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驱散贫困阴影

时间:2022-08-13 04:05:20

“阳光”驱散贫困阴影

光伏扶贫,是精准扶贫的一项创新和重要内容,2014年以来,地处大别山腹地的革命老区安徽省金寨县,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过程中,创新实施了光伏扶贫阳光增收工程,通过这项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较好地解决了重病、残疾、缺少劳动力的贫困家庭持续稳定增收问题,探索了贫困地区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总理亲自批示相关部门“予金寨发展光伏电站及相关产业以积极支持”,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表示支持金寨县建设100%非化石能源示范县。老区金寨,正向着安徽省光伏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和全国100%非化石能源示范县迈进。

巨大的脱贫压力,促使我们选择了光伏扶贫阳光增收工程

到2013年底,金寨县共有重点贫困村71个,贫困人口4.23万户、13.01万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3.2%。其中,1.83万户家庭成员中有重大疾病或残疾,有1.02万人丧失劳动力,有0.68万户、2.24万人劳动力素质低下。加上金寨县自然灾害频发,脱贫与返贫交织。高寒山区、库区一线贫困村,生产资料不足,生活环境恶劣,易地搬迁成本大,解决生活出路难。特别是那些“失能”家庭,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旅游扶贫都很难实施,常规扶贫很难奏效。2014年,在光伏农业生态园项目的引进和建设过程中,发现光伏产业具有光明前景,投资回报率较高,而且操作简单,便于维护,收入稳定,一次性投资,可长期受益,完全适合“失能”贫困家庭需求。经过反复调研论证,金寨县决定将分布式光伏发电作为精准扶贫的重点项目,探索光伏扶贫新模式。

群众的热切期盼,要求我们必须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光伏扶贫没有成功经验可借鉴,分布式电站需要建多大规模?群众承受能力怎样?经济效益如何等都不清楚,因此先期选择8户进行试点,第一个试点户方荣军户建3千瓦电站一座,2014年3月4日并网发电,当月发电310度,收入310元;一年下来,发电3290度,收入3290元。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在探索扶贫模式,但是没有哪一个产业可以让贫困户有这么持续稳定的收入。群众看到了实惠,纷纷要求参加试点。我们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建设规模,分两批实施了2008户分布式光伏电站,每户装机3千瓦。今年,我们乘势而上,在建档贫困户中全面推开,目前首批6733户正在加紧建设,6月底已全部并网发电。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精选扶持对象。按照“优先照顾有重大疾病、残疾、丧失劳动能力的家庭,房屋结构能够满足安装条件,有充足的光照条件”等选户标准,探索了“五比较、五分析、五优先、六不准”选户原则,对贫困户进行严格把关。二是筹好建设资金。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成本为每瓦8元,为筹好建设资金,我们采取了三种模式:贫困户每户建设规模3千瓦,2014年按照三个三分之一的方法来解决,即贫困户自筹0.8万元、扶贫资金扶持0.8万元、信义光伏捐资0.8万元;对无力筹资的特困户,通过互助资金贷款解决,县财政给予全额贴息,贫困户从发电收益中逐年偿还。2015年由贫困户自筹0.8万元,其余由县财政统筹各类资金解决。非贫困户本着自愿原则,每户建设规模3000-8000瓦,群众自筹一半,另一半由政府提供贴息贷款。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共实施218个村,每村装机规模60千瓦。先期选择23个试点村,每村由县财政提供10万元无偿资金,村级自筹8万元,村创福公司贷款30万元,县财政提供全额贴息。其余的195个村建设资金全部由村创福公司贷款解决。三是建好推进机制。县、乡均成立了工作领导组,将阳光增收工程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纳入对乡镇和县直有关单位扶贫开发工作的考评,同时明确了责任分工:县供电公司负责线路改造及并网接入,县经信委负责集中式光伏电站建设,县财政局负责村集体经济组织光伏项目,县扶贫移民局负责到户光伏扶贫项目,每个项目明确一名县领导牵头,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四是完善管护机制。我们依托光伏农业生态园组建运行专业队伍;县财政设立维护基金,成立运维中心;对乡土电工和村干部进行培训,做到小故障不出村;建立短信服务平台,根据天气、季节变化,及时向项目户发送信息,普及日常维护保养知识,提醒群众进行科学操作,保障光伏设施安全正常运行。

光伏扶贫实践的过程,也是不断探索的过程,由集中式光伏发电到分布式光伏扶贫、由分布式光伏扶贫再延伸到村集体经济组织,光伏与扶贫、与县域经济发展得到了较好结合。在推进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摸索:为突破安装条件限制,对群众屋顶的光照、结构具备安装条件的,就直接在屋顶上安装;屋顶不具备安装条件的,选择在房前屋后空闲地安装;前两个条件都不具备的,协调群众联户选址集中安装。为保障群众收益最大化,我们通过积极争取,及时改变上网模式,发电户由最开始的自发自用余电上网,转变为全部上网。同时,在光伏扶贫的推进过程中,我们通过沟通和交流,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模式也发生了悄然变化,由最开始的捐款捐物转变为扶持贫困户发展光伏电站,推进了“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的转变。

广阔的发展前景,启迪我们从光伏扶贫中探索绿色增长的新路径

如果说光伏扶贫较好地解决了贫困户稳定增收问题,这还只是停留在“点”上,以光伏发电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将是重点生态功能区实现转型发展、绿色增长的重要产业。去年,我们引进了总投资18亿元、总装机18万千瓦的信义光伏农业生态园。今年,阿特斯、协鑫、航天机电、山路能源等企业纷纷到金寨投资建设光伏电站及支架、光伏组件、逆变器等相关配套产业,签约电站项目达到200万千瓦。未来3~5年,金寨县光伏电站总装机将达到300万千瓦以上,总投资在300亿元左右,年产值将达200亿元以上,可以解决5000人就业,产业扶贫的效益将充分显现。

良好的社会效益,让党的阳光温暖了贫困户的心房

光伏扶贫一年多来,省能源局、国网省市电力公司对金寨光伏农业生态园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省能源局在1周内批准了建设指标并完成项目核准,省市电力公司投资5000万元实施了电力送出系统,保障我们在4个月内建成国内单体最大的光伏电站,年提供税收3000万元,解决了700人的就业问题。村集体经济组织光伏发电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创收6.5万元左右,村级公益事业发展基金得到壮大。万户分布式光伏扶贫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直接为贫困户增加收入3000多万元,户均3000元以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县乡村干部从选户、选址、筹资、安装到整改、维护,一次次到贫困户家中现场察看,排忧解难,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融洽了干群关系,也把党的阳光洒到了贫困户心坎上。

上一篇:聚焦92幅面印刷机 下一篇:曼罗兰CD13型纸架常见故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