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运用

时间:2022-08-13 04:50:58

浅谈《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运用

摘要:小学时期正是学生各项行为习惯、品德认知养成的关键时期,《品德与社会》作为小学时期学生思想品德教学的一项重要科目,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都说情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剂,《品德与社会》具有很强的情感元素,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意义重大。所以在《品德与社会》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充分的融入情感教育,以便能够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科目知识的学习,提升他们的情感认知,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 品德与社会 情感 教育 渗透 策略

一、构建关系,打好情感教学基础

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喜欢学习老师所教的课,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这个老师,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和蔼可亲,才能够减少他们对于教师的畏惧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便于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学步骤更好的实施。小学时期的学生心智发育不成熟,身体发育也与教师有着较大的差距,他们对于教师更多的是畏惧,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很难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项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科目,对于学生进行的是思想道德教育,所以就需要教师能够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消除彼此的心理隔阂,以便能够打好情感教学的基础,更好的实现情感教育的效果。

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教学模式,不要单一的站在高高的讲台上,而是可以不断的改进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生活感知、学习体会来进行课堂互动学习,教师可以深入到学生中间,听取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认识,之后教师再进行一定的总结学习,升华课堂的内容。例如在教学《家乡的美景 家乡的人》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讲述,教师要作为一个倾听者,让每个人说一些自己知道的家乡的美景或者是名人轶事,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提升学生对于家乡的认知。

另外在课下的时候,也需要教师善于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比如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对于课程的知识需求或者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以便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需求,便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的调整教学策略、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或者心理问题,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除了引导学生做好知识的学习之外,还要能够多和学生进行心理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苦难,及时的帮助学生解决,让他们能够乐观的面对学习与生活,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进一步的拉近了师生关系,为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打好了基础。

二、联系生活,丰富情感教育素材

《品德与社会》是一项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一项课程,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可以说课程知识“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但是由于我国存在着较大的地域差异,课本中涉及的知识只是众多地域当中的一部分,不能面面俱到的概括每个地区的具体状况,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联系本地的生活实际,通过身边的一些熟悉的内容来进行知识的学习,以便能够有效的加深学生的学习认知,提升情感教育的效率。比如在教学《浓浓乡土情》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联系本地的“苗寨风格”的住房,本地群众建房都尽可能选择靠近田土,生活便利的地方。为少占耕地,多数靠近山林并向山上延伸。房屋式样、建筑材料、室内布局和家具陈设虽然都有些许差别,但一般是三开间,少数为五开间,均住在山谷和地势较为平坦的地方。运用这些乡土特色和其他地区的住房风格进行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本地的民族特色,感受民族氛围。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本地的一些土特产、饮食文化等等,让学生和其他地区进行比较、分析,比如“泡糟酒”就是本地的一个特色,运用这些生活素材就能够引导学生更好的认识到本地的乡土特色,提升他们的民族归属感,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

三、拓展延伸,提升情感教育深度

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说过“课本只是一个例子”,由于教材容量有限,课本中涉及的都是一些比较经典、具有代表性的内容。为了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就需要教师在思品教学的过程中注重相关知识的拓展,以便能够提升学生情感认知的深度。比如教师要注意“抓纲务本”,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处理好课文内、外的联想分析,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机结合点。比如在教学《从烽火台到互联网》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简述烽火台的来历:传说秦始皇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修建了万里长城。但是,由于不能提前预报敌情,万里长城也形同虚设,被敌军屡屡攻破。后来,秦国大将袁牧看到几十里外人家的炊烟,受到了启发,就在长城上加修了烽火台。烽火台里备上干柴火种,一有敌情就点火报警。烽火台修好以后,一处有情况,不消一会儿功夫,总兵就能见到信号,立刻发兵了。以便能够使学生对于知识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

另外采用“小主持人”的教学方式效果也很好。学生自由地通过朗诵、表演、讨论等形式展示自己对本课观点的理解和运用。作为小主持人自身,拥有锻炼的机会、竞争的动力,都促使学生尽其所能,在教师的点拨下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实践证明,这是必要的,且是可行的,真可谓一举多得,在思品课创造教育的实施上迈出了勇敢的一步。实施情感教育,教师的自身情感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教师将“情”字渗透到自己的品行举止当中,能使原本枯燥的说教变得生动形象,更能贴近学生,易于学生接受。

四、真情感染,深化情感教育效率

思品课本身感彩重,只有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促进学生情感内化,才能使其真正明理、导行、启迪良知。教学中我总是注意把握好“学文明理”这一重头戏,紧扣教材,注重实效,以情载理,情理交融,让学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认识。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 别林斯基说:“美和道德是亲姐妹。”贝多芬有句名言:“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当身边不断出现“没有了诚实与信任”时,我们发现培养儿童的责任心是多么重要!品德课程的核心是“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此,我们教师就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使他们在充沛的感情投入和兴奋状态中,不知不觉地汲取知识,增长智慧,明理并养德。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我们也净化了自己,更思考了自己的责任,运用“情感”教学是我们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道德修养的一个必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我们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多方面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使学生在愉悦中接受教育,在欢乐中健康成长,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切实提高思品课的教学实效。

上一篇:创新函授教学管理 提升教学质量 下一篇:试析中学学生安全教育管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