常,也有利于肾精充足,脑聪慧机敏。

1.5 肝之相火、心之君火与脑的联系

《素问・天元纪大论篇》云:“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格致余论・相火论》则作了进一步阐述:“火内

损,久服自效。功专滋补肝肾、强壮筋骨、活血消瘀、续断伤、补骨髓,纯属以通为补,而无滞补之弊”[1]113。笔者运用本方20余年,治疗慢性损伤内证近百例,疗效可靠。除上述所举案例外,对慢性损伤疼痛、伤后咳喘、伤后便秘、损伤眩晕、伤后健忘、损伤口渴、伤后心烦不寐、伤后发热等随症加减都有较好的疗效。笔者体会,临床运用该方以虚、瘀为辨证要点,无论是由瘀致虚,还是由虚致瘀,或虚瘀夹杂的病证均可运用,久服自效。

参考文献:

[1] 中医研究院.蒲辅周医疗经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

[2] 岑泽波,吴成德.中医伤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227.

(收稿日期:2013-10-18,编辑:梅智胜)

上一篇:徐小圃、徐仲才儿科扶阳理论学术渊源探究 下一篇:超滤和醇沉纯化当归补血口服液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