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

时间:2022-08-02 08:02:47

浅谈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

摘 要:结合教学实际,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方法:培养学生对文本朗读、加强情感的习惯;培养学生记日记、抒感的习惯;培养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积极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广泛进行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的习惯;培养学生养成记读书笔记、独立思考的习惯。

关键词:写日记;积极思考;课外阅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强调,教育就是养成良好习惯。无论是以前的语文《大纲》还是现在的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语文学习都强调“要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对文本朗读、加强情感的习惯

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学生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学生只有经过长期大量的朗读,才能正确断句,把握停顿,掌握节奏。朗读还能激发学生情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朗读中,学生既能感悟人物情感变化,又能把握文章中心。通过朗读技巧训练和培养,既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实现了新课程标准中语文学习的三维目标。

二、培养学生记日记、抒感的习惯

记日记是练习作文最好的途径。它可以使学生在日记中把自己要表达的事情和情感很自然地流露出来。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每日利用晚自习最后一小段时间写日记,写身边的人和事,写对班级现象的看法,引起他们对作文的兴趣,久而久之,养成习惯,写作文对于学生就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

三、培养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积极思考的习惯

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实践的主体,只有扎扎实实开展课堂内阅读,养成勤于思考、勤于动笔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中我让学生必须做到三读课文。第一遍:要求学生根据阅读材料初读文本,了解文本大意;第二遍:对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好手法等一一赏析,认真学习消化成自己的知识;第三遍:一边精读,一边思考,要求学生在阅读材料上做备注,写个人见解。

四、培养学生广泛进行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的习惯

课外阅读虽然是学生自己读,但并不等于教师可以撒手不管。在教学中,我搜集整理电子读物,利用微机室,专门抽出一节为学生做阅读课,强迫他们进行课外阅读,并进行笔记,日积月累,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厚积薄发,不断积累巩固。

五、培养学生养成记读书笔记、独立思考的习惯

常言说:“好记性不如滥笔头”。根据著名的遗忘曲线,在实际教学中,我让学生在阅读时碰到一些妙语要及时地记录下来,以便于日后反复理解领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助于学生有效记忆重点词汇语句,反复阅读、消化以后,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经过实践,只有养成语文学习习惯,才能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教师还要在教学中将其作为重要教学目标,有意识、有步骤地反复抓,切实地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王鹏.培养积累的习惯 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J].文学教育:中,2010(1).

上一篇:浅谈农村小学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下一篇:把人文因子渗透进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