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项目,大能量

时间:2022-10-02 11:16:30

大项目,大能量

新旧动能转换的山东“施工图”――

在4月28日召开的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启动工作电视会议上,省委副书记、省长龚正指出,要以重大项目作为支撑,加快形成新旧动能转换的“项目库”,通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找准民生改善与新旧动能转换的契合点,集聚资源打攻坚战,积小胜为大胜。

一批批重大项目和重大平台,为山东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打开了新的通道。

日照:从“原油大动脉”到“绿色智能钢厂”

在美丽的海滨城市日照,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港航经济新发展的一批重大项目和重大平台,正在这里打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优势牌”。

在日照港岚山港区,波光粼粼的海面在夕阳的余晖下格外旖旎,往远处看,一座拱形桥横跨海中,桥的尽头是两个30万吨级原油码头。这天气温不高,但对于港口来说,这正是一个如火如荼的季节。一艘载货量达28.6万吨的VLCC超大型油轮正在等待接卸。

日照港港区水深湾阔,不冻不淤,非常适合建设大型深水码头,是我国名副其实的天然深水良港,同时,这里也是距离长江沿线最近的深水港口,中石化的大型炼厂密集分布在长江沿线,其进口原油在日照上岸是“运距最短、运费最低”的重要选择。

日照实华原油码头有限公司总经理袁之樵介绍,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原油、液体化工品集散地,日照港总体规划建设四座大型原油泊位,其中,一期的两座30万吨级现已投产运营,二期工程即第三座30万吨级(水工结构按45万吨油船设计)原油码头预计将于今年10月建成。

原油上了岸,管线运输经济而高效。目前,山东油品管道运输比例明显偏低,油品运输仍以公路、铁路运输为主,油气管道互联互通水平不高。而以日照港、青岛港、烟台港等为主建立起来的服务省内、辐射周边省份的油气海运体系,将使地炼企业管道运输能力不足甚至无管道可用的困局得到有效解决。

“大码头、大罐区、大管道、大铁路”,在日照港,管输、铁运、汽运和转水四种疏港方式各具优势、互为补充,特别是日照至江苏仪征、山东东明两条“原油大动脉”,保障了上岸原油的“快进快出、大进大出”。同时,日照港至河南洛阳并延伸至西安,日照港至京博以及岚山至莒县输油管线也正在规划建设。

袁之樵介绍,“这些码头和管线全部建成后,日照港原油中转储运能力将超过1亿吨,服务辐射山东、长江中下游及中原和西北地区的广大石化企业,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原油上岸基地。”

存量变革带来的战略转型,也让山东钢铁产业酝酿了一次大的变局:

“最后一块钢板,再见了!我们的济钢4300mm轧机生产线!”今年3月16日09:16,传统制造业山东钢铁产业旗下的济钢,告别了2010年上线的这条由济钢设计院负责工厂设计,西门子奥钢联(SVAI)负责主体设备设计的生产线,与此同时,一个新型智能的钢厂、绿色的钢厂,揭开这一产业在日照发展的崭新篇章。

绿色发展是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对于钢铁等传统行业,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十分突出。据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文介绍,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工程环保投资达到64.7亿元,投资项目涵盖废气治理、废水治理、噪声治理、固废处理、余热利用、环境G化、环境监测及生态修复等内容,是目前国内环保投资及比例最高的钢铁项目。

烟台:最牛“蓝鲸”的中国制造

海洋工程装备被称为“流动的国土”,是发展海洋石油工业的战略利器。而最为复杂、科技含量最高的半潜式钻井平台则是海工装备产业“皇冠上的明珠”,是人类开发深海能源的希望所在。

作为成立于1977年的老牌海工装备企业,烟台中集来福士打造的“蓝鲸”系列项目,用“中国制造”和“科技创新”见证了山东海工装备高端制造业坚持增量崛起与存量变革并举的进化史。

踏上“蓝鲸1号”,仿佛置身一座微型的海上孤岛。蓝天白云下,海风迎面,甲板起伏之微小让人难以相信是身处汹涌的波涛之上。

这是中集来福士打造的目前全球最先进的超深水、双钻井半潜式钻井平台,它堪称海工装备里的“航空母舰”, 重达42000吨,甲板面积是一个标准足球场的1.5倍,从船体到钻井架顶端高118米,相当于37层楼高,建造价格大约7亿美元,相当于两架空客A380飞机。

据中集来福士项目管理部项目专员祝恺介绍,“蓝鲸1号”是中集来福士交付的第九座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采用了双钻塔、液压主提升、岩屑回收、超高压井控等大量的新技术。

为了能近距离地看清楚最核心的钻井系统,要爬上距离甲板将近四十米高的平台,只有在这里,双钻塔系统才能露出真面目。相比于传统的钻井平台,蓝鲸系列配备了高效的液压双钻塔和全球领先的闭环动力系统,两个井心系统同时工作,可提升30%的作业效率。

“国内首次应用的闭环动力系统使得该系统能够根据不同的工况灵活地选择或指定在线运行的发动机,节省10%的燃料消耗,并减少排放,大大提高该平台的绿色性能。”

今年3月,“蓝鲸1号”在拖轮的牵引下驶离港口内锚地,奔赴南海作业。“蓝鲸2号”在总结同系列姊妹船的基础上,实现了项目建造工艺多个重大创新突破,是目前全球作业水深和钻井深度最深的半潜式钻井平台之一,最大工作水深3658米,最大钻井深度15250米,配备DP3动力定位系统,入级挪威船级社。目前已经进入舾装和调试阶段,预计2017年内达到交付状态。

未知的海洋,令人不断探索。 “蓝鲸”系列项目意味着山东的海工装备高端制造业已经“游”向深海。

青岛:新旧动能转换的大效应

青岛是山东省沿海开放的龙头城市,增量的崛起带来了新旧动能转换的放大效应。

5月2日凌晨1点半,伴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的浇筑到位,青岛新机场航站楼5个指廊主体结构全面封顶。从2015年11月15日打下第一根桩基开始,5条400米长的指廊,单程6公里的施工线路,10万余平方米的基坑,一个呈放射状的巨大“海星”雏形日益凸显,现已清晰可见。

青岛国际新机场体现了诸多“国内一流”的亮点:它是国内首家“立体化、零换乘、全通型”综合交通机场;国内首个率先引入海绵理念的机场;国内首个结合地铁、高铁、公交零换乘大型构筑物组织建设的综合管廊项目。

刚刚封顶的机场航站楼指廊工程是青岛新机场的五个“星爪”,旅客通过安检步行至各个登机口的距离为600米左右,近机位数量为74个,通^多机位的组合可以达到80个以上,为国内同类机场规划中近机位数量最多的。该航站楼构型实现了“功能优化和地域文化”的有机结合,以一期海星状,总体“齐”字状为布局,既体现了地域特色,又传承了历史底蕴。

现场从空中俯瞰,塔吊成片摆开,车辆来回穿梭……新机场建设者们正加紧施工,朝着2019年机场投入运营的目标冲刺中,一个承载着百年城市梦想的新机场正跨步走来。

而在青岛西海岸灵山湾,一个引领世界影视产业发展的东方“梦莱坞”正在崛起。正在建设中的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让世界见识到惊人的“青岛速度”。不足四年间,世界最大面积的1万平方米摄影棚以及15个摄影棚和11个置景车间,已经在这里建成。各具特色的国际范建筑让这里成为青岛影视文化新名片,《长城》《环太平洋2》等国际大片的成功拍摄也让青岛这座城市因影视声名日隆。

如今,这里已经汇聚了全球数字娱乐港、国际文化健康生态谷等千亿级产业项目,以及青岛东方影都、慧与全球大数据基地、中铁博览城等百亿级产业项目,拥有全球最大的全产业链影视基地和高端旅游度假区,并成为青岛“三湾三城”城市规划重要的增长极。

同时,存量变革,见证了青岛老工业品牌企业,不断拥抱变化、增强实力的进化史。

作为传统制造业,海尔在全球领跑“中国制造”,其转型升级路径是海尔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探索的“人单合一”模式。通过“人单合一”模式创新,海尔从制造产品的企业转型为人人创客的平台,几个“80后”员工开发的雷神笔记本从无到有,仅几个月时间就成为游戏本行业第一;海尔1个原本濒临破产的装修队创造了“有住网”,并迅速成为互联网装修行业的领头羊……

这一颠覆管理模式已经入选哈佛商学院教案,日前“人单合一”进入斯坦福课堂,在国际管理学界引起巨大反响,并被复制到世界各地。

同样,传统制造业青钢,用老厂区的谢幕换来了位于西海岸新区董家口新厂区“青岛特钢”的新生。优质资产搬迁至新厂区高效再利用,青岛特钢向老的、落后的体制机制、运营模式告别,由过去的规模优势转化为以质量取胜的高附加值产品。

人们再熟悉不过的青岛双星,也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存量变革中,有着新的动作。双星使用的智能化生产线,被誉为全球首个商用车胎工业4.0工厂。使劳动强度降低60%以上,劳动生产率是过去的3倍以上。距离双星智能工厂不远的本土老品牌澳柯玛,以制冷发展为主业,由其研发生产的全世界唯一一款断电持续保冷的“疫苗冷链”让中国制造再一次惊艳世界。

上一篇:分析科普文的文体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下一篇: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借代、夸张)