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辣妈”常继红

时间:2022-08-13 05:16:04

常妈其实外圆内方,办起事来自有霹雳手段,严厉和磨砺是她表达温情的另一种方式。

常继红穿黑,言谈爽利,爱大笑。接待与她工作不大搭界的《商界》记者,开玩笑:“你们主要是写钱。”――经营明星的她,似乎并不认为自己是个典型的商人。

作为娱乐圈内备受推崇的金牌经纪人,人称常继红为“常姐”,就像中影大佬韩三平业内人称“三爷”。入行这些年,现在年纪小点的明星都叫她“常妈”了。她手上“星”不多,但蒋雯丽、孙俪、刘烨……个个独当一面。

聚光灯和欢呼向来聚焦在明星身上,经纪人虽然如人体内的关节和韧带,联系起明星、作品、公司等方方面面,翻云覆雨腾挪动作却隐身幕后,难为人知。

但今年6月,常继红突然登上各大媒体的头条。她离开海润,转投影视业巨头星美,引发人事地震,再加上蒋雯丽、刘烨、王珞丹一票明星随她转投新东家的新动向,常继红终于被推到台前。

家庭式带艺人的方式,艺人来了亲自下碗面的故事,给她镀上了一层母性的光辉,随性温情的居家标签让公众忽略了常继红作为经纪人为艺人规划、运作演艺生涯的理性色彩。

“常妈”其实外圆内方,办起事来自有霹雳手段,不仅仅是“慈母”,更是“辣妈”。

一 蒋雯丽带入门,修行靠各人

常继红入行,是无心插柳。1977年,十八九岁的常继红和尹力成为考友相识,尹力导演的电影《杏花三月天》投拍时,常继红碰到了女一号蒋雯丽。

那时的蒋雯丽还是北影应届毕业生,两人住一屋,一起写朦胧诗,成了至交。戏拍完了本是各奔东西,一天,蒋雯丽给常继红打电话,说毕业了,没地去。常说,那就来我家吧。

一天,两人聊起来,突然,蒋雯丽拉着常继红的手说,哎呀,我以后要是做了演员,你就做我经纪人呗!

常继红不假思索地说,好啊。

事实上,什么是经纪人,常继红根本搞不明白。那时的中国影视业还很寒酸。当年如日中天的牟其中欲给冯小刚等投资拍一部史诗大片,冯憋足了劲才敢喊了一个500万元。

但是,直到1997年,蒋雯丽接下《千年等一回》,才开始变红,接着又接手《牵手》,事情越来越多。常从这时起才正式上岗。她们的合作更类似于蒋雯丽雇佣常继红,经纪人从演员那里抽取“辛苦费”。

常继红的工作,就是协调剧组关系。她见编剧、见导演、见制片人、见化妆师,那时剧组里的人都还挺稀奇,见常继红这么热心,问她是不是蒋雯丽亲戚。而且“制片人和导演都习惯直接面对演员,突然多了个中间人出来,他们都蛮抵触的,还真碰了不少钉子。”

没有前辈的指点,没有现成可用的样板,连整个行业都毫无经验可言,常继红对经纪人的认识不过是来自蒋雯丽从国外带回的相关资讯。好在她的习惯是,在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先做踏实的事。就从剧本开始,凡是来找雯丽演的剧本她都把它从头到尾仔细读完。看完以后,再顺一下,这样和别人谈的时候自己就有谱了。

再加上原来在尹力处做过场记,对拍戏的过程很熟悉,要给蒋留出多长时间档期,就不会抓瞎。

慢慢的,通过蒋雯丽的事,圈里人开始熟知常继红,这其中包括海润的董事长刘燕铭。

可就在刘燕铭力邀常继红加盟的时候,常继红还懵懵懂懂,想的是,我是给蒋雯丽帮忙的,蒋雯丽比她积极:“多好啊,快接!”

常继红说,自己的命都是巧合,碰出来的。但这些巧合中却迸发出许多历史的瞬间。

二 读剧本的经纪人

一般来说,一个剧的流程是这样的:制片公司有了点子,去找个编剧,剧本出来了,再找导演,再确定演员。在海润,刘燕铭却把整个模式改了:

在剧本端,编剧不再向制片方卖作品,而是以作品投资,全程参与影视剧的制作、宣传,将创作与市场完全捏合,这其实也是琼瑶剧的运作模式。1999年,海润投拍的《永不瞑目》,就是用的这种模式。

但是《永》剧热播后,陆毅、袁立片酬几十倍飙升,海润已经很难再以合理的价格请到他们了。归根结底,就是海润并未签约陆毅、袁立。

刘燕铭开始考虑到,制片方需要自己的经纪体系,由经纪人与演员签订有利于制片方长期使用演员的条约,由此间接掌控演员资源。

所以,刘燕铭需要常继红。

常继红也需要刘燕铭。她得到许诺,有权自己选演员、栽培演员,相当于对一个演员从头到尾包装。

常继红看到了海岩剧《玉观音》的剧本,她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带上两个助理,寻找玉女安心的扮演者。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孙俪因出演安心一炮而红。

常继红按照剧本选出的“玉女”,这个形象也成为孙俪的形象基调,此后常继红依靠自己对孙俪形象的理解、剧本的把控,再加上海润的剧本资源,趁热打铁为孙俪揽下《大染坊》、《一米阳关》等热剧,一手把这个伴舞出身的女孩推上一线。

从帮蒋雯丽起养成看剧本的习惯让常继红成为经纪人中的异类,别的经纪人都在带着演员到处去见剧组的时候,常继红在看剧本、看小说。编剧们把本子拿来,常看完以后就向他们推荐,谁谁当导演,我们的谁和谁搭合适。常继红在不经意间由一个经纪人过渡到策划人,有了站在高处纵观整个市场的眼光和格局。

直到现在,假如一些她曾放弃了的剧本上演了,她一定要看,以此来验证自己对剧本的判定。

从孙俪开始,常继红想明白了,演员这个行业,说来说去,立得住的还是作品。有了作品,围绕作品量身定做合适的宣传方案,事半功倍。塞红包发的稿子和记者追着要写的稿子是完全不一样的。

此后,孙俪挂靠在常继红处,事实上是海润的签约演员,明星经纪人与制片方的结合,造就了影视帝国海润的后来崛起;依靠公司力量,常继红也可以从前期选星,到中期作品拍摄、演员包装,再到后期商业运作一线拉通。

经纪人的春天要来了。

三 解救刘烨 王牌对王牌

2003年,刘烨接拍海岩剧《拿什么拯救你》,常继红与其相识。

那时刘烨已是影帝,接戏很多,却特别苦闷。他每天掐时间,一天得搭三个戏,还得应酬,到处陪人吃饭,见导演见编剧见老板,一年下来也休息不到三天。

常继红问,你接那么多戏干什么?刘烨苦笑,说这个戏想上,那个戏也想上,再说我不上,别人就上了,想想不划算。

常继红专业地给刘烨分析:你这是“自我折磨型演员”的典型。接戏、应酬、商业运作一锅端,等到演戏的时候,还能剩下多少能量?

常继红对刘烨说,你到我这后,你得信任我,应酬我们挡着,你就专心演戏,也别什么戏都演,我看了同意才行,除了演戏得休假,好好休息。

很明显,这并不是简单的雇佣关系,常继红对艺人拥有一定的决定权,常给予明星的则是她所掌握的片约资源、商业资源,以及处理麻烦。

刘烨很乐意被常继红“掌管着”,他现在一年能休息两个月,拍片少了可是片酬涨了。只有一件事不爽,2007年为了出演美国电影《暗物质》,常继红让刘烨学习英语,刘烨就胡诌,装模作样地学。常继红怒了!

她在电话里吼了刘烨一顿,要他立刻到办公室来。刘烨一来,常继红就把他关办公室里学,自己坐一边守着,不到两小时不能走。后来去美国演戏时,刘烨总算对付过去,才明白常继红的决策正确。

2009年,刘烨更亏得有常继红。那年他与法籍女友完婚,搞不好又会牵涉出于谢娜的旧情,多多少少会影响到刘烨。常继红给各大娱乐媒体都打了招呼:“做新闻可以,但是之前一定要通知。”如果真有不负责任乱报道的,常继红准备强硬到底。

那时的常继红已经带出来成熟的经纪团队,宣传企划团队,商务拓展团队,文学剧本团队,有自己一套完整的配合协调监督的运作体系。不管是与媒体合作还是宣战,都不再是一个人在战斗。

结果婚礼一片喜庆,恶意炒作者也没成功。

那天婚礼夜里,狗仔记者们仍长枪短炮地守着,常继红还出来给他们送吃喝,赞其专业素质甚佳,刚柔并济的,搞得狗仔们还有些不好意思。

2004年,常继红正式成立海润千易经纪有限公司,旗下每位艺人都配有专职经纪人、生活助理和宣传公关,常继红由此走入团队策划阶段,为艺人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相应的大背景是,成长期之后,随着华谊、海润、保利博纳等制片方的崛起,娱乐圈开始出现平台效应,即便是最知名的演员也必须依附强大的制片公司平台,由此尽可能地掌握片约资源,演员资源也开始向掌握片约资源的制片方经纪人倾斜。

有人说,常继红在圈里已经具备手眼通天的实力。

四 两逼王珞丹

刘烨一直把常继红当“妈”看待,第一个喊出“常妈”的据说是王珞丹。

王洛丹不是一个听话的艺人。她是常继红从刘燕铭那里要来的,那时她刚刚拍完《奋斗》,米莱一角深入人心。

常继红为她相中了《我的青春我做主》,但是王珞丹不愿意接:“小样这角色太闹了,我怕观众接受不了。”底下的原因可能是,从银川逃到北京打拼的钱小样,与米莱不同,这一角色是彻底的“土包子”。

常继红看了一夜的剧本,告诉她这是一个从花旦到青衣的转变,一定要接。王洛丹勉强答应了。事实证明,常继红是对的。

常继红后来接受采访说,旗下艺人拍的重点戏我都一集一集的看完,然后拿出一个意见来。告诉他哪个戏我觉得值得去好好做,哪个戏不挨板儿砖就不错了。因为艺人很少从头到尾看完自己的戏,那我要说服他,就要比他自己更了解这个事儿。信任就是这么来的。

常继红第二次和王珞丹起冲突,是因为她强力要求王洛丹出演话剧《琥珀》。王洛丹彻底跳了起来,先是害怕,后来争辩,最后答应了又不干了。《青春》播出后,王珞丹面临很多诱惑,为什么非要干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

可是,话剧是一个演员证明自己演技的最佳方式,常继红绝对不让步。

排练的结果果然不好,王珞丹欲哭无泪,想耍耍脾气吧,又知道常继红的不能退理论:有人问,艺人红了以后,脾气见长,乱发火怎么办?常继红干脆地答:不能退,要迎着他,把他的劲儿推回去。绝对不能软!

正演前一晚,常继红打电话叫来了刘烨,单独培训王洛丹台词,一句句扳,常继红就一直站在门外看着,直到刘烨把王洛丹的台词也过熟了。

第二天正演,王洛丹演成了!

《琥珀》打开了王洛丹的路子。王洛丹乐得对常继红说,什么时候还能演话剧,一定给我争取一个。或许从那以后,王珞丹的那句“常妈”,叫得真正贴心。

此时的常继红已经做到了用家庭温情近乎完全地控制演员,而不仅仅是用资本、合约与公司力量。

如果我们把常这种家庭式的感情纽带维系艺人的方式也称为商业模式的话,那确实不算多么“商业”。这种非典型的模式其实是靠剧本、靠服务、靠感情这些柔性的力量来运转,看似脆弱,实则坚韧。

当然,严厉和磨砺一直是常妈表达温情的另一种方式。

五 温柔一刀

常继红的不退理论还有一点,当艺人遭遇形象危机的时候,绝对不要躲,她得在我后面,我来做所有的,炮火得我给她顶着。

这么雷厉风行、处事果断的常继红偏偏在一件事情上,显得有些“手软”。

经纪人的收入主要是提佣金,与明星收入和抽佣比例成正比。但是常继红偏偏不太会要价。

任何谈判中她先考虑的是对方能承受多少,问人家有多少预算,然后再估价自己的演员在这里面应该占多大一个比例。每个时期的演员,还有不同的剧组,比例是不一样的。如此温吞,似乎不符合一个大姐大的派头。常继红认为,如果报个虚高的数字,被人拦腰一砍,“这么讨价还价就太丢人了。”

她也不太会为自己要价。对新人,常继红一般从演员收入中提取40%佣金,之后会逐渐降低到20%。这是非常温柔的数字,业内的行情是50%以上。据说,当年火爆一时的F4一场演唱会下来每人只能得到几千元,其余都被经纪公司拿去。

常继红的理念似乎和美国CAA的不谋而合。作为垄断了美国一半以上明星的经纪公司,CAA认为,如果手上有个新人要拍一个100万元的广告,公司拿走70万元,那这个广告如何烂经纪人都一定会接;但如果在一个相对小的比例下,经纪人会比较冷静地去分析。要挣大钱,必须得做大事。

F4与经纪人柴智屏因为抽佣问题闹得沸沸扬扬,常继红却和蒋雯丽多年至交不变;刘烨会在半夜打来电话,只为随便聊两句;还有后来跟随常过档新东家的大小腕们……其实对待艺人,做长线发展还是短波谋利,难说是与非,冷暖自知吧。

六 时代曲

有人说常继红的方式是“家庭式作坊”,她不在乎。

对这些异见无所动摇的常继红,却无法阻挠强大的资本力量。

随着内地电影黄金时代开启,同时也拉开了娱乐圈的资本大战。制片公司上市,意在融资建立产业链王国,贯通上游制片、影城、特技公司,中游宣传、发行,下游院线、周边演艺经纪。这其实就是“刘燕铭们”掌控了作者、演员之后升级的帝国拓张。

海润开始施行新政,2010年3月,又完成了第一轮私募,上市如箭在弦上。海润需要更多的艺人,更多的作品,更高的盈利,必须改变过去那种松散的合作关系,剥离合作关系中浓厚的人际感彩。

然而,常继红仍坚持自己的风格。博弈的结果,千易旗下艺人被迫增加到42位。

2010年6月,常继红出走。十年前是海润的公司平台成就了她的经纪生涯,十年后却也是海润的公司力量阻断了她的兴趣。

这一次,对她作出承诺的是星美董事长覃宏。覃宏说,未来的星美千易一定是个宽松的公司,我们对艺人是长线经营的,你放心。

值得一提的是,星美早已建立了庞大的产业链,唯缺经纪人环节。常继红的入驻,标志着一个星美影视帝国的成型,也许也正是因为此,覃宏并不在意在庞大威严的帝国中安排一个温情的地方。

常继红也看到,中国电影的产值正在快速膨胀,在短短十年时间里增长了十倍(2000年全国电影票房不到10亿人民币,而2010年全国电影票房预计将要达到100亿)。这种市场的爆炸式增长和创作上的混乱与茫然相互映衬,或许这是个最好的时代,也或许是最坏的时代。

对于这位见证中国经纪人行业诸多变迁的60岁女人而言,她的传奇也许还远未结束。

E-mail:

上一篇:第二个恒安 下一篇:再探创新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