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课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时间:2022-08-13 05:13:34

【前言】面对新课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1)教师穿着大方、得体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小学生虽然年龄不大,但有了一定的审美观念,他们会私下自觉或不自觉地评价老师,当你和学生接触,首先面对的就是仪表问题,你要从衣着上吸引学生,让学生接受你。大方得体的仪表易于被学生接受,如果你打扮得花枝...

面对新课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摘 要: 作者认为面对新课改,应这样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的着装、语言、思想行为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让每位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 新课改 小学语文教学 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想让学生乐于学习,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推动学生探求新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形成敏锐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坚韧的意志力。可见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所起的作用非同小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他们学习能力的前提,学生主动学习,能促进学生主动愉快地努力求知,乐而不疲地勤奋学习。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除了积极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不断更新完善教育教学方法外,还要想方设法地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那么,面对新课改,到底如何才能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1.教师的着装、语言、思想行为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1)教师穿着大方、得体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小学生虽然年龄不大,但有了一定的审美观念,他们会私下自觉或不自觉地评价老师,当你和学生接触,首先面对的就是仪表问题,你要从衣着上吸引学生,让学生接受你。大方得体的仪表易于被学生接受,如果你打扮得花枝招展,甚至妖里妖气,与老师形象不符的话,学生是不会喜欢你的,不会接受你的,从而就不会喜欢上你所教的学科,可谓爱屋及乌。如果不爱屋,何谈及乌呢?我听说某个学校四年级的一个班,在此之前,是一位年青的女教师任语文,当时期末考试平均成绩不及格,在学区同年级中排名倒数,后来因为教师调动,这位女教师被调离了这所学校。另外一个女教师到校后,领导就安排她上四年级的语文课并当班主任。当她第一次来到班上自我介绍后,就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经过她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期末考试中平均成绩上升到65分,在本学区同年级中排名第二,其中学区年级第一名还在本班呢。后来有一次她从和同学们的闲聊中得知,他们很不喜欢以前的那位女老师,所以就不学她所上的课。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那位女教师太爱打扮了,一天换几套衣服,其中有位学生说:“红裤子她居然也穿得出来,这样的老师我一看就心烦,还有心思跟她学习?”由此可见,教师形象不可小看。

(2)注重语言表达,多表扬,少批评,更不要无理批评。俗话说:“良言一句寒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善言易化敌为友,恶语易干戈相向。老师的言语表达确实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注重语言表达,多表扬学生,少打击学生,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

(3)教师的思想行为是影响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问题。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什么样的将军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士兵,教师要为人师表,为学生做表率,从而潜移默化地感动学生,让其学你所道。如果前面两项你都做得比较好,你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不错,语言也能安抚学生,但是你的个人思想行为与一名教师大相径庭的话,学生定会从骨子里不佩服你,从而认为你是一个道貌岸然的家伙,他们会更深层次地反感你,会对你的思想行为感到耻辱,那么兴趣又从何而来呢?因为小学生也有一定的认识观,会用公正的观点去判定一个教师的好与差、正与邪。某校有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形象不错,语言也颇能安抚学生,但是他在工作之余,却到社会上鬼混。有一次,当他正在课堂上津津有味地为学生上课时,突然教室外冒出了一位妖艳女子到课堂上来找他的麻烦。从此,他就在学生当中抬不起头了,学生开始厌恶他,学生在课堂上有事没事指桑骂槐乱,后来多数学生联名要求学校更换语文老师。由此可见,教师的思想行为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多大的影响,为人师表在教师职业道德中尤为重要。

2.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能使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理想的课堂教学,必须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状态转变为主动地积极参与,形成教与学相协调的良好的课堂环境。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学生敢说敢问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达到这种理想境界的重要途径。

如何才能创造一个让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环境呢?教师首先应该发扬教学民主的精神,不用“唯书”、“唯师”的桎梏束缚学生的思想。因此,我每带一届新生,都要向学生灌输不要迷信老师,要独立思考、消化知识的观点,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

3.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现代教育观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而传统的权威性的师生关系无疑会扼杀儿童的创造力与天赋。因此,要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1)合作的师生关系。合作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不以教育者自居,不以强制的手段,如训斥、羞辱等方式强迫学生服从老师的意志。强制性的教育很容易伤害儿童的自信心、自尊心,引起儿童对老师的反感甚至恐惧,也容易扼杀儿童的学习兴趣。合作就意味着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新观念。“吸引”就是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让他们乐意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

合作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和学生进行平等对话。正如马丁・布伯所说:“对话不仅是言语上的你来我往,而是寓于生活深处的具体体验。”是对对方真诚的倾听和接纳,并在相互接受与倾吐的过程中实现精神的相遇、碰撞,实现相通。师生对话的核心是师生作为平等主体的坦诚相见,是师生双方共同在场的相互关怀和包容。对学生而言,对话能使他们处在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中,在对话中学习、领悟和生发出前所未有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在对话过程中拥有和体验做人的尊严,享受被人尊重的快乐,树立起学习和生活的信心,从而对学习语文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2)互动的师生关系。小学语文课堂是生与生、生与师互动的课堂。教师也应该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和学生一起研究,一起交流,一起提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进一步强化或者修正原有的教育观念与行为,学生也能在这互动的学习环境中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

(3)融洽的师生关系。融洽是指师生间的情感联系,爱是其中的核心要素。马克思说:“爱,是生活深处一朵炽热的火花,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个实际能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对学生的各方面给予关注。爱是将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和“你”的关系,变成“我们”的关系。爱使教师与学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分担挫折的烦恼。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促使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因此,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把温馨的话语送给孩子,把热情的鼓励送给孩子,把无私的关怀送给孩子,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老师的爱,觉得老师是最值得信任的人,跟老师交流心得体会,达到师生关系的最佳状态。教师还要充分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赋予他们真挚、纯真的爱,充分运用表扬的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体会学习语文的具体好处,进而让学生长久保持学习语文的兴趣。

4.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可以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过程。新课标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由于当代小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做事总喜欢我行我素,不懂得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而现在有些老师,只不过打着“讨论式”的招牌,把学生往老师事先设计好的结论上引,没有真正给学生“自主、合作、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只是流于形式。这样限制了学生不同领域的才能表现,忽视了学生独特的个性发展,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致使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合作、交流的情境中。所以,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还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交流讨论空间,让他们合作学习、各抒己见、共同探讨,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集思广益,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合作创新的乐趣,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交流,首先要设立学习小组。根据全班学生的学习水平、个体差异组建4人或6人的学习小组,每组成员均分配角色,设主持人、记录员、检查员、报告员,过一段时间后也可轮换,这样让学生分享领导,激起学生参与合作的兴趣。然后,老师在梳理质疑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要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重点讨论,合作解疑,达成共识。如有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则由记录员整理,由报告员报全班交流,最后进行全班交流。在这一过程中,一个小组对一个问题说不透彻、不全面,其他小组可以补充,也可发表不同的看法,老师要做好协调工作,不失时机地抓住学生每一个小小的闪光点,进行积极评价,激起学生的表现欲,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让他们轻松、愉快、毫无顾忌地畅所欲言,像鸟儿飞、鱼儿游。这样学生就能有灵感,有创造火花,妙语连珠,从而表达出标新立异的看法。总之,讨论交流、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能促进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加强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并且,在学生面前发言总比在老师面前发言更有积极性,更显得无拘无束,思维更能任意驰骋。

5.让每位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教学中,要想让小学生长时间保持学习兴趣,必须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学习成功所产生的喜悦感是不断强化学习动机,并鼓励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源泉。教师对优等生固然需要不断表扬,促使他们进一步努力;而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让学困生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更重要。

让学困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最要紧的是不对他们另眼相看。许多老师习惯在课后把学困生留下来补课,这无异于不断提醒他们:“你是学困生。”使他们心理上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再加上游戏娱乐时间会因补课而相应减少,久而久之,他们中的一些人便会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乃至丧失学习信心。可见课外补课不是辅导后进生的好办法。辅导学困生要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悄悄”地进行,把辅导列入课内教学环节之中。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觉得自己并不比别人差;稍有成绩即及时表扬,使学困生感到自己和别人同样聪明。尝到成功的喜悦后,自信心就会大增,学习语文的兴趣就提高了,成绩也提高了。

总之,语文学习,兴趣为先。当然,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重要的是在课堂上要能灵活运用,而不是照搬。也就是说,具体到每一节课,不管你采用什么方法,只要能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就行。如何更好地激发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不仅关系到语文课堂是否活跃和教学效果的好坏,更是素质教育成功实施与否的衡量标准之一。当代小学语文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改革,积极应对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增强教学效果,让学生的知识能力发展与兴趣提高和谐统一结合起来,体验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好语文的热情,对学生学好语文这门学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济南市葡萄生产现状及产业发展对策 下一篇:高校完善素质拓展计划对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