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项目建设是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时间:2022-08-13 03:34:24

大项目建设是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近年来,富裕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的战略部署,坚持把“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作为执政的第一要义,努力在“把握规律、完善思路、强力推进、狠抓落实”上下工夫,确保了县域经济健康持续较快发展。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3.8亿元,财政收入实现2.57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人分别实现7 790元和3 481元。2009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3亿元,同比增长17.8%;财政收入完成1.19亿元,同比增长36.1%;固定资产投资2.88亿元,同比增长72%。

一、完善思路,明确发展方向

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有一个符合实际、适度超前、科学可行的思路。

首先,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我们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通过与省外发达地区和邻近的克东县、甘南县对比,主动寻找发展差距,并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客观评价发展成绩,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等思想倾向,树立危机意识、机遇意识和发展意识,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县上下充分认识到只有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才能解决前进中的一切难题,才能实现财政增收、民生改善,进而把思想、智慧、力量都聚集到科学发展上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其次,调研论证,科学定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我们组织“四个班子”领导针对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九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调研,大大深化了对县情的再认识。调研中,经过反复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实现对富裕县未来的发展方向、发展战略、发展目标进行科学定位,确定了打造“酒城乳乡、齐市卫星城、鹤城东花园、嫩扛明珠城、旅游中转站”的发展定位和“工业立县、牧业强县、招商兴县”的发展战略,力争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实现经济总量翻一番的发展目标。

再次,审时度势。完善思路。根据省委建设“经济区”的战略决策,县里对原有工作思路进行了丰富完善,提出了“四区一带”的总体发展思路。“四区”,即规模工业区、奶牛产业区、生态农业区、商贸服务区。“一带”就是沿G111国道和S 302省道发展以休闲度假、原生态观光、民族民俗文化娱乐为重点的生态文化民俗旅游经济带,实现旅游富县的目标。

二、突出重点,夯实发展基础

实现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突出重点,培育带动力明显的产业体系。

一是提升工业集群化水平。按照“提升基础产业、集群优势产业、发展配套产业、开发新兴产业”的总体思路,以传统产业为基础、资源优势为支撑、龙头企业为核心、工业园区为载体构筑产业集群,重点培育和发展十个产业集群,力争形成产业特色突出、要素高度集聚的工业功能区,真正发挥工业对区域的产业引导、技术扩散、功能辐射作用。这十个产业分别是:乳品产业、酒类产业、纸类产业、新能源产业、化工产业、建材产业、机械装备配套产业、畜牧业深加工产业、种植业精深加工产业和制药产业。

二是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做大做强奶牛产业,抢抓“乳业洗牌”历史机遇,大力推进奶牛产业化升级,进一步壮大龙头企业,建设现代化牧场、奶牛示范养殖场、奶牛合作社等,推进奶牛养殖由小规模小群体粗放型向大规模大群体集约化转变;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坚持“先发展、后规范,先启动、后总结,先实践、后推进”的原则,采取“水利全覆盖、道路全贯通、良种全补贴、农机全倾斜、保险全纳入、科技全配套”的政策支持,再通过组建合作社、发展种粮大户等多种形式,大力推进土地规模经营;配套开发水稻产业,抓住尼尔基水库综合配套机遇,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育秧、统一插秧、统一管理,积极发展水稻生产。三年后,全县水田扩大到30万亩。同时,大力搞好稻米深加工,在提高附加值上多做文章。

三是提升旅游业特色化水平。通过搞好《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在建设三家子满语学校、民俗博物馆、漫画陈列馆、地工产品陈列馆的基础上,规划建设达斡尔族、满族、柯尔克孜族民俗风情园和集骑马射箭为一体的塔哈满族、达斡尔族跑马场,编辑印制《三家子满族风情录》和《登科达斡尔族风情录》。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规范管理”筹资方式,吸引外资和民营经济参与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不断完善配套服务,打造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旅游产业。

四是提升服务业现代化水平。按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求,整合商业资源、改建大型综合市场、建设现代超市;规范整顿乡村大集、繁荣农村商业贸易;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发展现代物流业,建立配送业务交易服务中心和信息咨询中介平台,提供仓储、配送及结算服务。

三、狠抓项目,积攒发展后劲

大项目建设是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一是建设载体集聚项目。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我县努力破(下转17页)(上接10页)解资金和土地两大难题,现已规划建设了26.25平方公里的招商引资园区,并按功能划分五个产业区,即轻工食品区、高新科技区、化工建材区、对俄贸易区和小企业区。采取“部门先期垫付,受益放大收回”和“参与园区建设,抵顶招商引资任务”等办法,累计投入资金近亿元,完成了6.72平方公里的轻工食品区的道路硬化、雨水排水管线、供热管线和通信线路的铺设,实现了“七通一平”,并被省政府批准为哈大齐工业走廊启动区之一。

二是依托资源招引项目。抢抓“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和“环渤海”等地产业逐渐向内陆转移的机遇,围绕资源优势,瞄准国内“五百强”企业,采取“定位、定向、定人、定量”等方式,突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仅2008年就完成招商到位资金11.5亿元,同比增长12.7%。在第二十届哈洽会上成功签约了总投资28亿元的中国水利投资集团30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今年上半年,招引内资项目35项,其中亿元项目10项,已到位资金5.78亿元,同比增长14.2%。

三是抢抓机遇争取项目。把谋划储备项目,作为争取项目的首要环节,树立“敢想、会做、能争项目”的意识,抢抓政策机遇,围绕产业优势,加大项目编制、包装、申报和争取力度。今年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先后7次研究项目,共编制畜牧产业、现代农业、绿色食品、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建筑材料、文化旅游等7大类50个招商项目和197个争取项目,项目库稳定在200个以上。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堤防改造等一批政策性大项目正在建设中。

四、健全机制,提供发展保障

良好的工作机制是推进工作落实、加快经济发展的有效保障。

领导推进机制。坚持“三维分工法”,县级领导在抓好分管工作的同时,必须抓项目、抓稳定。建立县级“四个”班子“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机制,加大县领导包乡、扶企和处理工作力度。全县27项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由县级领导包保,成立领导小组和专题推进组,实行倒计时,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掌握进展情况,破解工作难题,加快推进落实。今年上半年,县领导深入企业现场办公36次,解决发展难题97个,协调资金3 618万元。

环境优化机制。以打造“全省一流、全市最好”为目标,优化发展环境,努力营造“洼地效应”。在城乡环境上,改造老城区、建设新城区,发展小城镇、建设新农村,推进“两改”工程,改善了城乡面貌,优化了人居环境;在融资环境上,与省开发银行合作,成立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搭建融资平台,争取贷款5 188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在政务环境上,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入驻工业园区的企业,实行重点扶持,推行“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公”,集中审批项目169个,减少了办事环节,提高了服务效率。

干部选用机制。采取“民主推荐、群众测评、公开竞争、差额考察、充分酝酿、票决产生”的方式,透过发展看干部、围绕发展用干部,大胆使用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干事干净的优秀干部。建立了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对重点工作实行严格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评优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认真落实市委关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意见,对政治素质好、工作业绩突出的乡镇主要干部,予以提拔重用,进一步调动了抓发展的积极性。

责任落实机制。按照定领导、定人员、定任务、定时限、定责任的要求,建立“县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和县直部门包村,乡镇干部包屯”的三级包保责任制,逐级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目标责任体系,使责权更加明晰、分工更加明确、领导更加有力、运转更加有序。坚持全员抓督办、督促领导办,全程抓督办、督促部门办,对重点工作跟踪问效,每月反馈一次,每季度报告一次,每半年检查一次。

上一篇:坚持推进重点 把项目建设作为全县“一号工程” 下一篇:饶河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战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